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提高黄粉虫抗菌肽基因tmAMP1m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研究了培养温度、诱导时间及IPTG浓度等不同条件对HIS-TmAMP1m融合蛋白表达量和活性的影响。通过Tricine-SDS-PAGE分析确定最佳表达条件,同时,通过琼脂孔穴扩散法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37℃,使用终浓度为0.1 mmol/L IPTG培养4 h时,融合蛋白表达量较高,可占细菌总蛋白40%以上,抗菌活性最好。用Ni2+亲和层析纯化获得较纯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其能与His单克隆抗体起特异性反应。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对宿主菌生长产生一定程度抑制。融合蛋白经100℃煮沸10 h,在20℃反复冻融10次,与强酸强碱缓冲液、不同的有机溶剂和蛋白酶混合后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仍然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此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对5种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研究结果为昆虫抗菌肽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湖北地区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以便更准确为临床提供服务。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心75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静脉采血,采用迈瑞BC-6800血液分析仪进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建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低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M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FR%)和幼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IFR%)的参考区间。结果:RET%、RET#、LFR%、MFR%、HFR%和IFR%均呈非正态分布,建立的参考区间分别为:RET%:0.54~1.80;RET#:男0.029~0.098、女0.024~0.093;LFR%:男89.9~98.7、女92.4~98.8;MFR%:男1.3~9.6、女1.2~7.3;HFR%:男0~0.5、女0~0.1;IFR%:男1.3~10.3、女1.2~7.4。健康成人男性LFR%、MFR%、IFR%结果存在年龄组间显著性差异,女性未发现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性。结论:湖北地区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6项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存在地区特异性、性别差异性以及年龄差异性。不同地区实验室应根据当地调查情况,适当的调整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以便更准确的为临床提供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率低于维吾尔族的可能原因,比较两个民族正常糖耐量人群肠道菌群、粪便及血浆代谢物的差异。方法 纳入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KNGT组)及维吾尔族正常糖耐量人(UNGT组)各8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其粪便及血浆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对其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对结果进行Wilcoxon检验及LEfSe差异分析。结果 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KNGT组人群AICAR(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等5种粪便代谢物及1,7-Dimethylxanthine等5种血浆代谢物水平更高;宏基因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Dysgonomonadaceae等6种肠道细菌在UNGT组人群丰度较高,Alistipes putredinis等26种肠道细菌在KNGT组人群丰度较高,通过分析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发现,两组人群糖苷水解酶和糖基转移酶的水平最高。结论 KNGT组与UNGT组人群中粪便、血浆代谢物及肠道细菌的差异可能是哈萨克族T2DM发病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新疆南疆地区栽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小白杏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发挥其保持皮肤弹性、柔软和透明的功效。方法:以小白杏杏仁油为原料,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通过改变乳化温度、时间、转速,使油相与水相搅拌均匀。结果:最佳配方为:杏仁油13%,羊毛脂4%,蜂蜡3%,尿素3%,乳化剂1.5%,温度85℃,时间7 min,转速140 r/min。结论:以新疆小白杏杏仁油为主要原料,可研制适合于干性皮肤的防皲裂护手霜。  相似文献   
5.
以从新疆富蕴县金属矿区土壤筛选出的抗重金属微藻F1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Cu~(2+)胁迫下F1微藻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L)的活性,同时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细胞壁上参与重金属螯合的官能团,用扫描电镜分析细胞壁上的离子交换情况,探讨F1土壤微藻对Cu~(2+)胁迫的耐受生理机制,为利用微藻生态修复技术去除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F1土壤微藻对Cu~(2+)具有较强的耐抗性。(2)F1土壤微藻细胞中参与吸附Cu~(2+)的基团分别为-OH、-CH2、-RCONH2和C-OH等。(3)F1土壤微藻在吸附Cu~(2+)的过程中,Cu~(2+)与细胞壁上的Al~(3+)、Fe~(2+)、Mg~(2+)、Ca~(2+)、K~+、Na~+和Zn~(2+)发生了交换。(4)藻细胞中的GSH和GSH-PX在F1土壤微藻耐受Cu~(2+)胁迫时起主要作用。研究认为,F1微藻种对Cu~(2+)的耐受性首先与其细胞壁外表细微结构及其离子交换特性有关,并且细胞壁上-OH、-CH_2、-RCONH_2和C-OH等化学基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细胞内的谷胱甘肽以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类能够有效清除活性氧的过量积累,最终保护细胞免受重金属胁迫损伤。  相似文献   
6.
