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研究以14~18天胎兔为试验对象,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观察其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过程。用AKP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兔PGCs,结果均为阳性,将兔PGCs分别接种于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MEF)、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abbit embryo fibroblast,REF)制成的不同密度饲养层来确定种属跟密度对体外培养兔PGCs的影响。结果显示,兔PGCs接种于用同源胚胎成纤维细胞所制成的密度为6×104的饲养层上所得到的集落个数最多,集落形态最好,分化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2.
郏县红牛DGAT2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CR-RFLP技术对随机抽取的92头郏县红牛的DGAT2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DGAT2基因第6内含子的PCR扩增产物被限制性酶TaqⅠ酶切消化后表现多态性。经电泳检测后, 显出AA、AB两种不同基因型。该基因座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通过对郏县红牛DGAT2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及体尺指标的方差分析显示:郏县红牛DGAT2基因不同基因型对郏县红牛体重和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 而对其他体尺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影响(P>0.05), 且初步认为AB基因型对选择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为饲养层, 研究了用Knockout血清替代品(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 KSR)代替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 cell)培养液中的胎牛血清(FBS)和向含KSR的基础培养液中添加40%的小鼠ES细胞条件培养液(ES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ESCCM)对绵羊类ES细胞分离、克隆效率的影响。发现使用含FBS的基础培养液最多可以把绵羊类ES细胞传至3代, 而使用KSR和添加ESCCM能促进绵羊类ES细胞的分离和克隆, 所获得的类ES细胞分别可稳定传至第5和8代。同时对类ES细胞进行核型分析、AKP染色及体外分化能力检测, 证实所分离的类ES细胞符合ES细胞的主要特征。由此认为, 与FBS相比KSR更加适于绵羊类ES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而小鼠ES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分泌某些重要的细胞因子, 从而达到促进绵羊ES细胞增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Cyt b基因全长序列,对我国10个地方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态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中国黄牛Cyt b基因序列富含碱基A和T,A+T平均含量为56.7%,密码子第3位点核苷酸表现出较强的碱基组成偏倚,该位点上G的含量最低,为 3.5%,而A的含量最高,为44.6%,核苷酸组成偏差指数为0.45.在47个个体1 140 bp的序列中检测到30个变异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2.63%,密码子第3位点的突变率(76.7%)远高于第1位点(16.7%)和第2位点(6.6%),第2位点的非同义替代率(100%)远高于第1位点(40%)和第3位点(4.3%).定义了15种单倍型.将10个品种作为一个大的种群分析时,发现中国黄牛Cyt b基因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0.783±0046)和一定程度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0828±0.00030),这与中国黄牛地理分布广、种群庞大和起源复杂有关系.基于Kimura 2 parameter距离采用UPGMA法构建的10个黄牛品种分子系统树中将47个个体分别与瘤牛和普通牛聚在一起,说明中国黄牛主要起源于瘤牛和普通牛.北方牛受普通牛的影响较大,南方牛受瘤牛的影响较大,但是对于亲缘关系复杂的中原地区黄牛而言,瘤牛和普通牛对它们的影响力大小因品种而异,因而它们分别和北方牛和南方牛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程度也存在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差异可能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差异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Leptin基因的PCR-SSCP与牛体重、体尺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西镇牛、鲁西牛和荷斯坦奶牛6个牛品种539个个体leptin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大小为330bp,PCR—SSCP分析表现出多态。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西镇牛、鲁西牛和荷斯坦奶牛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58,0.492,0.571,0.658,0.591,0.615;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42,0.508,0.429,0.342,0.409,0.385。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南阳牛群体内除12月龄的体高和日增重、18月龄的坐骨端宽和日增重外,BB型个体的六月龄、十二月龄、十八月龄、二十四月龄体斜长、胸围、体重、坐骨端宽、体高和日增重均显著的大于AB和AA型个体(P〈0.05);秦川牛群体内BB基因型个体十字部高上显著高于群体AA、AB型个体(P〈0.05),即BB〉AA、AB,可作为秦川牛体尺指标(十字部高)候选基因之一,但在体重、胸围、体长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不宜作为体重、胸围、体长指标候选基因;郏县红牛群体内AB与BB基因型个体在十字部高和坐骨端宽上显著高于群体AA型个体(P〈0.05),而群体内不同基因型在体重和体尺指标(体高、体斜长、胸围)上无显著差异(P〉0.05)。序列分析表明,leptin基因多态是第66位发生G→T、第67位发生A→C及299位发生新的单核苷酸突变C→T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POU1F1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南阳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CR-RFLP技术首次研究了南阳牛群体100个个体POU1F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阳牛群体POU1F1基因座的451bp的PCR产物被限制性酶Hinf Ⅰ消化后表现多态性,它们的等位基因A/B频率为:0.465/0.535,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南阳牛群体POU1F1-Hinf Ⅰ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南阳牛群体内BB与AB基因型个体在初生重、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六月龄体重、体斜长和胸围以及十二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指标上有显著差异,且BB〉AB(P〈0.05);群体内BB型个体在十二月龄体重指标上显著高于群体的AA型个体,即BB〉AA(P〈0.05),在其他各年龄段的各项体重和体尺指标上同样呈现出B等位基因高于A等位基因的一种趋势。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相应地B为优势等位基因,对选择有正向效应,提示POU1F1基因的占等位基因可能与高生长发育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7.
南阳牛DGAT2基因PCR-RFLP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争锋  陈宏  李秋玲  雷初朝  张春雷  王新庄  王居强  王轶敏 《遗传》2007,29(8):945-945―950
以131头纯种南阳牛为研究材料, 利用PCR-RFLPs对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的第6内含子和第7内含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南阳牛在该位点分别检测到两种等位基因A/B和N/M, 频率分别为0.875/0.125和0.971/0.029。A和N等位基因是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内含子6对南阳牛6月龄的体高、2岁体重、6月龄到两岁的胸围和体斜长都有显著的影响, 内含子6的AA基因型的6月龄的体高比杂合型高3.8 %, 两岁体重高3.9%, 6月龄到两岁的胸围分别高3.8%、3.4%、3.7%、4.3%; 6月龄到两岁的体斜长分别高3.8%、3.6%、3.8%、3.1%。内含子7对18月龄和两岁的坐骨端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对两岁的胸围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