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的病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细菌性阴道病 ( Bacterial Vaginosis,BV)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于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 ,厌氧菌和阴道加德菌过盛生长 ,兼性厌氧性乳杆菌受抑制所引起的一种无阴道粘膜炎症性表现的综合征。患细菌性阴道病时 ,阴道内乳杆菌的数量比用药前低 1 0 0 0倍以上或完全消失。应用抗生素治疗 ,虽然可使 BV的症状得到暂时缓解 ,但也进一步地杀死本已少得可怜的乳杆菌 ,加重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程度 ,从而使 BV反复复发。由于 BV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阴道菌群失调 ,因此恢复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 ,保持阴道的正常微生态环境的生态制剂 ,成为…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及其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引言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vaginosis,BV)是阴道微生态环境内菌群与分泌物生化性质变化引起的常见阴道疾病 ,表现为正常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而代之以阴道加特纳菌等兼性厌氧、厌氧菌数量增加并伴随分泌物pH值升高等重要生化成分变化的临床症候群。在 1892~ 1989年间 ,因对BV认识上的局限性而报道过不同的名称 ,如非特异性阴道炎、嗜血杆菌阴道炎、加特纳阴道炎、厌氧性阴道炎、厌氧性阴道病、阴道细菌病 (vaginalbacteriosis) [1,2 ] ,但 1984年瑞典专题国际会议正式命名的“细菌性阴道病… 相似文献
3.
4.
口臭是指呼吸时出现的臭味气体,气体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硫化物。它由多种因素造成,但约80-90%是来源于口腔内因素。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与口臭及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存在密切关系。传统的机械治疗方法和化学治疗方法虽然可以短期内改善口臭状况,但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对化学抗菌剂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成效显著。本文综述了口源性口臭病因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经X线、CT诊断为肺不张的67例患者行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结果:纤支镜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8.5%.其中肺癌38例(56.7%),炎症19例(28.4%),结核9例(13.4%),异物阻塞1例(1.5%).病变部位以右上叶16例最多(23.9%),接着依次为右肺下叶(19.4%),右肺中叶(17.9%).对肺不张患者经纤支镜吸痰、灌洗、局部给药、取出异物等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炎症、结核、异物所致的肺不张肺叶均有不同程度复张,呼吸功能改善.结论:纤支镜对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经纤支镜辅助治疗可促进肺复张. 相似文献
6.
卵巢功能早衰(pro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简称卵巢早衰,是指卵巢在预期绝经的年龄之前发生的卵巢功能终止,一般是指40岁之前妇女出现的伴有高促性腺激素及低雌激素水平的闭经,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和不孕.POF可危害妇女健康,导致系列生殖内分泌及健康问题,患者丧失生殖能力、生殖器官萎缩,而长期低雌激素可增加骨质丢失、患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国内报道POF发病率为1%~3.8%[1],国外报道为1%[2].近年来,POF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对POF病因学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资料的积累,人们逐渐意识到POF是一种病因复杂,且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疾病[3].由于POF有一个较长的和不断变化的临床过程,因此,目前使用的"POF"的术语存在局限性,不能体现疾病的进展性和多样性.许多该领域的学者认为应抛弃"卵巢早衰"一词,而推荐使用"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概念[4].现将卵巢功能早衰的病因及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子宫内膜具有侵蚀性生长的特点,异位生长粘附性和增殖力均较强,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紊乱、盆腔疼痛、继发性痛经及不孕等。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的不孕症患者患有EMT,而半数以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伴发不孕。Buyalos等[1]在本世纪初首次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也是心血管疾病当中许多器质性心脏病晚期的并发症,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严重影响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证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贫血,并且发病率随着心脏损害程度加重而增加。贫血与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发病原因是多因素且较复杂的,治疗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概括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有关的认识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 se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慢性、全身多系统疾病,有各种各样症状都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不同人身上显现出来,现就瘙痒的病因及中药治疗综述如下。1瘙痒的病因瘙痒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定论,但为学者所共识的有:(1)钾、氢离子学说:当组织严重缺血时必然引起细胞的损伤和坏死,细胞内的钾离子、氢离子均可由组织内释放出来,引起瘙痒、麻木、疼痛。(2)组织胺学说:人体内大部分细胞均含有组织胺,当缺血缺氧、损伤、炎症及变态反应发生时,组织胺可向外释放。组织胺释放量浓度低时不致于引起疼痛,但… 相似文献
10.
