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母草属(玄参科)一新组和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安徽蝇子草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种与石生蝇子草Silene tatarinowii Reg.相近,但花较小,花萼长不过6 mm,花瓣长不过10mm,萼外密被柔毛;叶卵形或近圆形,较小,一般长不过2.5 cm,两面密被柔毛等特征易与后者区别。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肉质,圆柱状。茎细弱,铺散,簇生,下部多分枝,密被柔毛。叶对生;基生叶具长柄,柄长可达4 cm,茎生叶向上柄渐短,柄上密被柔毛;叶片  相似文献   
3.
安徽散血丹属(茄科)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国产唇形科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草间小黑蛛的生物学和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n graminicolum Sundevall)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也是湖北省水稻、棉花、蔬菜、果树、森林等植物上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种蜘蛛。它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发生时间早、历期短、繁殖快、抗药力强,还能捕食多种害虫的若虫或幼虫。现将7年来对其生物学特性观察和在农田数量变动的情况整理如下: 一、年生活史和历期 1.年生活史 1)方法 以成蛛和幼蛛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我们将越冬成蛛在早春田『白J首先产的卵块采叵,作为第一代的卵,并把它放在10×1.5厘米的玻璃指管内,待其孵化。孵化后的幼蛛,以蚜虫和果蝇作为饲料进行单管饲养至成熟产卵。以后各代均以雌蛛产的  相似文献   
6.
7.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角类肥蛛(Lariniodes cornuta)头胸部和腹部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角类肥蛛的酯酶是单体酶,头胸部和腹部的酯酶酶谱差异显著。腹部的酯酶呈现4个位点:Est-1、Est-2、Est-3、Est-4。Est-1和Est-4位点为纯合基因型,Est-2和Est-3位点为杂合基因型。头胸部的酯酶仅表现出2个位点:Est-2和Est-3,且这2个位点是纯合基因型。不同个体之间头胸部的酯酶没有明显差异,Est-2b和Est-3a可以作为鉴别角类肥蛛的特征酶带;腹部的酯酶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Est-2和Est-3位点的基因杂合度为h2=h3=0·4779。由此可见,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角类肥蛛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是研究个体间遗传差异、居群的遗传结构以及种间进化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发表了石竹科一新属,假卷耳属PseudocerastiumC.Y.Wu,X.H.GuoetX.P.Zhang。该属模式种为假卷耳PseudocerastiumstellarioidesX.H.GuoetX.P.Zhang,近于卷耳属,繁缕属和鹅肠菜属。另报道一个中国地理分新分布种,异型花缕StellariadiverisfloraMaxi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于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选择我院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压缩率以及Cobb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末次随访时发现,观察组的压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躯体疼痛评分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较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方式能更好地恢复患者Cobb角度,对于预防手术之后矫正度的丢失性具有明显优势,且其有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线粒体DNA序列(COI和16S rRNA-tRNALeu(CUN)-NDI)数据对3种豹蛛近缘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重建。成对序列比较揭示了这些近缘种间的遗传差异水平远低于其它属,同时指出其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分化可能发生于近期。系统发生分析指出:(1)来自同一物种的多个序列均各自形成单系群,其节点都受到了中等强度或较高的自展值(BP≥60% ̄100%)支持;(2)所有数据都支持Pardosa astrigera作为2个物种P.digitaliformis和P.weixica的姊妹群(BP>50%);(3)来自线粒体DNA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所得的多个基因树对于P.weixica和P.digitaliformis是否先与P.astrigera形成姊妹群的假设上出现了不同的结论。种间分歧时间估计更新世早期的寒冷气候可能对这些豹蛛的物种演化过程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推测其物种的分化可能源于外围物种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