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人CD8单抗κ轻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K T8杂交瘤细胞株从American typecuhure collection(ATCC)获得,产生抗人CD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IgG2a(γ2a,κ),为了对这一鼠源性单抗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我们首先克隆了该单抗的κ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测定了其碱基序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通过计算机查找并分析了已发表的几十株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经比较其5’端保守序列和J区序列,设计了一对DNA引物:GTGAATTCATGGACATCCAGATGACCCA-  相似文献   
2.
3.
鼎湖山自然林豆科固氮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调查鼎湖山自然林木本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主要文献,研究了鼎湖山自然林木本豆科植物的固氮资源。结果得出鼎湖山自然林中常见的木本豆科植物共有41种,其中乔木15种,灌木6种,木质藤本20种;有结瘤固氮特性的2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5种,木质藤本10种;经初步调查未见根瘤的6种,其中乔木2种,灌木1种,木质藤本3种;未调查的9种,其中乔木2种,木质藤本7种。本研究结果为鼎湖山木本豆科固氮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论据,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奥陶纪时期紧邻黔中古陆南缘的贵阳乌当发育有富含牙形刺的碳酸盐岩沉积,但生物地层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乌当地区小谷龙剖面和豹子窝剖面的奥陶系进行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共识别出10个牙形刺带,自下而上为Chosonodina herfurthi带、Drepanodus arcuatus带、Triangulodus bifidus带、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Oepikodus evae带、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Baltoniodusnavis带、Baltoniodusnorrlandicus带、Lenodusantivariabilis带和Dzikodustablepointensis带,时代属于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至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可与华南同期地层的化石带对比。根据牙形刺生物地层,本研究构建了乌当地区奥陶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并限定黔中古陆南缘开始暴露出水面的时间为不晚于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早期。  相似文献   
5.
铽离子与RNA的荧光反应及RNA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核糖核酸(RNA)与稀土铽离子在pH5.0~6.5条件下能形成具有较强荧光的络合物,其激发峰在288nm处,发射峰为494nm及545nm处.RNA在0.1~10mg/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6.0×10 ̄(-8)mol/L.腺苷酸,尿苷酸,胞苷酸对RNA的干扰比较小,因此可在其存在下选择性地测定RNA.  相似文献   
7.
8.
9.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已达到土壤水分承载力的阈值,需要对现有林分进行结构优化并提升其生态功能。不合理的林分密度是导致黄土丘陵区刺槐林土壤干化、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疏伐可以优化林分结构,并能够通过控制蒸腾耗水来调控土壤水分,是促进刺槐林可持续生长的有效手段。疏伐对黄土丘陵区刺槐林蒸腾有何影响,目前并不清楚。研究基于树干液流法估算了4个不同疏伐强度(样地1:52%、样地2:48%、样地3:35%、样地4:未疏伐)下刺槐单株尺度的液流速率与林分尺度的日平均蒸腾量,并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阐明疏伐对黄土丘陵区刺槐林蒸腾的影响。结果表明:(1) 单株尺度刺槐蒸腾速率(即液流速率)随疏伐强度减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下降趋势(样地1:0.53 kg cm-2 d-1、样地2:0.41 kg cm-2 d-1、样地3:0.31 kg cm-2 d-1、样地4:0.33 kg cm-2 d-1);(2) 观测期林分尺度日平均蒸腾量随疏伐强度减小呈现上升趋势(样地1:0.90 mm/d、样地2:1.18 mm/d、样地3:1.04 mm/d、样地4:1.44 mm/d);(3) 在半小时尺度与日尺度上,各样地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没有显著差异,半小时尺度单株液流速率均与太阳辐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0.883-0.908),液流速率日变化过程与环境因子日变化过程存在时滞现象;日尺度单株液流速率与饱和水汽压亏缺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0.843-0.913),样地间日尺度单株液流速率的差异性随着饱和水汽压亏缺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初步反映了疏伐导致的林分密度变化对刺槐蒸腾的影响,将为黄土丘陵区刺槐林的结构改造、功能提升和土壤水分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三氟苯嘧啶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防治时长以及对稻田蜘蛛和水稻的安全性,为该药剂种子处理防治稻飞虱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设置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按不同浓度(0.375、0.75、1.125和1.5 g a.i./kg种子)对水稻种子分别以干种子拌种(干拌)、清水浸种后拌种(湿拌)和药剂浸种3种方式,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下的水稻发芽率和出苗率均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播种后100 d,各浓度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当药剂浓度相同时,干拌与湿拌防治时长要优于药剂浸种;不同浓度三氟苯嘧啶药剂处理在3种方式下稻田蜘蛛种群数量均略低于空白对照田蜘蛛数量.因此,水稻生产中使用三氟苯嘧啶0.375~1.5 g a.i./kg种子干拌或湿拌处理,可有效降低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影响较小,对水稻种子发芽、出苗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