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是一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细胞系,适用为研究甲胎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体外模型。本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沉淀法在非同步的和同步的细胞样品中检测了甲胎蛋白在不同周期时相细胞内的合成情况。从免疫荧光反应结合~3H-TdR脉冲标记放射自显影和鉴别不同时相染色方法对比分析,说明该系肝癌细胞在晚G_1期荧光反应很弱,进入早S期胞质荧光明显增强,至晚S期胞质荧光又有减弱。免疫沉淀法检测同步的晚G_1、早S和晚S期细胞的结果,与细胞学所得结果一致。甲胎蛋白量是早S期高于晚S期,而S期又明显地高于晚G_1期。早S期是该系肝癌细胞合成甲胎蛋白的高峰时相。甲胎蛋白合成在不同时相细胞之间有明显差异,提示控制细胞周期进程有可能对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临床已观察到某些人类肿瘤有自我消退的现象,动物实验也发现肿瘤移植并非都能成功。这些迹象,学者们联想到机体对于肿瘤的存在,可能具有免疫学上反应的特性。近年,肿瘤免疫学已迅速发展成为瘤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1962年7月间在莫斯科由国际抗癌联合会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肿瘤会议中,也把肿瘤免疫学列为专题讨论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研究方法的日趋完善,不断获得肿瘤性过程确与免疫机制有着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用红细胞血影介导正常肝7sRNA进入肝癌细胞的定位及其对细胞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的影响。装载~(125)I-78RNA的血影与肝癌细胞融合后,放射自显影标本显示7sRNA在细胞内的分布,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也有见于细胞核内。7sRNA进入细胞后对细胞的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有抑制作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法检测肝癌细胞甲胎蛋白合成的结果表明,7sRNA导入晚G_1期同步细胞后继续培养4小时,甲胎蛋白合成减少。由于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被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化学物质诱发实验性肝癌,过去多从整体水平也即体内诱变。这一方法,由于体内环境错综复杂,影响因素和作用环节较多,不便分析结果。即便体外诱变,除极个别报道外,绝大多数为原代培养物。这些材料,由于所获细胞不够纯一、存活时间较短、传代困难,因此限制了使用范围和价值。另一方面,已知甲胎蛋白(AFP)是哺乳类胚胎期出现于血清的一种蛋白质,它与肝癌的关系十分密切。成年期一旦发生肝癌,那么已降至低水平的AFP量又复上升,可达到胚胎期的高水平程度。因此,AFP的变动可用作判别实验诱变的一个有效指征。鉴于上述,我们新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AFP动态变化的正常新生大鼠肝细胞系NRL-  相似文献   
5.
0.5μmol/L CSA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可显著增强阿霉素对HL-60/Har细胞的毒性。克隆抑制实验证实联合用药时,克隆形成由阿霉素单独用药的155±19降至19±7个,分别是对照的64%和9%,差异显著(P<0.01)。CSA能增加柔红霉素在HL-60/Har细胞内的积累。0.1μ/ml阿霉素对细胞周期没影响。与CSA合用后;阻断于G_2M期的细胞由11%增至50%。结果显示:1.CSA能逆转HL-60/Har细胞的多药抗性;2.逆转作用是通过增加抗肿瘤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自从五十年代后期发现甲胎蛋白(AFP)以来,经过一系列研究,其与肝癌的关系已被肯定。虽然近年已有了一些人体和动物的肝癌细胞系、株,但建立能够反映AFP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7.
微载体大量培养动物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载体(Microcarrier)大量培养细胞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固体小颗粒作为载体,通过连续搅拌悬浮于培养液中,细胞在载体的表面附着,并成单层生长繁殖。由于扩大了细胞的附着面,能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和营养液,因此大大地提高了细胞的生长效率和产量,具有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和空间等优点,为满足日益发展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利条件。近年国外已做了一些工作。但国内尚未见报  相似文献   
8.
引言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受多种因子或环境信号的调节,其中,外源蛋白质或核酸分子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在细胞融合基础上建立的红细胞介导大分子进入哺乳类细胞的微量注射技术,为研究外源大分子物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及其对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它使一些已经在非细胞系统(如分离的染色质系统)得到证实的  相似文献   
9.
恶性浸润和无限制增生是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两大特征,常被作为区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已受到细胞生物学家和临床学家所重视。近年,国外运用组织培养术对人体和动物某些肿瘤的体外浸润曾做了一些工作,虽然有个别观察结肠癌肝转移标本的体外浸润,但是,对于人体肝癌的类似研究,迄今文献上尚未见报道。现就我们对人体肝癌细胞系与鸡胚中肾器官联合培养的实验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