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疗效及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探讨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来指导治疗剂量的可行性。方法:87例轻中度的AD患者,患者使用5 mg/d多奈哌齐疗效不佳。在增加剂量之前,根据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之间的一致性,将患者分为3组。A组:n=27,IGF-I≤99ng/m L,MMSE≤37;B组:n=33,IGF-I≤99 ng/m L,MMSE18;C组:n=27,IGF-I99 ng/m L,MMSE18。A、B组中,血清IGF-I水平显著低于C组。试验开始后将多奈哌齐的剂量从5 mg/d增加到10 mg/d,服用12周后,观察血清IGF-I水平同MMSE和阿尔兹海默症评定量表(ADAS)得分的相关性及三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血清IGF-I水平同认知功能有明显相关性。IGF-I同MMSE正相关(r=0.478,P=0.036),IGF-I同ADAS得分负相关(r=-0.464,P=0.029)。增加多奈哌齐(10 mg/d)剂量治疗后,只有A组患者MMSE得到显著改善。A组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显著高于B、C组患者。结论:血清中IGF-I水平和MMSE分值可以做为一种标志物,判断对低剂量多奈哌齐(5 mg/d)无效的轻中度AD患者,能否采用高剂量多奈哌齐(10 mg/d)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三组患者斑块检出率、Hcy、hs-CRP水平和IMT厚度,同时对Hcy、hs-CRP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为86.4%,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Hcy、hs-CRP水平以及IMT厚度均显著低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P0.05);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Hcy与IMT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核酸检测技术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检测中,在公共卫生管理和临床治疗决策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CRISPR 2类Ⅴ型系统的核酸检测技术,同时还具备检测方式简单、检测时间短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文简要介绍CRISPR 2类Ⅴ型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与作用机制,总结已开发的基于不同Ⅴ型Cas蛋白的众多检测平台以及这些检测平台的应用场景,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4.
焦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式,其特征表现为细胞的裂解并伴随细胞因子、损伤和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的释放.细胞焦亡能够促进炎症免疫反应发生,消除细胞内的病原菌,在细胞抵御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军备竞赛中,病原体已进化出抑制宿主细胞焦亡的机制,以增强它们生存和致病的能力.本文从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宿主防御中的作用,以及病原菌抵御宿主细胞焦亡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细菌病原体和细胞焦亡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为将来开发基于细胞焦亡抵抗病原体感染的新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为IS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治疗的IS患者100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组41例,小动脉阻塞型(SAO)组59例,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各组MMP-9基因C1562T、R279Q多态性,并对IS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1562T、R279Q多态性与I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LAA组、SAO组MMP-9基因C1562T位点T等位基因、C/T+T/T基因型频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SAO组C1562T位点C等位基因、C/C基因型频数及R279Q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各型别基因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9基因C1562T的T等位基因是IS发病的穿易感基因之一,但MMP-9基因多态性与IS患者的预后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康复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等速肌力康复训练,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在纳入研究1周内和研究结束1周内进行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评价,对前后两次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剑桥老年认知量表、Berg平衡、功能伸展测试、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康复训练能明显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内质网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参与胞内蛋白的成熟及转运,其稳态与细胞的存活及免疫反应密切相关.非折叠蛋白反应是维持内质网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参与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在宿主细胞抵抗病原体入侵中具有重要作用.嗜肺军团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能够感染人体肺泡巨噬细胞引起严重肺炎,即军团菌病.在入侵宿主细胞后,嗜肺军团菌通过其Ⅳ型分泌系统将330多个效应蛋白转运至宿主细胞中,干扰宿主细胞的多种细胞进程,以形成其生存和复制所需的场所——含嗜肺军团菌囊泡(Legionella-containing vacuole, LCV).LCV的形成与宿主细胞的内质网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嗜肺军团菌的致病机制、细胞非折叠蛋白反应及其与病原体的关系、军团菌对宿主细胞的非折叠蛋白反应的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揭示病原体与内质网应激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Ⅰ型钠通道(Nav1.1)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方法:利用In-Fusion 技术将SCN1A 基 因亚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真核细胞融合表达载体(pAcGFP1-C In-Fusion Ready Linear Vector)。PCR 扩增SCN1A 基因(与线性载 体对应两端有15 个相同碱基),In-Fusion 技术进行融合即得到pCMV-GFP-C-SCN1A。将其转染HEK293T 细胞,Western blot 检 测Nav1.1 的表达。定点诱变试剂盒对其进行定点诱变。结果:1.成功构建Nav1.1 与GFP 融合表达载体pCMV-GFP-C-SCN1A;2. DNA 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SCN1A 基因第190 位色氨酸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结论:Nav1.1 与 GFP 融合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Nav1.1 功能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中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基因),探讨H.pylori、Cag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以及H.pylori、CagA基因导致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及血清H.pylori CagA抗体检测胃癌患者H.pylori,应用PCR检测胃癌组织中H.pylori CagA基因。结果胃癌组织中随活检部位不同,H.pylori检出率也不同,以胃窦部检出率最高为76.9%,与胃体大弯侧、胃角和贲门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体大弯侧、胃角与贲门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底与贲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部癌的CagA检出率(85.6%)最高,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角胃癌CagA检出率显著高于胃体大弯侧和贲门胃癌(P0.005)。高分化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73.1%,低分化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44.1%,二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76.7%,弥漫型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33.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胃癌CagA检出率为26.3%,低分化胃癌CagA检出率为80.0%,二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CagA检出率为80.4%,弥漫型胃癌CagA检出率为57.1%,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中胃癌组织中H.pylori和CagA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性,对探讨胃癌的发生及胃癌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裂解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重耐药性菌株出现的频率加快。因细菌感染导致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多,人类健康面临巨大挑战,因此研制新型抗菌药物刻不容缓。噬菌体裂解酶因其高效的杀菌能力及高度的宿主专一性而成为新一代抗菌制剂的候选之一。其是一种细胞壁水解酶,在双链DNA噬菌体复制后期被合成,通过水解细胞壁肽聚糖上的化学键,从而裂解细菌细胞壁,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进展,为相关裂解酶抗菌药物的研发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