假阿利什菌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阿利什菌病是一种由波氏假阿利什菌及其无性世态——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疾病,该菌是重要的非常难治的条件致病菌,可侵犯人体的多种器官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并常引起致死性感染。现就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Revista iberoamericana de micología》2016,33(3):133-139
Invasive candidiasis is the most common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causing an unacceptably high mortality. Candida albicans remains the predominant origin, but an epidemiological shift has been described in the last decades. Some species of Candida have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severe candidaemia and can exhibit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the current antifungal agents. Candida parapsilosi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candidaemia in neonates and young adults, whereas Candida glabrata, Candida tropicalis, and Candida krusei ar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in blood cultures from older patients (> 65 years). Other yeasts are becoming important causes of invasive mycoses, such as Cryptococcus, Trichosporon, Malassezia, Geotrichum or Saprochaete/Magnusiomyces. Cryptococcosis is more relevant as a cause of meningitis in HIV-infected people, but cryptococcal infections are also a clinical challenge in transplant recipients. Diagnosis remains an important problem, causing unacceptable delays in starting a correct and direct treatment. However, there are some new approaches that can help in the prompt and specific diagnosis of invasive yeast infections, such as in situ hybridisation using PNA-FISH probes, causal agent identification in blood cultures using MALDi-TOF MS, or new and rapid nucleic acids detection assays. 相似文献
12.
毛霉病是一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罕见侵袭性真菌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并引发第六次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在此背景下印度大规模暴发了毛霉病。本文就毛霉病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于临床可疑毛霉病患者,应尽早完成影像学、真菌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以期实现毛霉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患者临床转归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思维以提高疑难肝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虽极为复杂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慎重采取诊断性治疗措施,提高少见病例对诊断影响的认识,绝大多数的病因可以查明。结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建立相应的临床诊断思维可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相关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3年9月因消化道出血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日期、病因、出血部位、生命体征、疾病史。依据消化道出血程度分为轻度组(86例)、中度组(90例)、重度组(132例),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征。结果: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较高,中、重度组Blatchford评分、心率、尿素、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INR、血糖明显升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明显减低(P0.05)。重度组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较高,行内镜下治疗的比例高(P0.05)。结论:根据患者出血程度可初步判断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疼痛性疾病,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并不明确。普遍认为压迫可导致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包括血管因素和非血管因素,其次创伤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常见于口腔外科手术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首选药物治疗,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药物治疗初期效果明显,但很难治愈三叉神经痛,而且需要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患者难以耐受其副作用时,可采用外科疗法进行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科疗法主要包括无创的微血管减压术及有创的射频热凝术、球囊压迫术和甘油毁损术。近年来采用放射外科对三叉神经痛进行治疗,取得了确切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文献报道,均有一定效果。本文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认识及临床治疗进展作一回顾性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idin)在老年人群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IDA患者32例,老年ACD患者34例,健康对照组28例。检测对比三组血清Hepcidin、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白细胞数(WBC)水平。结果:ACD组中WBC明显高于IDA组(P0.05)。血清Hepcidin在IDA组、ACD组及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DA组中Hepcidin含量比对照组低,而ACD组中Hepcidin含量比对照组高(P0.05)。IDA组、ACD组中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D组中SF、CRP均明显高于IDA组与对照组(P0.05)。Hepcidin诊断IDA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大于诊断ACD组,IDA组的诊断指数高于ACD组。结论:血清Hepcidin含量的检测对于鉴别IDA和ACD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6年6月-2011年11月年收治的8例SPTP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的情况,其中小儿2例,成人6例.结果:有7例女性病人,1例男性病人,有腹痛或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CT检查.肿瘤位于胰腺头部1例,胰腺颈部2例,位于胰体尾5例.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腺颈部节段性切除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4-56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多发于年青女性.CT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术)中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19 例LC 术致胆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要点。结果:19 例患者中,1 例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以上处损伤,2 例发生胆总管缺损伤,3 例发生胆总管横断伤,5 例发生胆总管侧面伤,3 例发生胆总管钳夹但未切断,1 例发生右肝管损伤,4例发生胆囊管残端漏。治疗方法应视胆管损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采用断端处胆管端端吻合,同时放置T 管引流、单纯胆总管T 管引流、开腹去除误夹夹子、ERCP检查放置鼻胆管引流及胆肠Rouxeny 吻合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修补胆道损伤的手术方法。随访6 个月~18 年,恢复好,无1 例死亡。结论:胆管损伤是LC 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规范的操作及手术适应症的掌握能减少其发生。一旦出现胆管损伤,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能减少其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窦宁宁仲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9):3734-3737
咀嚼肌痉挛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表现为单侧嚼肌突发阵发性、不自主地抽搐发作。伴或不伴有单侧面萎缩或局部硬皮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国内外报道极少,目前为止,仅26例具有肌电图支持的病例报道。文章复习了相关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原则、治疗方法等作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