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蒜种质产量和品质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0个大蒜品种为供试材料,依据数值分类学的性状选择原则,分别于大蒜生长期和采收后进行农艺性状指标的采集。估算40个大蒜品种16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40份大蒜品种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性状优良的大蒜品种共10个。在聚类图中,在0.14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可以把40份品种分成4类,即由5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Ⅰ;由28份种质聚成的类群Ⅱ;由改良蒜等4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Ⅲ,及苏联蒜等3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Ⅳ。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07~0.64之间,很好地揭示了品种类群间存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甜蛋白基因MBLⅡ对番茄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7d龄的“丽春”番茄无菌苗子叶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子叶外植体对抗生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抗生素卡那霉素对番茄筛选的适宜浓度为70mg/L。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成功地进行了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BLⅡ对番茄的遗传转化,获得转化番茄抗性植株,组织化学法有阳性表现、PCR特异扩增及Southern杂交检测出现特异条带,表明MBLⅡ基因已顺利整合到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基因组。  相似文献   
3.
玉米/蒜苗套作优势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智慧  张昱  徐强 《生态学报》2008,28(9):4405-412
对玉米/蒜苗套作系统两作物根区进行膜隔、网隔和无隔处理,以各自单作为参比,研究了玉米/蒜苗的套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玉米/蒜苗套作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的LER均大于1,玉米、蒜苗的经济学产量分别增加933 kg · hm-2和3620 kg · hm-2,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套作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综合作用还促进了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蒜苗对氮、钙、镁的吸收.套作产生的地上部环境更有利于蒜苗的生长,其杂草的种类、数量和生物学产量都低于单作.  相似文献   
4.
大蒜耐盐愈伤组织变异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有0.1%、0.3%、0.7%、1.0%、1.5%、2.0%NaCl的MS培养基,采用直接接种和逐级培养法,对5个不同生态型的大蒜品种进行耐盐愈伤组织细胞系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NaCl对大蒜外植体的出愈率有很大的影响,在0.7%的NaCl培养基上,已很难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直接在含有不同浓度NaCl培养基上选择表明,5个品种在低盐 <0.7% 胁迫下都有一定的耐盐性;经逐级耐盐选择后的愈伤组织,其耐盐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1.0%的NaCl培养基上,5个品种愈伤组织的成活率在22.4%~38.8%之间,生长率测定表示发育良好;在1.5%和2.0%的NaCl培养基上也有部分愈伤组织成活,耐盐稳定性检验证明,此耐盐能力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5.
二甲戊灵对离体大蒜染色体的加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S分化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二甲戊灵,以 "改良蒜" 的蒜瓣基部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并再生植株,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和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特征检测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大蒜染色体数变异受诱变剂浓度和处理持续时间的影响,诱变剂高浓度和短时间处理均有利于大蒜愈伤组织的分化;添加0.1%秋水仙素处理5 d,愈伤组织存活率为80.7%,分化率为78.1%,四倍体的诱导率为4%;添加 100 μmol/L二甲戊灵处理5 d,愈伤组织存活率为100%,四倍体的诱导率为6%.对根尖细胞染色体和叶片下表皮气孔数目和大小观察显示,诱变株具有四倍体的基本特征.说明二甲戊灵能在离体条件下有效诱导大蒜产生四倍体,可替代秋水仙素对大蒜染色体的加倍作用.  相似文献   
6.
番茄(品种‘小番茄’)的子叶经一定条件诱导产生愈伤组织,随后在愈伤组织上直接产生花蕾,并可以开花结果。结果显示离体培养中的IBA在其成花诱导中起关键作用。IBA可能是番茄成花基因的启动信号。  相似文献   
7.
徐强  程智慧  孟焕文  张昱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747-2754
采用玉米单作、线辣椒单作、玉米-线辣椒套作3种栽培模式,并在玉米-线辣椒套作的种间根部设3种不同隔离处理(膜隔、网隔和无隔),研究了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线辣椒套作具有明显优势;与两作物单作和玉米-线辣椒套作种间根区膜隔处理相比,玉米-线辣椒根区无隔和网隔处理复合群体中两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均显著提高;除有效镁与真菌种群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外,其余速效养分与各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该系统中促进有机质累积的主要生物因素是脲酶、过氧化氢酶、细菌和蛋白酶,蔗糖酶是影响碱解氮的最主要因子,脲酶是影响有效磷的最主要因子,细菌是影响有效钾的最主要因子,碱性磷酸酶、真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累积和氮、磷、钾有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放线菌对土壤养分的直接作用系数为负,对土壤养分形成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一种酸性、小分子量的单肽链调节蛋白。它是Cheung1967年首先在牛脑中发现的。Anderson和Cormier于1978年证实豌豆中也存在CaM。现在已知CaM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也可能存在于原核生物中。CaM在多种植物生  相似文献   
9.
青花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oDHAR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个与甘蓝显性核不育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的序列为信息探针,通过在NCBI与TAIR网站数据库中进行同源EST序列搜索,经人工拼接、RT-PCR、PCR克隆与序列分析,获得了青花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dehydroascorbatereductase基因的cDNA与DNA全长序列,命名为BoDHAR。并利用双链接头介导PCR的染色体步行技术(genomewalking)克隆了其上游644bp的5′端序列。所获的BoDHAR基因全长1486bp,存在两个内含子,DNA编码区序列633bp,编码21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oDHAR与同源基因AT1G19570.1cDNA序列有82.3%的一致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有79.6%的一致性;编码的水溶性蛋白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5′端上游区存在明显的转录调控序列。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BoDHAR在可育系花蕾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育系花蕾,在花药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10.
间作对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和根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线辣椒和玉米间作对其植株生长、矿质养分吸收、根际环境以及铁载体分泌的影响,以探索间作促进铁、磷等养分吸收利用的可能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与单作相比,间作线辣椒地上部干重降低23.0%,根系干重增加44.2%,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分别增加8.7%和22.9%;间作线辣椒根冠比和根系活力分别显著提高86.4%和29.8%;间作线辣椒、玉米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2.6%和7.8%.(2)与单作相比,间作线辣椒的铁、锌、锰含量分别增加1.50倍、1.39倍和1.34%,而间作玉米则无显著变化;间作线辣椒和玉米的钙含量都显著低于相应单作,氮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磷、钾含量显著增加.(3)间作线辣椒和玉米的根际土、非根际土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都显著高于相应单作,而其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pH值无显著变化;间作玉米根系的铁载体分泌比单作减少32.8%,间作线辣椒根系的铁还原酶活性是单作的1.10倍.研究发现,线辣椒/玉米间作能通过影响根际生物学特征和化学过程提高植株的铁、锌、磷和钾养分水平,缓解养分胁迫,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