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1 引言 传统的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中,多用照度计来测定光照指标,它以人眼对光亮度的响应特性为基础,与植物叶片对光照的响应曲线差异很大;而太阳光谱中只有400—700nm的波段才是光合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招生文理兼收和学生学习基础实际,在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导丰富感性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运用网络优势培养获取信息和解读问题能力,设计趣味性开放实验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理解和技能提高,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细胞培养技术是高职生物制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当前高职生物制药专业文理兼招,大部分学生细胞生物学基础比较薄弱,普遍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学,教学效果较差。为此在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中,以细胞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导,将细胞培养理论知识融合于岗位工作任务之中,构建了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多措并举,考核方式多元化。结果表明: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细胞培养技术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柑桔原生质体辐射诱变筛选抗寒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161C/kg软X射线辐射“Page”桔柚(CitrusreticulataBlanco×C.grandisOsb.cv.Page)胚性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经-11℃低温选择后,将存活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表明,“Page”桔柚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4128C/kg辐射剂量处理后几乎不能恢复分裂;2064C/kg辐射时分裂频率低,即使分裂也难以发育为胚状体;而1161C/kg辐射后,经-11℃低温处理仍有102%~169%的分裂频率,且部分细胞团能发育为胚状体。辐射的原生质体培养成胚状体后,经低温筛选,在改良的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萌发成为植株。再生植株中检测出2株的叶片原生质体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比对照低1.96℃和168℃。  相似文献   
6.
以葱胞质雄性不育系C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C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和ATP酶(ATPase)活性、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葱不育系花蕾的IAA和GA3含量在败育过程中显著低于保持系,而ZR和ABA含量则较保持系有不同程度的盈积.不育系花蕾COD和ATPase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中蕾期后显著低于保持系,可溶性糖在不同发育时期均基本低于保持系.(2)不育系花蕾IAA和GA3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不育系ZR和保持系ABA含量则分别与COD、ATPase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葱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蕾中IAA和GA3亏缺,而ZR和ABA盈余,各种内源激素含量和营养物质含量与能量代谢有关酶活性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方法,从延胡索根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包括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二氢白屈菜红碱(1)、去氢紫堇碱(2)、四氢非洲防己胺(3)、异紫堇球碱(4)、紫堇碱(5)、四氢黄连碱(6)、药根碱(7)、黄连碱(8)、小檗碱(12)、巴马汀(13)和延胡索乙素(14);2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9)和大黄素甲醚(10);1个三萜类化合物,即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11)和3个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15)、β-谷甾醇(16)和胡萝卜苷(17)。其中,化合物9~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茶树种子脱水过程差异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cDNA-AFLP方法在转录水平上对茶树无性系龙井43种子脱水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脱水差异和生物学中的衰老与死亡的联系,并为茶树等顽拗型种子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64对引物组合产生87条差异条带.对其中的6条克隆测序,发现4条与已知功能基因相关,包括植物衰老蛋白、PPR、硫氧还蛋白,翻译控制肿瘤蛋白,其中硫氧还蛋白在茶树种子中首次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枇杷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及品种基因型指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所收集保存的113个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品种(或株系)和4个野生近缘种[栎叶枇杷(E.prinoides Rehd.et Wils.)、大渡河枇杷(E.prinoides var.daduheensis H.Z.Zhang)、齿叶枇杷(E.serrata Vidal.)、大瑶山枇杷(E.dayaoshanensis Chen.)],共117份材料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在12个酶系中共检测到24个清晰位点和59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为21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5,体现出枇杷丰富的遗传种质多样性;X^2分析表明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产地品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用于分析的19个多态位点中,有15个位点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不同的种材料拥有各自特有等位基因,如Dia-1^c,Dia-2^b,Dia-3^b只存在于大瑶山枇杷中,Est-2^b,Est-3^a只存在于大渡河枇杷中,Idh-1^d仅出现于枇杷品种荔枝枇杷中,体现了枇杷物种间的遗传组成差异;利用11个酶系统22个位点的53个等位基因所构建的枇杷品种(株系)等位酶基因型指纹可以将113个枇杷品种中的111个完全区分,各品种均有自己独特的等位酶基因型指纹,虽然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目前所研究的酶系统位点和等位基因变异与枇杷品种果实园艺性状变异间缺乏关联,但等位酶标记仍然不失为枇杷品种鉴别的一种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丝桃属植物主要含有苯并二蒽酮类、间苯三酚类、黄酮类、苯丙酸、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多种成分,本文综述了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