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粒子(NPS)在工业和研究中的使用急剧增加,因而这种材料面临一个其潜在毒性的问题。不幸的是,对纳米颗粒与纳米/生物界面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没有足够的了解。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在积极寻求日益关注的纳米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答案。我们将从NPS在生物媒体中的浓度,尺寸大小,电荷,和配位体的稳定性方面来了解纳米粒子的性质和他们在生物环境中对细胞毒所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已知的机制,量子点可以破坏细胞,包括氧化应激引起的活性氧(ROS)。微小浓度量子点足以造成长期持久的,甚至是跨代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从纳摩尔到皮摩尔浓度的诱导细胞损伤的量子点(QDS)的浓度,这意味着含镉量子点可以发挥表观遗传毒性,纳米基因毒性,重金属基因的毒性。在此为评估包括量子点的在内的纳米毒性的的纳米材料,我们采用量子点作为一个例证,来阐述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到纳米毒理学的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自然环境条件明显不同的云南红河和保山两地区小蜜蜂Apis florea巢房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以期揭示这两个地区间小蜜蜂巢房结构的差异性。【方法】测量小蜜蜂子脾厚度、小蜜蜂巢脾上连续10个工蜂巢房的宽度;利用环氧树脂填充巢房,制作巢房模型,基于巢房模型比较两地区小蜜蜂工蜂和雄蜂单个巢房直径、口部边长、棱长、深度和容积及巢房倾斜角的差异。【结果】云南 红河地区小蜜蜂工蜂、雄蜂子脾厚度均极显著小于保山地区的。两地区小蜜蜂连续10个工蜂巢房的宽度在0°方向均显著大于60°和120°方向的宽度,60°和120°方向的宽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两地区小蜜蜂工蜂单个巢房直径在3个方向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而两地区雄蜂单个巢房的直径在3个方向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红河地区小蜜蜂工蜂巢房直径在3个方向上均显著小于保山地区的,而两地区小蜜蜂雄蜂巢房直径在3个方向上均差异不显著。红河地区小蜜蜂工蜂、雄蜂单个巢房口部边长、棱长、深度和容积均极显著小于保山地区的;两地区工蜂巢房的倾斜角差异不显著。【结论】小蜜蜂巢房的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海拔高、温度低的地区小蜜蜂巢房结构尺寸明显大于海拔低、温度高地区的。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小蜜蜂的生物学知识,也为后续研究小蜜蜂巢房结构指标与形态学指标关联性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imJ基因对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生长的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ceⅠ-Red同源重组技术将大肠杆菌BL21(DE3)基因组中的rimJ基因缺失,得到rimJ缺失突变菌;比较缺失突变株和原始菌株在不同温度(25℃、37℃、42℃)下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imJ基因的缺失对BL21(DE3)菌株生长的温度敏感性是否有影响。结果:rimJ基因被成功敲除;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缺失突变株和原始菌株的最大比生长速率没有明显区别。结论:rimJ基因缺失对大肠杆菌BL21(DE3)生长的温度敏感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评价束支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收治的1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束支传导阻滞有无及类型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组(1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组(19例)和对照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梗,166例)。分析和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心梗部位、Killip分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病变血管数量、梗死相关冠脉、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实验室检查(BNP,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结果:LBBB组AMI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LVEF明显低于RBBB组和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0、0.045),梗死相关动脉以LAD多见。结论:急性心梗伴束支传导阻滞往往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急性心梗合并左束支阻滞较合并右束支阻滞病情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胸腺肽β4(Tβ4)是N-末端乙酰化的43肽,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其生物合成存在两大难点,即乙酰化修饰和小分子肽的表达.本研究发现来自古菌Sulfolobus solfataricus的乙酰化酶ssArd1可以催化Tβ4的N-末端乙酰化修饰.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将ssArd1基因表达盒整合至E.coli BL21(DE3)染色体的lpxM位点上,构建了可以实现Tβ4N-末端乙酰化修饰的新型宿主E.coli BDA.将Tβ4编码基因融合在改造的微型Spl DnaX Intein的N端,并在Intein的C端添加His标签,构建了表达载体pET-Tβ4-Intein.在E.coli BDA中表达的融合蛋白,经镍亲和层析纯化后用β-巯基乙醇诱导融合蛋白切割释放小分子多肽,获得了具有N-末端乙酰化的Tβ4.