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菖蒲是世界广泛出售的切花之一,在大田条件下繁殖速率低,而且存在根螨(Rhizoglyphus robini claparede)对球茎的危害,影响鲜花质量和产量。对于唐菖蒲的组织培养,已进行了许多试验,但大多数试验都是将小苗生根,然后移栽。这种方法不但成活率低,且苗木的远距离运输及经济效益等问题也存在困难。本文报道通过试管培养球茎,然后将球茎风干贮存,就可直接播种于土壤中出芽生根成苗。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一步离心,直接从纯化包涵体抽提出均一、完整的AsGV(Agrotissegetum granulosis virus)DNA分子。电镜观察和限制性内切酶二种方法测得AsGV DNA基因组大小为112.Okb。  相似文献   
3.
1983年4月至1984年5月,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五个民族的近亲结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婚姻数为维吾尔2553起,哈萨克1079起,回1235起,锡伯1222起,蒙古446起。近亲结婚率与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维吾尔——8.23%与 46.74×10~(-4),回——8.10%与45.07×10~(-4),锡伯——4.66%与24.93×10~(-4),哈萨克——2.87%与11.31×10~(-4)。蒙古——0.45%与 2.80×10~(-4)。解放以来,维吾尔族与回族的近亲结婚率有上升趋势,而锡伯族的则有下降趋势。各族近亲结婚中大部分为亲表亲结婚,但堂亲结婚在维吾尔族的近亲结婚中竟占26.18%,在回族中也占16.00%。1303名近亲结婚子女中的七岁前死亡率(12.89%)及先天性缺陷与遗传性疾病发生率(2.99%)显著高于6370名非近亲结婚子女的相应值(7.65%及0.38%)。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鸣鸣蝉发声肌肌原纤维的双阵列结构,其肌纤维中并存两种不同阵列的“快”和“慢”动肌原纤维(FSM和SSM).FSM和SSM虽然由粗肌丝构成相同的阵列骨架,但细肌丝对粗肌丝的比例(RTIF)不同,分别为3:1和5:1.明显区别于单音调鸣声的蝉类发声肌肌原纤维的RTIF为3:1的单阵列结构,即与鸣鸣蝉变音调声产生的原初机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真空负压和常规ABC法显示HPV—1抗原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真空负压 ABC 法显示 HPV-1抗原比常规 ABC 法效果好,敏感性高,时间短,整个过程只需一个多小时,阳性物明显突出,颗粒均匀,色泽鲜艳,呈黄棕色,背景清晰等优点。还可提高抗体的稀释度,降低成本。与微波技术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不受条件限制,经对26例尖锐湿疣的病例进行多层次稀释度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认为该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气候变化与过度放牧正在不同程度地威胁着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型食草动物放牧活动与地上节肢动物多样性在理论上存在着紧密联系,然而目前对其关联仍不清楚。【方法】本研究选用青藏高原极具代表性的本土大型食草动物——牦牛Bos grunniens作为放牧牲畜,利用metabarcoding技术结合传统植物样方调查手段,在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调查了重度放牧(3头/hm2)、中度放牧(2头/hm2)、轻度放牧(1头/hm2)和禁牧4种放牧强度下草地地上节肢动物α多样性(Simpson, Chao1, ACE和Shannon-Wiener)、相对丰度、β多样性、植物群落α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地上节肢动物α多样性与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典型高寒草地地上节肢动物α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但中度放牧有增加节肢动物多样性的趋势;各放牧强度下地上节肢动物的优势目均为直翅目(Orthoptera),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  相似文献   
7.
非洲钝缘蜱(Ornithodoros moubata)叮咬感染精河株斑点热立克次体的豚鼠后45-52天,再叮咬正常豚鼠,可使后者感染。除个别蜱外,受精的感染雌蜱第一次产的卵(吸感染血后10—19天产出)和1龄稚蜱均为阴性。间隔.1个月又喂以正常豚鼠血,这些蜱第二次的吸血率、产卵数和卵的孵化率都明显降低,但从第二次六的卵和1龄稚蚌压印片中均查见大量立克次体。经卵传递率60%,子代感染率59%(6-100%)。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赤水河流域干流及支流的鱼类物种组成中未曾出现过尖头 (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和董氏须鳅(Barbatula toni)。但是,近年来在赤水河支流白沙河的鱼类资源调查中发现了这两个物种的分布,其来源及未来的生存可能性受到关注。本研究比较了尖头 赤水河野外种群与养殖种群形态上的差异;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尖头 和董氏须鳅的来源,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了这两种鱼在赤水河流域的生态适应性。形态数据结果表明,尖头 在赤水河的野外种群与养殖种群的个体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养殖种群的体长、尾柄长、尾柄高3个形态数据均高于野外种群。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尖头 赤水河流域野外种群及养殖种群与辽宁杨运种群聚为一支,董氏须鳅则与来自内蒙古、辽宁和河北的种群聚为一支。生态位模型分析表明,赤水河支流白沙河具有尖头 的中度适生区,其适生性概率为0.620;而董氏须鳅在该区域的适生性概率较低,仅为0.025,这可能与该物种已有分布数据较少有关。采样中发现白沙河实际采样点的水温较低,与北方分布点的水温接近,推测该区域仍具备尖头 和董氏须鳅生存的条件。综上所述,赤水河流域的尖头 和董氏须鳅均为来自东北地区的外来种,且能适应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这与现场访问结果一致,未来需要加强种群监测以防成为外来入侵种。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APPswe转基因小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 PFC)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和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相关性,进一步明确AD中β淀粉样斑块在神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9只12月龄APPswe AD小鼠,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FC中Aβ、GFAP以及Iba-1表达,并分析Aβ与GFAP和Iba-1水平的相关性;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评价不同大小Aβ斑块分别与GFAP和Iba-1的共染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D小鼠前额叶皮质中Aβ水平高,则GFAP和Iba-1信号水平也较高;反之,Aβ水平低,GFAP和Iba-1的表达水平也较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β水平与GFAP(R=0.6677,P<0.05)和Iba-1(R=0.8257,P<0.05)的水平呈正相关,且与GFAP相比,Iba-1显示出与Aβ水平更高的表达相关性。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免疫荧光双标法结果亦表明小鼠PFC中较大的Aβ斑块所在区域GFAP或Iba-1荧光信号强度及范围亦大于较小的Aβ斑块所在区域GFAP或Iba-1荧光信号强度。结论:AD小鼠前额叶皮质中Aβ水平与GFAP和Iba-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表明Aβ形成在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 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