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8,IL-12的表达水平及hs-CRP、IgG和血清补体(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PP患儿50例,分为重症组、轻症组。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MP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IL-8、IL-12的水平,用血浆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Ig和C含量。结果:在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血清IL-1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8含量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2明显低于轻症组,而血清中IL-8较轻症组高(P均〈0.01)。急性期MPP患儿血清IgM,IgG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而IgA明显降低(P〈0.05)。急性期MPP患儿hs-CRP、C3、C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P〈0.01、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gM,IgG与轻症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IgA与轻症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hs-CRP、C3、C4与轻症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检测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对判定MPP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 dalbumin,GA)作为反映近期(2周内)血糖控制总体水平的指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7月间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323例,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1日指尖血糖谱均值(MBG)、GA、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并对其中92例住院近2周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6天及12天复查上述指标。结果:GA与HbAlc(r=0.791),FPG(r=0.541),2hPG(r=0.456),MBG(r=0.401),均呈正相关(P均0.01);患者入院6天检测GA为(27.1±5.45)%,入院12天为(22.77±4.34)%,均显著低于入院第一天的(30.31±6.75)%(P0.01);入院6天和12天,患者的GA较入院时分别下降3.12%和7.54%(P0.01);HbAlC分别下降0.31%和0.78%,GA下降降幅显著大于HbAlc(P0.01)。结论:GA可及时、准确的反映短期(1~2周)平均血糖的变化情况,并与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HbAlC有良好的相关性,是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半夏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无病害的半夏(Pinellia ternate)根、茎、叶和花组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61株,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后,针对不产孢的菌株,测定了ITSrDNA序列以进行分子鉴定。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分别来自11个属,以半知菌为主要群落,其中Hyphomycetes,Zygomycetes和Coelomycetes的比例分别为62.2%,18.1%和8.2%;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是半夏植物中分离率最高(6%)的属,其余主要优势属为Alternaria,Mucor,Epicoccum,Mortierella和Plectosphaerella。研究表明:从半夏球茎组织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多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 dalbumin, GA)作为反映近期(2 周内)血糖控制总体水平的指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 年6 月-2013 年7 月间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住院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323 例,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1 日指尖血糖谱均值(MBG)、GA、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并对其中92 例住院近2 周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6 天及12 天复查上述指标。结果:GA 与HbAlc(r=0.791),FPG(r=0.541),2hPG(r=0.456),MBG(r=0.401),均呈正相关(P 均〈0.01);患者入院6 天检测GA 为(27.1± 5.45)%,入院12 天为(22.77± 4.34)%,均显著低于入院第一天的(30.31±6.75)%(P〈0.01);入院6 天和12 天,患者的GA 较入院时分别下降3.12%和7.54%(P〈0.01);HbAlC 分别下降0.31%和0.78%,GA下降降幅显著大于HbAlc(P〈0.01)。结论:GA可及时、准确的反映短期(1~2 周)平均血糖的变化情况,并与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HbAlC 有良好的相关性,是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分子动态模拟及其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分子动念模拟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质子运动轨迹以及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预测,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该文介绍分子动态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养心通脉方主要成分与次要成分之间是否存在着交互作用。方法:从养心通脉方原方中综合提取出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5个主要成分部位及复方多糖、丹参菲醌2个次要成分部位。根据L4(23)正交设计组成4个处方:①处方1:基础因子+复方多糖、丹参菲醌;②处方2:基础因子;③处方3:基础因子+复方多糖;④处方4:基础因子+丹参菲醌;另设空白对照组,给予双蒸水。观察各成处方组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位移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造模后第15 s、30 s、120 s、300 s、600 s,4个处方组心电图J点位移变化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而以处方2组的最明显;4个处方组减轻血液流学变全血切变率的程度较之空白组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均〈0.01-0.05),其中处方2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养心通脉方5个主要成分与2个次要成分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而由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总生物碱、人参多糖、总挥发油5种成分所组的处方2(即基础因子方),为养心通脉方的最佳有效成分部位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在诊断及治疗大肠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经常规内镜检查提示的大肠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了解病变的性质及来源,然后行针对性治疗.结果:2009年5月~2011年5月共54例患者,其中直肠25例,结肠22例,盲肠7例.根据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对其中44例黏膜隆起性病变根据病变大小及深度分别行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等内镜下治疗,其中除结肠、盲肠囊肿及气囊肿5例外,余均送检病理,结肠、盲肠脂肪瘤6例,直肠类癌5例,大肠息肉28例,其中幼年性息肉2例,腺瘤18例,增生性息肉4例,炎性息肉4例;5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其中3例直径小于1 cm的患者要求观察随访,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直肠巨大黏膜隆起病变小探头超声内镜来源显示不清,改为环形扫描超声内镜确定来源后再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均证明确实为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1例直肠淋巴瘤行外科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内镜后病理及手术后病理均得到证实;还有2例肠腔外压迫,2例手术后改变.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及结构,对大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够提示病变的性质,对进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尼龙绳和钛夹在预防大肠宽蒂息肉切除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1年9月连续选择155例患大肠宽蒂息肉和有蒂且顶部直径大于10mm息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将尼龙绳套扎息肉的基底部,然后使用常规的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切术.B组(52例),使用常规的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切术,然后残端使用钛夹缝合.C组(50例),使用常规的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切术.结果:所有息肉均成功摘除.A组和B组1例出血;C组5例出血,其中1例需要手术干预.结论:大肠宽蒂息肉常规圈套器进行息肉电切术具有较大的出血风险;尼龙绳和钛夹对内镜下切除大肠宽蒂息肉术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靶点及其机理.方法: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和各对照组(YT Ⅰ组、SBW组、bFGF组、KX组)含药血清,并进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观察比较在血管生成的过程中YTⅡ及各对照组对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的干预作用.结果:各组药物干预后,心肌缺血大鼠冠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成管率3类指标均呈现出bFGF组>YTⅡ组>YTⅠ组>SBW组>NS组>KX组递减的趋势.YTⅡ和bFGF对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益气活血,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促进缺血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神话是组成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璀灿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其中有关蛇和蛇的传说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中也可观察古人对蛇的心态。这里特引录以飨读者。一、奇蛇两头蛇岭外有不少小指般大小的两头蛇,长尺许,腹下的鳞片是红色的,有花纹。两头蛇的一头有口有眼,一头则无口无眼。唐刘洵《岭表录导》巴蛇巴蛇能吞下大象,三年后才把骨头吐出。据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了这种骨头,就没内病了。有人说,巴蛇是青黄红黑色的,也有人说,犀牛出的巴蛇身是黑色,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