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观察了6个属的1 2株酵母菌出芽时的胞壁结构、重氮基蓝色B盐颜色反应和尿素酶活性,认为出芽型和颜色反应二者有相关性,可以说明这些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白既豚的骨骼和分类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18年Miller比较了白既豚Lipotes vexillifer与亚河豚Inia geoffrensis的头骨与颈椎,认为白既豚是亚河豚的近亲,归属亚河豚科Iniidae。1960年,Fraser和Purves比较与鲸类听觉器官有关的骨骼及气窦(air sinus),把白既豚列入亚河豚亚科Iniinae。1972年,Brownell和Herald在关于白既豚的综述中报告其椎骨数两例,同时发表了头骨、牙齿及鼓围耳骨(tympaao-periotic)等照片。1973年,Kasuya根据鼓围耳骨的研究仍认为白既豚属于亚河豚科。1975年,陈宜瑜和陈炜报告其骨骼的某些特征,Bree和Purves报道对国外仅有三个头骨的测量。此六文中,对其骨髂的记述尚有疏误;对其分类归属都墨守Miller的观点,仅分类阶元有科或亚科之别。此外,在分类位置问题上,周开亚(1958)、寿振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以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TSO)和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ALG)为建群种的2种天然林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29年生)人工林凋落量与养分归还为期3a(2000~2002年)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年均凋落量(t.hm-2)范围从杉木人工林的4.63t.hm-2到观光木林的6.74t.hm-2,叶所占比例范围为62%~69%。细柄阿丁枫林凋落量每年只出现1次峰值(3月份或4月份),观光木林的出现2次(3月份、6~8月份),而杉木林的则出现3次(3月份或4月份、6~8月份和11~12月份)。3种林分Ca和Mg年归还量大小排序与按总凋落量的不同。除杉木人工林的Ca年归还量最大外,其余养分年归还量均以观光木天然林的最大。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是养分归还的主体。与针叶树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凋落量大、养分归还量高,具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因此,保护和扩大常绿阔叶林资源已成为南方林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无创方法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顺应性(LVEDC)。通过定量分析风心病人左心肌病理改变,来探讨LVEDC变化的可能机制。本研究表明:LVEDC减弱的机制是由于瓣膜病变以及心肌的多项病理损害所致,如肌间纤维组织增生、壁层小动脉管腔向心性狭窄、心肌细胞明显肥大、心内膜增生等。  相似文献   
5.
迷走神经对胃泌素释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或切除迷走神经,或人为地造成迷走神经兴奋或给予外源性胆碱能药物,均可证实迷走神经对胃泌素释放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不是继发于迷走神经作用去除后胃肠功能的改变,而是迷走神经的直接作用。这种抑制性纤维存在于迷走神经的胃底分支内,它通过胆碱能或非胆碱能对阿托品敏感的物质发挥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这一抑制性通路有一定的紧张性活动。  相似文献   
6.
钱伟  伍忍 《生理学报》1988,40(4):390-394
为了探讨迷走神经切除后血清胃泌素浓度增加的机制,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系统观察了大鼠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除后三个月血清胃泌素浓度的变化和交感神经在这种变化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迷走神经切除后,血清胃泌素浓度增加6倍以上,而且这种增加不是继发于胃内pH和胃内压的改变;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都切除的动物,血清胃泌素浓度也有增加,但明显低于单纯迷走神经切除组;迷走神经切除后两个月再切除交感神经可使已升高的胃泌素下降42%。实验说明,迷走神经切除后,交感神经可刺激胃泌素释放,这一作用是去迷走神经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白菜型油菜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秋旱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的播种和生长。从遗传基础广泛的白菜型油菜资源中筛选抗旱材料,对于培育抗旱油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于萌发期对5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白菜型油菜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并测定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根长、相对芽长。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抗旱性鉴定参数,并确立了白菜型油菜资源抗旱性筛选的工作液为200 g/L的PEG-6000。选用该工作液于萌芽期对203份白菜型油菜资源进行了抗旱筛选,结果表明,模拟干旱胁迫下,大部分材料的抗旱性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所有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排序,鉴定出了抗旱性最强的PI226505白菜型油菜,其来源为Iran,为油菜下一步抗旱性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获得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中发现了雄性不育单株,兄妹交株系和不育株与甘蓝型油菜常规杂交F1和F2株系的育性分离分析表明,该不育材料属于双隐性雄性核不育类型.利用育性分离株系的可育株自交和可育株与不育株间兄妹交等方法筛选出7个纯合可育株系,等位测验表明这7个纯合可育株系(B1~B7)中存在两种基因型:Ms1Ms1ms2ms2和ms1ms1Ms2MS2.该材料对油菜核不育基因定位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口湿地氮转化的非生物过程可产生氧化亚氮(N2O)。羟胺(NH2OH)和亚硝态氮(NO2-)可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2O,但其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不甚清楚。本研究以亚热带典型河口——闽江河口湿地为对象,通过不加氮(CK)、加NH2OH和NO2- 3种处理,研究其非生物过程N2O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处理N2O产生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NH2OH、NO2-和不加氮土壤非生物过程N2O产生速率分别为16.88~307.99、-0.50~27.51和-1.20~2.97 ng·g-1·h-1。土壤添加NH2OH非生物过程产生N2O的贡献为20.74%~98.73%,而添...  相似文献   
10.
白鱀豚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是现代生存的最原始的海豚之一,已被列为国家禁猎动物。为了进一步了解白暨豚资源的状况,我们查考了有关资料,并于1974年在长江中下游和钱塘江进行了调查。工作中访问了不同江段的二十多个渔业社、水产公司以及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得到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市广大渔民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现将得到的部分资料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