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苹果锈果类病毒的温度梯度凝胶电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的变性行为,并与菊花矮化类病毒(CSV)的变性行为进行了比较。提纯的ASSV的温度梯度电泳示出了类病毒特有的从类似于棒状的分子到打开的环状分子的构象转变曲线,与CSV及报道的马铃薯纺锤块状类病毒(PSTV)相似。但ASSV的构象转变中点温度及转变的协同性均低于CSV。在8.9mol/LTBE缓冲液中,ASSV构象转变的中点温度和半辐值分别为41.5℃和2.4℃,而CSV的分别为46.0℃和1.0℃。在ASSV的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图中,除了有代表单分子构象转变的曲线外,还观察到另一构象转变曲线,作者认为这代表了在提纯过程中由分子间碱基配对形成的双分子复合体的变性曲线。  相似文献   
3.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内蒙分离物的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扩增获得BNYVVRNA3全长cDNA。将其克隆到pGEM-7Zf(+)上,得到重组质粒pGBY5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分离物RNA3基因组全长为1775nt,其中包含3个开放阅读框架,分别编码25kD蛋白、4.6kD蛋白和一种由59个氨基酸组成的N蛋白。与法国F2分离物、德国G1分离物和日本S分离物相比,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4%、96.8%和97.3%。将25kD蛋白编码基因克隆到pJW2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和Westernbloting分析结果表明,25kD蛋白基因在E.coliBL21(DE3)中经温度(42℃)诱导后,可特异地表达25kD蛋白  相似文献   
4.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简称BNYVV)内蒙分离物(NM)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和PCR扩增得到了BNYVV RNA4基因组的cDNA克隆pGBF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GBF6含有全长RNA4 cDNA插入片段,大小为1465个核苷酸,含有一个849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产生由282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31kDa的蛋白。与法国F2分离物RNA4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和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1%和96.4%,并在5'端非编码区比F2分离物缺失了3个核苷酸。将RNA4编码区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FLAG·MAC上,获得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FMBF87。所构建的融合蛋白由载体序列编码的14个氨基酸和31kDa蛋白C端的233个氨基酸组成。经IPTG诱导,Westem blotting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本文还对内蒙分离物的株系划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改进的砂培体系中,甜菜多粘菌(Polymyxabetae)完成生活循环只需7天。利用砂培体系研究了多粘菌在不同pH值、光照、接种材料和接种量条件下,对寄主的侵染以及在其中繁殖的情况,研究了多粘菌完成侵染所需时间,侵染的游动孢子最初释放时间,游动孢子体外存活期和休眠孢子对温度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7.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8.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内蒙分离物(BNYVV NM)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分别获得RNA2、RNA3和RNA4自然缺失突变体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在75kD通读蛋白编码区C端缺失348个核苷酸(缺失位置nt1488 ̄nt1835)。RNA3在其25kD蛋白编码区内缺失360个核苷酸(缺失位置nt729 ̄nt1088)。RNA4的自然缺失区域位于31kD蛋白  相似文献   
9.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内蒙分离物的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和PcR扩增获得75kDa通读蛋白基因54kDa片段的目的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7Zf(+)上并转化DH5α得到了含有完整s4kDa片段的重组子pGBW52。采用双脱氧终止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分离物的54kDa片段全长为1509nt,与法国的F13分离物相比缺失了3个核苷酸。其核苷酸序列和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97%和96.42%.  相似文献   
10.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外壳蛋白与病毒致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方法,构建获得了由T7RNA聚合酶启动子驱动的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BSV)全长cDNA克隆pUBF52.摩擦接种苋色藜(Chenopodiumamaranticolor)后,体外转录产物可导致与野生病毒相同的枯斑症状,蛋白质印迹和RNA印迹检测也都证明了转录产物的侵染活性.构建了BBSVp24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CP1,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的诱导表达产物能够与BBSV的抗血清呈现特异性反应,表明该基因编码产生BBSV的外壳蛋白(CP).以pUBF52为模板,分别构建了BBSVCP基因的移码突变体和不同程度的缺失突变体.侵染性检测表明,CP基因的移码突变对BBSV在苋色藜上所导致的枯斑症状及病毒RNA在寄主体内的积累基本没有影响,但CP基因的大部或完全缺失会使体内病毒RNA的积累水平大大降低,其中CP基因完全缺失的突变体转录物接种苋色藜后仅能够产生很轻的枯斑症状.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葡糖苷酸酶(GUS)基因分别与BBSVCP基因的5′端融合,构建了表达载体pBGFP和pBGUS.摩擦接种苋色藜叶片后可观察到GFP或GUS基因的表达,为探索利用BBSV作为外源蛋白的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