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含10、20、40、60μmol/L的菹草类胡萝卜素提取物(CEPC)培养液处理人肝癌细胞(QGY-7703)48h、96h和144h,在这三个处理时间各剂量组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14%-23.07%、39.59%-70.61%和71.65%-87.01%。经10、20和40μmol/L的CEPC培养液处理肝癌细胞24h、48h和72h,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SCM)观察细胞形态,出现了肝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体积缩小、皱缩变形,细胞核呈现“新月状”、条状甚至碎片状,细胞核中呈黄色的DNA面积较明显地减小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以流式细胞术分析用CEPC处理肝癌细胞后各时相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用10μmol/L和20μmol/L浓度的CEPC处理肝癌细胞48h后,使细胞周期中的G_0/G_1期的细胞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增加了23.8%和35.6%,而在G_2/M期没有明显的变化,在S期则相应减少。用LSCM测定了肝癌细胞内的Ca~(2 )浓度,与对照组比较,经20μmol/LCEPC处理48h后能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剂量组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为对照组的1.5倍。以上结果表明CEPC对人肝癌细胞QGY-7703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及使用较小的CEPC剂量能有效地诱导肝癌细胞凋亡,CEPC使肝癌细胞阻滞于G_0/G_1期发生凋亡。CEPC能极显著提高肝癌细胞内的Ca~(2 )浓度,提示Ca~(2 )浓度升高可能是CEPC诱导肝癌细胞发生调亡的重要原因。本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菹草类胡萝卜素的功能和价值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刺人迎穴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的颈性眩晕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80例采用毫针针刺人迎穴。将两组患者的眩晕改善时间,眩晕持续时间,临床有效率,显效率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平均眩晕改善时间为2.3±1.3天优于对照组的3.7±1.6天(P0.05)。在眩晕平均持续时间、有效率、显效率方面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人迎穴具有改善颈性眩晕的效果,与传统针刺方法疗效相当,而且在眩晕改善时间的方面较传统针法更具优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化疗后止呕药联合侧脑室注射orexin能否改善顺铂诱导的异食癖与食欲减退,进一步探索吡嘧司特联合orexin抗呕吐的机制。方法:1腹腔注射止呕药并侧脑室置管给予orexin,观察大鼠高岭土摄取及摄食改变。2EIA法测量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结果:1顺铂中高剂量组高岭土摄入增加、摄食和体重减少,呈量效依赖关系(P0.05~0.01)。2恩丹西酮早期抑制高岭土摄入(P0.05)。联合用药后延长该效应且晚期增加摄食(P0.05)。3阿瑞吡坦晚期抑制高岭土摄入,呈量效依赖关系(P0.05~0.01),联合用药后第4天,高岭土摄取减少、摄食增加(P0.05)。4吡嘧司特晚期抑制高岭土摄入,呈量效依赖关系(P0.05~0.01)。高剂量吡嘧司特晚期增加摄食(P0.05)。联合用药后第4、5天,高岭土摄入减少,第1、4、5天摄食增加(P0.05)。5注射顺铂脑脊液中P物质浓度升高(P0.05)。联合用药能够降低P物质浓度(P0.05)。结论:联合应用orexin能够延长止呕药作用期并改善顺铂引起的食欲减退。吡嘧司特通过减少P物质的含量,抑制高岭土摄入。  相似文献   
9.
感染、自身免疫紊乱、慢性疾病和年龄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炎症发生并发展为贫血。炎症性贫血(anemia of inflammation AI)通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温和。系统性的铁利用、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生存期特征的变化导致了炎症性贫血。最佳治疗是纠正病因,然而当病因不清或难以诊断时,治疗炎症性贫血的办法就非常有限了。铁调素(Hepcidin)是近年研究铁利用调节的中心。由于铁调素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最近研究集中在铁调素表达调节通路,并发现了药物治疗的靶点。由于治疗上的巨大进步,分析正常血红蛋白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就可以明确炎性疾病发生和死亡过程中贫血是否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分析疼痛管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的疼痛管理,主要包含合理评估与应用镇痛药物、健康教育、个性化管理等管理内容,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经过管理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入院时(2.792.79±0.69)、手术当日(2.39±0.93)、术后1d时(2.39±0.59)、术后3d(1.67±0.46)、出院时(1.29±0.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入院时(2.39±1.13)、手术当日(2.49±1.10)、术后1d时(2.24±0.54)、术后3d(2.49±0.67)、出院时(1.94±0.50),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入院时(32.24±4.88)、出院时(45.24±7.85)明显优于对照组入院时(33.24±8.33)、出院时(38.49±7.95),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