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833例接受EMR切除术的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出血分为出血组(41例)和未出血组(792例),纳入基本人口学因素、病理因素及治疗因素作为单因素分析项目,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探讨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共41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出血发生率为4.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息肉直径、息肉形态、术中出血、禁食程度、息肉病理类型、钛夹数量、禁食时间可能与术后出血有关(P0.05),其中男性、息肉直径2cm、有蒂息肉、术中出血、息肉合并黏膜内癌或重度异性增生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更高;患者年龄、门诊或住院、术者技术水平、肠道清洁度、息肉发生部位、创面处理方式、息肉数量对术后出血无影响(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息肉直径2cm、术中出血为EMR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钛夹使用数量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肠息肉MER术后并发出血与性别、息肉直径、术中出血、钛夹数量明显相关,针对性预防、减少术中出血、增加夹闭创面的钛夹数量可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钛夹预防高频电切除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方法:对72例77枚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行高频电切除后应用钛夹钳夹残蒂或创面,观察术后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0天,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应用钛夹能有效预防高频电切除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后迟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及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内镜下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80例(298枚息肉)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将患者分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n=59,96枚息肉,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组(n=61,103枚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以及黏膜切除术组(n=60,99枚息肉,行黏膜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记录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息肉个数整体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组(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黏膜切除术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亚蒂及有蒂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高频电凝电切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而对于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息肉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息肉的患者136例(248枚),随机分成APC组(68例132枚)和高频电凝切除组(68例116枚).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PC组一次性清除率为90.9%,显著高于高频电凝切除组8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频电凝切除组比较,APC组黏膜下气肿的发生率较高,腹痛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与高频电凝切除术相比,APC治疗胃肠道息肉一次性清除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平均分为电切术研究组(A组)与刮除术对照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妊娠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各治疗、随访与观察后,A组患者在症状改善率以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均显著,而在妊娠率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具有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症状改善率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保护患者妊娠功能,提高患者治疗质量水平,值得临床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采取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于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M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EMP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一年内子宫息肉的复发率及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病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子宫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异常出血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于治疗EMP的效果更佳,可降低子宫异常出血发病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50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EMR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0%(489/500),术后出血发生例数为17例,出血发生率为3.40%(17/500)。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其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息肉分叶均与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息肉部位以及病理类型均与术后出血无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切除息肉数≥4枚、术后48 h内进食、息肉外观潮红/糜烂以及息肉分叶均是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EMR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其中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以及息肉分叶均和术后出血有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15人接受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治疗,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17例,30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从手术时间、优良率、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组的术后并发症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组及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优良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钢板螺钉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宫腔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患者共189例,其中行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者纳入双极组(n=72),行单极电切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级组(n=1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双极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显著低于单极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极组患者术后1月内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显著短于单极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极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膨宫液用量少等优势,并能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318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其中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159例归为电切术组,接受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的159例归为刮宫术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和围术期并发症、息肉复发率、临床妊娠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电切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刮宫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降低,且电切术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刮宫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月经量较术前逐渐减少,且电切术组较刮宫术组变化更明显(P<0.05)。电切术组息肉复发率低于刮宫术组,而临床妊娠率高于刮宫术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多发息肉、息肉直径≥1 cm、宫角息肉、术后子宫内膜厚度≥13 mm、术后息肉复发是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疗效较宫腔镜下刮宫术更为显著,其术后妊娠率受年龄、息肉类型、息肉直径、息肉部位、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术后息肉复发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喷洒蛇毒血凝酶与金属钛夹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喷洒蛇毒血凝酶治疗,实验组给予金属钛夹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止血治疗后即时止血时间、外科手术率、输血量、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再出血率和出血量。结果:实验组即时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呕血消失时间、潜血转阴时间和引流液变清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再出血率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钛夹较内镜下喷洒蛇毒血凝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再出血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与鼻息肉摘除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鼻息肉摘除术,研究组则行鼻内镜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角色(RE)以及心理健康(MH)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对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及对照组(n=20),观察组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予以内镜下药物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为95.00%、10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与手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结肠大息肉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二次手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镜检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与手术均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有效方案,其中内镜治疗的效果更佳,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有助于减少住院费用,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及健康查体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2.76%、59.26%及40.90%,结肠镜检查阴性者中检出结肠息肉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检出小肠器质性疾病4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痛苦,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慢性腹痛患者的诊断优于传统检查方法,对于区分功能性胃肠病及器质性疾病以及小肠疾病的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镜下特征、病理类型及血清学特点与癌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肠镜证实的640名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息肉特征(部位、大小、数量、分型、病理等)分析,并将息肉者癌胚抗原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检出息肉1144枚;年龄在41岁~60岁的占52.9%;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占47.3%;多发及多部位息肉比例为56.9%和46.9%;腺瘤样息肉占87%;随年龄、息肉体积增加,癌变率增加;无蒂息肉癌变率高于有蒂息肉;两组血清癌胚抗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息肉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以腺瘤息肉为主;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有关。癌胚抗原可能在腺瘤样息肉的筛查及监测癌变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熊卫锋 《蛇志》2016,(3):300-30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确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our initial experience using the vascular closure staple clip applier (a nonpenetrating titanium clip applied in an interrupted, everting fashion) for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in free-flap surgery. In total, 153 anastomoses were performed in 87 free flaps (174 potential anastomoses) using the vascular closure stapler between October of 1997 and June of 1999. In 66 flaps, both the arterial and venous anastomosi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clip applier, whereas in 21 flaps only the venous anastomo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clips. A total of 146 anastomoses were performed in an end-to-end fashion, and seven were performed end-to-side. Of the 87 flaps there were 53 TRAM flaps, seven bilateral TRAM, five latissimus dorsi, four gastrocnemius, three rectus abdominis, two radial forearm fibula, and four Rubens fat-pad flaps. Seventy flaps were used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 seven flaps for lower limb reconstruction, four flaps for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 and six flaps for chest wall/trunk reconstruction. There were no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complications of bleeding, thrombosis, or need for revision (100 percent patency rate), with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time for completion of anastomoses. The clip applier is a safe, reliable method for performing microvascular anastomoses, allowing reduced operating time and possible cost savings in free-flap surgery.  相似文献   

19.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were studied, and the 53 patients on whom emergency endoscopies were performe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maining 105. The cause of the bleeding was found in 51 of the endoscopy group and 39 of the control group. Three patients in the endoscopy group and 16 controls died. In the endoscopy group the correct preoperative diagnosis was made in all cases and there was less delay before oper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five patients had no diagnosis before operatio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was wrong in nine, and five had laparotomies during which no cause of bleeding was found. The patients in the endoscopy group who did not have operations had a shorter stay in hospital than the controls.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 年6月到2021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观察吻合口肠段血运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死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中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梗阻、切口感染、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