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沫珊瑚类是世界志留系和泥盆系常见的一类珊瑚化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置于该目的属已有50多个,但是其中有不少属,仅根据泡沫板和隔壁刺的形态是难以区别的。例如:Cystiphyllum,Holmophyllum和Cystiphylloides3属之间,Cysticonophyllum,Hedstromophyllum和Wedekindophyllum3属之间,Protocystiphyllum,Gyalophyllum和Zonophyllum3属和Pseudomicroplasma与Microplasma2属之间,从它们的特征描述来看,并无明显区别。因此,长期  相似文献   
2.
11α,17α-双羟基黄体酮是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工业上主要利用霉菌对17α-羟基黄体酮的11α羟化反应制备。对赭曲霉的11α羟化酶及其关键氨基酸位点展开研究,为深入解析酶的催化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利用底物转化实验探究了10个羟化反应常用霉菌对17α-羟基黄体酮的转化能力,考察了赭曲霉来源的11α羟化酶CYP68J5在不同表达系统中的活性,借助结构预测、分子对接和定点突变等手段对CYP68J5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赭曲霉的转化能力最强,转化时间60 h的摩尔产率达到最大值,为78.55%;其羟化酶CYP68J5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活性最高;位于底物结合口袋附近的D118、F216、M488是CYP68J5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这些位点在维持酶的结构稳定性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后续分子改造的潜在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3.
钟炎皋  相梅芳 《蛇志》1993,5(1):7-9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小儿脑炎致急性偏瘫共25例。沿疗前后检测血中的6-K-PGF_1x及 TXB_2.结果表明:治疗后血中 6-酮-前列腺素 F_1x 明显增高,血栓素 B_2明显降低。推测蝮蛇抗栓酶之所以具有去纤、溶栓、扩血管等作用,可能与血中前列腺素、血栓素 B_2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ABO血型在大学生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硫酸右旋糖酐粗制的VLDL和LDL混合液,再以区带超离心分离提纯的VLDL和LDL的样品,进行纯度鉴定、理化性质、免疫活性和化学组成的分析。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证明,经脂质和蛋白染色均呈现一条带;免疫双扩散和免疫电泳只呈现一条沉淀弧;超速离心分析LDL 只有一个单一面尖锐的峰,上浮速率为6.75,与直接由人血清分离者无明显差异。证实本实验方法所得VLDL 和LDL 为较纯的制品,但从VLDL 和LDL 各管的琼脂糖电泳行为、电子显微镜中的分子颗粒大小以及VLDL 在分析超速离心中的上浮速率均提示:二者有亚类的存在,特别是VLDL。VLDL 和LDL 的化学组成分析说明LDL 与文献上报道数据一致,但VLDL 有一定差异。本方法为大量制备纯净的VLDL 和LDL 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深入探讨疫病防控、猪场环境治理与生猪生产之间的耦合/脱钩关系,并为系统要素间的动态关系提供科学的测度方式,进一步揭示其相应耦合、脱钩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以利协调生猪生产与疫病防控、环境治理等矛盾,保障生猪生产的食物与生态双重安全,实现生猪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探讨异槲皮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情况。采用Aβ25-35(20μmol/L)损伤PC12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活性氧(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过氧化物增殖体受体辅激活子-1α(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2)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力为-9.48 kJ/mol,提示AMPK可能为异槲皮苷的潜在作用靶点。异槲皮苷(1、10和100μmol/L)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显著抑制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死亡,减少ROS和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力。异槲皮苷抑制Aβ25-35导致的细胞氧化损伤并上调p-AMPK、PGC-1α、Sirt3和IDH2的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异槲皮苷可能通过调控AMPK/Sirt3信号通路发挥抗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以赭曲霉Rn405转化洋地黄毒苷的微生物转化工艺为研究对象,对助溶剂种类、底物浓度、金属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确定的最优转化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 Mn2+离子,28℃,180 rpm振荡培养28 h时加入溶解于DMSO的底物溶液,使其终浓度为100 mg/L,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转化96 h。此时,底物的转化率和11α-羟基洋地黄毒苷元的生成率分别达到了100%和25.4%,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3.1%和14.5%。通过斯氏灌流法和Langendorff灌流法,探讨两个转化产物对蟾蜍和大鼠心肌细胞收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洋地黄毒苷元对心肌细胞收缩率的影响和底物洋地黄毒苷相当,而11α-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对心肌细胞收缩率的影响比底物洋地黄毒苷和洋地黄毒苷元均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褐黄孢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纳他霉素产生菌株褐黄孢链霉菌SG-2002为出发菌株,考察了菌丝体培养基、甘氨酸浓度、培养时间、溶菌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为S培养基中添加1%的甘氨酸,菌丝体培养 30 h,溶菌酶浓度 40 mg/(g菌体干重),酶解温度 30 ℃,酶解时间 60 min.褐黄孢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形成量达到4.0×106 个/mL,再生培养基选择R5′培养基,再生率为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