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细胞在鼓泡式生物反应器中的死亡速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测定,证明生物反应器中细胞死亡速率与气体鼓泡速率成正比而与反应器体积成反比。实验发现气泡大小对细胞死亡速率具有两种作用,一种作用在于影响气泡表面积生成速率;另一种作用则在于影响细胞在气泡表面的吸附程度,其最佳直径为5mm左右。血清和Pluronic F68能显著降低细胞死亡速率,当Pluronic F68浓度达到0.1%时,kd趋于零。所有这些实验结果均与前文提出的生物反应器设计模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刘琴  罗爱红  彭玉龙  周燕  周慧 《生物磁学》2013,(36):7124-7126
目的:探讨碱性含酶清洗剂与中性含酶清洗剂清洗医疗器械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污染医疗器械420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0件,观察组器械浸泡于1:200的碱性含酶清洗剂中,对照组器械浸泡于1:200的中性含酶清洗剂中,5min后分别取出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观察并比较两组器械洁净度以及潜血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洁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血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碱性含酶清洗剂清洗医疗器械的效果明显优于中性含酶清洗剂,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旨在深入认识补料分批培养过程中,以半乳糖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对CHO细胞生长、代谢和产物表达的影响。通过将补料培养基中的葡萄糖用等摩尔的半乳糖进行替换,综合考察了不同比例替换条件下CHO细胞的生长代谢和Fc融合蛋白的产物合成特性。结果显示:摇瓶的数据表明60%比例以上半乳糖的替代对细胞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培养后期的pH出现了大幅上升。同时随着半乳糖替代比例的增加,虽然代谢副产物乳酸的浓度有明显下降,但氨的生成却显著增多;此外,培养过程中谷氨酸和丙氨酸的浓度也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产物表达方面,在较低替代比例内(0%-40%),Fc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和总唾液酸含量都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而随着替代比例的进一步升高(60%-100%),两者都逐渐降低。最后,在反应器内通过对培养pH的稳定控制,40%半乳糖替代过程的产物表达量和总唾液酸含量分别提高了43%和37%。补料培养基中以半乳糖替代葡萄糖进行补料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最终Fc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和总唾液酸含量,有助于建立高产高质的CHO细胞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肠道益生菌在抗生素残留监测中的应用并建立牛奶中多种抗生素残留的微生物学筛检方法。方法厌氧培养分离健康人肠道益生菌并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根据药敏结果及产酸能力选择工作菌株。建立基于厌氧培养的益生菌抗生素残留筛检方法并优化实验条件,测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检测限,通过测定加标模拟阳性和阴性样本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短双歧杆菌A2可用于牛奶抗生素残留筛检。应用短双歧杆菌筛检牛奶中四环素、红霉素和青霉素的检测限分别为80μg/L、40μg/L和3μg/L,检测加标四环素、红霉素和青霉素的牛奶样品准确性为100.0%、92.5%和90.0%,无假阴性结果。结论应用益生菌的筛检方法敏感、简便,对环境和操作者友好,适用于监测牛奶中四环素、红霉素和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选用实验室自行筛选的Klebsiella pneumoniae ECU-15,进行了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联产氢气和2,3-丁二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两目标产物随培养条件的改变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且最佳发酵温度为37℃,最佳pH为6.0,最佳初始糖浓度为30 g/L;不同比例葡萄糖/木糖为混合碳源时,均能实现氢气和2,3-丁二醇的联产过程,但随着木糖含量的增加,细胞产量、氢气产量和2,3-丁二醇的产量都有所下降,并且木糖的存在会降低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实验最后以玉米秸秆水解液和同比例模拟合成培养基为底物,初步探明了该菌株利用水解液发酵联产氢气和2,3-丁二醇的可行性,最终氢气产量为0.65 v/v,产氢得率为0.43 mol/mol sugar;2,3-丁二醇产量为5.05 g/L,得率为0.82 mol/mol sugar。  相似文献   
6.
大鳄龟感染蛙病毒的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3月成都市某海洋馆送检2只发病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临床特征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爬行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颈部和四肢局部红肿,腹甲溃烂,严重部位甚至穿孔,最后死亡。为明确患病大鳄龟的病因,进行了细菌学、组织病理学和PCR检查。细菌学检查阴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大鳄龟多组织、器官均发生严重病变,尤其是肾、肝、肺和心的损伤最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并在一些病变组织细胞浆内见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针对蛙病毒(Ranavirus)病毒的特异性PCR检测扩增出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500 bp目的片段,测序后的DNA序列与Gen Bank中已知核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发现其与Gen Bank中的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5%~99%。根据组织病理特点及PCR检测结果推测大鳄龟的死亡是感染蛙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7.
钙离子对293细胞结团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朱明龙  张旭  谭文松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3):482-485
分别在有血清和无血清条件下、方瓶和转瓶中考察了Ca2+ 对2 93细胞结团和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Ca2+ 浓度在0 1~1 0mmol L范围内对2 93细胞的贴壁和结团性质有显著影响,而对生长影响不大。结果表明:有血清贴壁培养时,较高的Ca2+ 浓度有利于细胞贴壁;无血清悬浮培养中,Ca2+ 浓度越高,细胞结团越严重,细胞结团达到平衡后的平均粒径(D ,μm)与Ca2+ 浓度(c,mmol L)在0.1~0.5mmol L范围内可用一次函数D =58.65c +16.96描述,细胞结团尺寸是可调控的;而细胞在不同的Ca2+ 浓度下有相似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静态和动态接种方式对成纤维细胞在胶原壳聚糖支架材料中接种率和分布的影响。将人成纤维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分别采用静态接种、转瓶接种和灌注接种方式将细胞接入三维胶原壳聚糖海绵。通过MTT法和切片HE染色分别考察细胞接种率及细胞在三维材料中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的接种密度下静态接种有较高的接种率(889%),但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接种率下降显著,细胞结团且分布不均匀;转瓶接种的接种率约为60%,细胞分布也不均匀;灌注接种的接种率始终维持在77%以上,能得到高的起始细胞密度,且细胞分布均匀,是一种理想的接种方式。细胞接种方式的优化为改善工程化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缩短体外构建时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富集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增就已呈现下降趋势 ,最大仅扩增了 5 3 3± 6 2倍。对比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发现 ,MNC的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由第 0天至第 7天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而CD34 +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 ,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却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体外培养过程中 ,CD34 +富集细胞的CFU GM和CD34 +细胞最大分别扩增了 185 7± 14 1和 191 7± 188 8倍 ,明显高于MNC的 12 4± 3 2和 5 0 6± 33 2倍 ;而CD34 +富集细胞和MNC的BFU E则只实现了少量扩增 ,分别为 7 2± 5 2和 10 1± 3 4倍。结果显示 ,从CD34 +富集细胞出发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 ,可以得到更多的CD34 +细胞和CFU GM集落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胰酶对皮肤角质细胞分离和传代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考察不同的胰酶浓度及其作用时间对角质细胞分离和传代的影响。实验发现在胰酶浓度 0.25%时作用5min可获得的总活细胞量和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量均优于其它培养条件 ;而在胰酶浓度0.05%时作用 5min可获得最大的原代角质细胞贴壁率。随着胰酶浓度的提高 ,传代角质细胞的贴壁率和贴壁速率常数以及克隆形成率均随之增加 ,因此在传代培养时使用 0.25%胰酶浓度进行消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