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虫草蝠蛾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虫草蝠蛾(Thitarodes armoricanus Oberthur)的卵于室温11.4℃时,历期32—47天,在潮湿滤纸表面孵化率高达93.2%.幼虫在土壤中生活三年多才化蛹.蛹期35—50天.成虫寿命3—12天.卵在发育中有变色现象,即由白→黄→灰→黑.变色过程一般需6—13小时.幼虫栖息地表以下10—25cm土层中,适宜在地温5—10℃、土壤含水量70%左右条件下生活.蛹腹节有棘突,助蛹活动.成虫白天不吃不动,黄昏时活动,无趋光性,也无趋化性.雌雄交配自傍晚至深夜,经4—10小时.一雌产卵400—800粒.  相似文献   
3.
粪产碱菌对水稻根质子分泌作用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4.
若干种枝角类卵鞍表面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扫描电镜对发头裸腹溞、蚤状溞、隆线溞指名亚种以及隆线溞东湖一亚种的卵鞍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卵鞍表面的亚显微结构有明显的差异,但亚种之间差异较小。隆线溞指名亚种与隆线溞东湖一亚种二者的卵鞍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出有什么差异,然而亚显微结构却互不相同。这就为东湖一新亚种的确定提供了一项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卵鞍的超微结构确可作为枝角类分类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含EB病毒诱导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罗城县和北京市收集的土壤标本中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梧州市和苍梧县沿公路和江河两旁桐油树下的土壤标本,对EB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的阳性率为40~58%。在其他大戟科植物下的土壤标本中,也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对桐油树下土壤中EB病毒诱导物与鼻咽癌发生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已有许多文献报道采用适当的固定化技术制成固定化活细胞,不仅其中的细胞存活,而且能够生长繁殖。它的优点是:(1) 适用多酶体系产品的生产,如乙醇、谷氨酸等;(2) 由于细胞的固定化增加了细胞密度,加快了反应速度;(3) 简化了培养液的组成成份,如固定化.Bacillus sp.活细胞连续产杆菌肽过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通称虫草,是我国名贵的真菌药物和高级滋补品。主要产于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的高原或高山地带。繁殖生长在海拔3000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甘肃陇南山区的高山亦有虫草出产,其质量较好,药用年代久远。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虫草的研究较多。目前随着对冬虫夏草需求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种植不同经济作物来改良与利用第四纪红壤,是发展我省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本院农场四种经济作物覆盖下的不同土壤条件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L—酪氨酸合成L—多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几个生态因子对黄盖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庶万  郑振虎 《生态学杂志》1989,8(5):19-21,F004
黄盖鲽(Psuedopleuronectes yokohameGünther)是鲽科中的冷温性鱼类,广泛分布在日本、朝鲜及我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地方种群多,洄游范尉小,适应能力强,既是底栖生物食性,又可耐较低的温度,虽非名贵鱼种,却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开展近海增殖时,不存在越冬和效益外流问题。因此,早在60年代,日本山口县和大分县的学者们,便开始着手该品种的人工孵化和增殖放流试验。80年代初已达年放流2—3cm的稚鱼苗7.0×10~6尾的水平。为了在渤海开展增殖工作,建立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