黑颈鹤在新疆罗布泊和昆仑山分布及种群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俗称"吐尔那",在新疆罕见,主要分布在与西藏和青海接壤的阿尔金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区.作者1985~2010年间在若羌(祁曼塔格、东昆仑山、阿尔金山)、且末(吐拉牧场、车尔臣河流域)、和田(阿克赛钦湖)、墨玉、皮山(喀拉喀什河流域)、叶城(叶尔羌河流域)等地记录到黑颈鹤.采用...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荒漠稀疏植被覆盖度提取及尺度扩展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选择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亚像元模型、最大三波段梯度差法模型以及修正的三波段梯度差法的2个变异模型来提取植被覆盖度,结合地面实测数据,探讨了提取干旱区荒漠稀疏植被覆盖度信息的适宜模型,并以简单平均法模拟了不同尺度的覆盖度影像,通过尺度上推检验了模型在MODIS尺度上的反演效应.结果表明: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反演覆盖度的精度高于其他模型,适于稀疏植被地区,但端元的正确选取较难,从而影响其运用;亚像元分解模型是一个通用模型,植被分类图越精细,通过亚像元分解模型得到的覆盖度精度越高,但这也同时意味着该模型需要测定大量的输入参数;最大三波段梯度差法的算法简单、易于操作,其在农田等中高植被覆盖区及裸土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但对干旱区稀疏植被的估计精度偏低;修正后的三波段最大梯度差法模型在稀疏植被覆盖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在不同尺度上反演的覆盖度信息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干旱区低覆盖度植被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成虫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消长规律以及卵巢发育与种群动态和迁飞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空探照灯诱集草地螟成虫并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结果】研究区域存在草地螟成虫数量突增突减现象; 2015年发生量比2016年多,2015年草地螟8月30日消失,2016年草地螟8月22日消失。2015和2016年草地螟成虫夜间在第2时段(00:10-01:50)、第3时段(01:50-03:30)出现次数多。2015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65. 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Ⅲ级;自7月下旬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此时69. 1%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Ⅱ级。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71. 2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Ⅳ级。2015和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雌蛾中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Ⅲ和Ⅳ级卵巢的比例仍然最高。【结论】2015和201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螟属于外地虫源迁入和本地虫源形成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额尔齐斯河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黏鲈(Gymnocephalus cernua Linnaeus)、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感染的三代虫(Gyrodactylus sp.)进行了研究, 通过几丁质结构的形态测量与比较, 初步鉴定寄生于银鲫的为细锚三代(G. sprostonae), 寄生东方欧鳊的为秀丽三代虫(G. elegans), 寄生黏鲈的为普氏三代虫(G. prostate), 寄生金鳟的为细鳞鲑三代虫(G. brachymystacis)。同时将测定的三代虫的ITS序列, 与GenBank上三代虫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发现上述4种三代虫分别与细锚三代虫、秀丽三代虫、细鳞鲑三代虫、普氏三代虫的ITS同源性都在99.3%以上, 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细鳞鲑三代虫和细锚三代虫位于G. (Limnonephrotus)亚属的一枝, 秀丽三代虫和普氏三代虫位于G. (Gyrodactylus)亚属的一枝, 而此两亚属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s;含有Cry和Cyt 2大家族)和营养期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s,Vips)等Bt杀虫蛋白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害虫,其中Cry应用最广泛。然而,一些地区的鳞翅目害虫已对Bt杀虫蛋白产生了抗性。目前,普遍认为鳞翅目昆虫中肠受体与Bt杀虫蛋白结合能力的改变是导致其对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的最主要因素。在鳞翅目昆虫中,Cry受体是研究得最为透彻的Bt受体,已经被证实的有氨肽酶N、钙黏蛋白、碱性磷酸酶和ABC转运蛋白等。Vips杀虫蛋白类与鳞翅目昆虫中肠受体的结合方式与Cry杀虫蛋白相似,但结合位点与Cry杀虫蛋白不同。本文从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不同鳞翅目昆虫间的表达差异等角度对以上4种鳞翅目昆虫中肠Bt受体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如下展望:(1)以棉铃虫或小菜蛾等鳞翅目昆虫为农业害虫模式生物进行深入研究,阐明其对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的机制,为研究其他鳞翅目农业害虫对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的机制提供理论借鉴;(2)鉴于在不同鳞翅目昆虫间,中肠Bt受体与Bt杀虫蛋白结合存在差异,且同一Bt杀虫蛋白与鳞翅目昆虫Bt受体并不专一性结合,Bt杀虫蛋白多基因组合策略是较为有效的田间鳞翅目昆虫防治策略,是今后一段时间内Bt杀虫蛋白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