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桃属部分种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核桃属(Juglans L.)四个种花粉母细胞(PMC)的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形态,检测了两个种的花粉生活力,分析研究了七个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普通核桃(J.regia)核桃楸(J.mandskurica Maxim.)和黑核桃(J.nigra L.)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但河北核桃PMC的减数分裂过程都极不正常,供试的七个种,除普通核桃为2C核型外,其余均为2B核型,仅黑核桃一种带有随体染色体。根据核型特点把七个种分成三组,并探讨了组间与组内种间的亲缘演化关系。作者认为,河北核桃应为一种独立的种,核桃科在系统发育上可能来源于染色体基数为8的两群)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2.
两种钙藻热解产出的气态和液态烃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至400℃高温和还原条件下分别对仙掌藻和乳节藻两种钙质藻类进行热模拟降解实验,分离获得气态和液态烃类化合物。随着热解温度升高,两种钙藻产烃气量明显上升,其中甲烷与乙烷气的增加最多,同时两种钙藻产出的乙烷与乙烯比值都有规律地增加,但仙掌藻产烃气量高于乳节藻。这表明钙质藻类可能是天然气的一种重要母质来源。虽然这两种钙藻随温度增加热解产出的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它们的正烷烃分布特征具有相类似的变化。未经热解时它们都以C17为主峰的低碳数正烷烃占优势;当热解温度从200℃增加到400℃时,它们都又表现出以C25或C23为主峰的较高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的分布特征。这与富含钙藻化石的沉积岩样品中正烷烃的分布特征相一致,说明C25或C23为主峰的较高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的分布特征可能是钙藻热解有机质的一种判识标志.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5-唑烷氮氧自由基硬脂酸(5-DSA)标记裸鼠皮肤角质层的ESR谱,研究离子导入法与渗透促进剂100%月桂氮酮(100%AZ)、5%月桂氨 酮/丙二醇溶液(5% AZ/PG)和10%油酸/丙二醇溶液(10%OA/PG)并用对裸鼠皮肤角质层的影响。离子导入法处理皮肤后,标记物序参数降低,各向同性超精细分裂偶合常数增大,表明低密度电流能够引起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排列有序性降低,流动性增大,极性增大;离子导入法与渗透促进剂并用处理皮肤后,序参数进一步降低,各向同性超精细分裂偶合常数进一步增大,表明二者对皮肤角质层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喜马拉雅灰包菇SecotiumhimalaicumZangetDoi,由Dr.TeizoOgawa采于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带,据当地居民云:该菌为喜马拉雅雪人的一种食物。所谓雪人可能是高山雪线一带的动物。本文对该菌的分类特征和雪人的有关讨论作了介绍。原模式存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红边朱蕉茎尖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红边朱蕉(Cordyline terminalis cv."Reel edge”)。材料类别:茎尖。培养条件:(1)生长培养基为MS附加6BA0.3和NAA0.1;(2)增殖培养基为1/2MS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有机物和铁盐,附加6BA0.5~1.0;(3)生根培养基为l╱2MS,附加NAA0.03。以上培养基均加3%蔗糖,pH为5.8。培养温度26±2℃,光照度3000 lx,每天光照12~14小时。生长与分化情况:4~6月间,取红边朱蕉茎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幼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几种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在封闭式循环系统中投喂不同的微生态制剂进行30 d刺参养殖实验。结果投喂液态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和粉状复合微生态制剂组的刺参体壁的粗脂肪、总糖、粗蛋白含量最高,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添加微生态制剂的3个实验组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实验组刺参的肠道、体壁、体液过氧化氢酶活力均比对照组高,其中投喂液态复合微生态制剂实验组活力最高。实验组刺参组织的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幼刺参体壁营养成分,促进机体消化活力,提高刺参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B(10),ent-kauran-16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7和8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为2~16μg·mL-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7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GJW2-1为试验材料,研制一种对党参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可湿性粉剂。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对菌株GJW2-1活性影响最小的载体和助剂及其配比,并对其稳定性和盆栽防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萎缩芽胞杆菌 GJW2-1 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为载体高岭土35%,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4%,紫外保护剂β-环糊精3%,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该可湿性粉剂活菌含量1×109 cfu/g,湿润时间57 s,悬浮率81%,pH值7.1,含水率2.03%,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100倍稀释液对党参灰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分别为81.75%和71.56%。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阐明雷公藤中的主要物质基础,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该研究采用柱层析、HPLC等技术,对雷公藤提取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雷公藤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α,β-amyrenone(1)、3β-acetoxyolean-12-en-28-oic acid(2)、antriptolactone(3)、ω-hydroxypropioquaiacone(4)、3-(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enal(5)、3-methoxy-4-hydroxy phenylethanol(6)、vanillin(7)、3,4,5-三甲氧基苯酚(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甲醛(10)、vanillyl alcohol(11)、2,6-dimethxy-1,4-benzoquinone(12)。其中,化合物1、2、5、12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采用噻唑蓝(MTT)法对12个化合物进行抗SH-SY5Y细胞株、K562细胞株和Hel细胞株3种肿瘤细胞系细胞增殖活性的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12进行Hoechst荧光染色和促凋亡作用的检测发现,化合物2、3、5、12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2的抗肿瘤活性最为显著(SH-SY5Y细胞、Hel细胞、K562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35.6、14.3、28.8μmol·L^(-1))。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发现了1个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单体物质,为雷公藤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以定量的大豆作为辅助原料配制复合甜酒酿。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大豆的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并对发酵过程酵母数量、糖化酶活力、还原糖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入8%(质量分数,下同)的大豆,拌进0.5%(体积分数,下同)酒曲药,在32℃下恒温发酵42 h,甜酒酿酒香协调且有特殊香味,滋味协调绵甜,达到最优品质。发酵过程中,酵母的数量在22~34 h内急剧增加,34~56 h后进入稳定期,菌数基本保持不变;糖化酶活力在发酵22~37 h内迅速增大,37 h以后糖化酶的活力逐渐下降;22~36 h内还原糖的含量快速增加,36 h以后还原糖的含量增加缓慢,64 h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