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损害时期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IFLE标准,将入选的MODS患者按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Ⅰ期(A组)、AKIⅡ期(B组)、AKIⅢ期(C组),以不同AKl分期作为HYI-IF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行HVHF治疗MODS患者的死亡率、平均重症监护病房0CU)住院时间(T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T2)、平均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T3),并将HVHF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白介素-6(IL-6)、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AKIⅢ期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P〈0.01);AKIⅡ期患者T1、T2和T3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2、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比较,AKIⅢ期患者HVHF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L-6和Cr均显著增高(P〈0.05);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前血浆IL-6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3、与HVHF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HVHF治疗24h后IL-6、氧合指数、cr和MAP均显著改善(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后的IL-6仍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IFLE标准及IL-6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AKIⅠ期和Ⅱ期行HVHF可明显改善MODS的预后,而AKIⅠ期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及肝细胞大小的影响。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70%肝切除模型和肝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在术后不同的时相点分离残肝的肝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组:分离的残肝肝细胞分两组:对照组(Control组、C组)、雷帕霉素组(Rapamycin组、R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mTOR蛋白在不同时相点的变化;采用3H-亮氨酸(3H-Leucine)掺入法测定肝细胞蛋白质合成;扫描电镜(AMRAY 1000B,US)获取肝细胞图像,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北航CM2000B)测定细胞面积。结果:1)C组中,磷酸化mTOR蛋白的含量由0h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以后即降低,而R组明显较C组含量降低;2)在术后的各时相点,C组的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率较R组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时间点的延长,蛋白质合成率呈上升趋势;3)在2h和6h时相点C组肝细胞面积较R组显著增大(P<0.05)。但是,在C组肝细胞24h时相点面积较2h和6h减小(P<0.05)。结论:体外实验证实,肝部分切除术后mTOR信号通路即活化,促进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因此,我们推测mTOR信号通路在肝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浆脑钠肽在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3例阵发性房颤和1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BNP进行比较.结果:转复为窦性心律前,两房颤组BNP水平无显著差别,且均高于对照组,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两房颤组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分泌.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提示血浆BNT水平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重症伤员的疾病种类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加强监护病房(ICU)重症地震伤员21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疾病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液学检查结果、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情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和治疗效果,对部分患者行动态APACHEⅡ评分.结果:挤压伤组患者血钾浓度显著高于骨折伴并发症或者合并症组,血钙浓度显著低于单纯骨折组(P<0.05);挤压伤组的血肌酐和天冬氡酸转氨酶(AST)浓度均高于其余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时继续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转出ICU组,而血钠浓度和血钙浓度显著减低(P<0.05);继续治疗组的血钾和血肌酐浓度明显高于转出ICU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地震伤员的疾病主要以骨折和挤压伤为主;血钾浓度和血肌酐浓度可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挤压伤患者在恰当时机选择截肢手术对防治挤压综合征是有效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是挤压综合征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动态APACHEⅡ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损害时期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IFLE标准,将入选的MODS患者按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Ⅰ期(A组)、AKIⅡ期(B组)、AKIⅢ期(C组),以不同AKI分期作为HVHF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行HVHF治疗MODS患者的死亡率、平均重症监护病房(JCU)院时间(T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T2)、平均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T3),并将HVHF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白介素-6(IL-6)、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AKIⅢ期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AKⅡ期和AKIⅡ期患者(P<0.01);AKIⅡ期患者T1、T2和T3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2、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比较,AKIⅢ期患者HVHF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L-6和Cr均显著增高(P<0.05);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前血浆IL-6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3、与HVHF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HVHF治疗24 h后IL-6、氧合指数、Cr和MAP均显著改善(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后的IL-6仍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IFLE标准及IL-6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AKIⅠ期和Ⅱ期行HVHF可明显改善MODS的预后,而AKI I期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能否预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年龄≤36月的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患者的相关资料,检测体外循环(CPB)术后2 h、12 h、24 h、48 h和72 h的血浆NGAL水平,分析NGAL与术后发生ALI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1例,术后发生ALI患者9例(14.8%)。所有患者CPB术后5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为:CPB术后2 h NGAL浓度开始升高,均值为27.28μg/L,至12 h达到最高峰,均值为30.61μg/L,24 h开始下降;其中12 h、24 h和72 h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组显示,NGAL浓度变化趋势主要在ALI组:ALI组患者12 h、24 h、48 h和72 h的NGAL浓度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变化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NGAL峰值浓度出现在12 h,其均值为40.82μg/L;而无ALI组患者NGAL浓度只在24 h和12 h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LI组患者5个时间点的NGAL浓度均比无ALI组患者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NGAL在早期预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LI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的差异特性,揭示减量施N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N高效利用机理。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小区套微区多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套作(IMS)及不施N(NN)、减量施N(RN:180 kg N/hm2)、常量施N(CN:240 kg N/hm2)下玉米、大豆的生物量、吸N量、N肥利用率及土壤N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MM(SS)相比,IMS下玉米茎叶及籽粒的生物量、吸N量降低,15N%丰度及15N吸收量增加,大豆籽粒及植株的生物量、吸N量及15N吸收量显著提高;IMS下玉米、大豆植株的N肥利用率、土壤N贡献率、土壤15N%丰度降低,15N回收率显著增加。施N与不施N相比,显著提高了单、套作下玉米、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吸N量、15N丰度及15N吸收量;RN与CN相比,IMS下,RN的玉米、大豆植株总吸N量提高13.4%和12.4%,N肥利用率提高213.0%和117.5%,土壤总N含量提高12.2%和11.6%,土壤N贡献率降低12.0%和11.2%,玉米植株15N吸收量与15N回收率提高14.4%和52.5%,大豆的则降低57.1%和42.8%,单作与套作的变化规律一致。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存在数量及形态差异,减量施N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对N肥的高效吸收与利用,实现作物持续增产与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