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早期妊娠妇女梅毒感染情况,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方法:采用梅毒明胶颗粒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试验(TRUST)对早期妊娠妇女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两项结果均阳性者诊为妊娠期梅毒,可采取驱梅治疗或终止妊娠。结果:3670例早期妊娠妇女中,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29例,其中TRUST滴度大于1:8的有8例,小于1:8的有21例;有12人接受驱梅治疗,有17人选择终止妊娠。结论:在早期妊娠妇女中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可及早采取措施,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太白红杉生殖年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太白红杉的平均生殖年龄、最高生殖年龄和最小生殖年龄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的平均生殖年龄为78.59a,最小生殖年龄为26a,最大生殖年龄为208a;其中南坡太白山最小生殖年龄26a、最高生殖年龄153a、平均生殖年龄72.97a;北坡最小生殖年龄29a、最高生殖年龄208a、平均生殖年龄92a。海拔和年降水与平均生殖年龄呈正相关,坡度与最高生殖年龄呈正相关,最高生殖年龄与最小生殖年龄呈正相关,表明提早生殖会减少太白红杉的生殖寿命。  相似文献   
3.
对来源于我国华东地区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QD免疫原Sl基因cDNA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和DNA免疫的初步研究。RT—PCR扩增QD毒株的S1基因,将其5’和3’端分别进行分子修饰后插入克隆载体pUCl8的BamHⅠ/HindⅢ位电,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克隆;利用英国IBV毒株Sl全基因核酸探针与QD毒株S1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分子杂交后,采用HaeⅢ,PvuⅡ和XbaⅠ等限制酶对此流行毒株S1基固c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在测定QD毒株S1基因5’端高变区核苷酸序列并以此与IBV M41,H120,6/82及Beaud等参考毒株序列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QD株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后,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IBV 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能诱导小鼠产生病毒特异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初步显示基因疫苗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胎膜组织贴壁细胞:一种新的间质干细胞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纯化胎膜组织贴壁细胞(fetal membrane derived adherent cells,FMDACs)的方法,并且研究FMDACs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胰酶消化法分离FMDACs,体外传代培养,并进行向成骨、成脂细胞的诱导分化培养,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面抗原,核型分析及致瘤性实验。[结果] 成功地进行了FMDACs的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FMDACs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CD14、CD45,经诱导后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传代多次后核型正常,无致瘤性。[结论] 胎膜组织中可以分离得到具有间质干细胞特性的贴壁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遗传背景稳定无致瘤性。FMDACs为临床应用进行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由于大肠癌的发病是缓慢渐进的,早期进行有效的筛查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筛查方法,这为大肠癌的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生命的曙光。目前国内外对大肠癌筛查新方法相关方面的研究尚不多,综述也较少。现就近几年国内外大肠癌的一些筛查新策略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来源于我国华东地区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QD免疫原S1基因cDNA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了和DNA免疫的初步研究,RT-PCR扩增QD毒株的S1基因,将其5′和3′端分别进行了分子修饰后插入克隆载体PUC18的BamHI/HindⅢ位点,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克隆,利用英国IBV毒株S1全基因核酸探针与QD毒株S1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子分杂交后,采用HaeⅢ,PvuⅡ和XbaI等限制酶对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X线摄影癌周透亮带影像学特征,分析其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196例,筛选出术前进行过乳腺X线摄影检查并且图像上癌周出现透亮带征象的患者共47例51个病灶,测量肿块直径、癌周透亮带宽度等,与病理大体标本切面和镜下切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双乳病灶多分布于外上象限(19/51),临床触诊病灶大小平均值约35.45±1.25 mm。乳腺X摄影观察病灶均为肿块样,影像测量病灶大小平均值约20.49±1.18 mm,与临床触诊大小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1);肿块周围可观察到宽窄不均透亮带,平均宽度约15.07±0.86 mm,乳腺癌癌周透亮带宽度与肿块大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188,P=0.186)。病理大体标本观察病灶周围包绕一圈连续的黄色脂肪组织;HE染色镜下切片观察瘤灶周围为一圈成熟脂肪细胞,局部被瘤灶边缘增生的致密结缔组织为主的毛刺分割,脂肪组织中散在分布炎性细胞,部分区域见灶状癌细胞团浸润。结论:乳腺X线摄影癌周透亮带病理基础为伴随瘤周间质反应的富含脂肪的组织层,此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以及临床评估肿瘤浸润范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奈达铂和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奈达铂组给予奈达铂80 mg/m2静滴,d1;依托泊苷100mg/m2静滴,d1;3周为1周期。顺铂组给予顺铂25 mg/m2静滴,d1~3;依托泊苷剂量及用法同奈达铂组。参照RECIST 1.0和NCI 3.0标准评价和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奈达铂组的客观有效率为51.6%,顺铂组为4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奈达铂组与顺铂组血小板、白细胞降低及贫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奈达铂组胃肠道反应及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顺铂联合依托泊苷相当,但其胃肠道反应和肾毒性的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巴东木莲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巴东木莲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热带分布属明显多于温带分布属。群落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上芽植物次之,植物叶的性质以中小型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地上成层现象明显,下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乔木层。巴东木莲种群结构稳定,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0.
表达尼帕病毒G囊膜糖蛋白重组牛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牛痘病毒WR株,构建了表达哺乳动物密码子优化的NiV G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rWR-NiV-G。Westernblot证实大小为66kDa的重组G蛋白在rWR-NiV-G感染的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采用兔抗NiV高免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痘病毒表达G蛋白显示出良好的特异免疫反应原性。rWR-NiV-G感染NiV敏感的BHK细胞系,并与NiV融合蛋白F共同表达,可形成强烈细胞融合现象。rWR-NiV-G感染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显著的NiV G蛋白特异体液免疫反应。以原核表达NiV G蛋白片段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检测rWR-NiV-G感染免疫小鼠血清中的G蛋白特异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rWR-NiV-G感染免疫小鼠血清中的G蛋白特异抗体可有效中和NiV囊膜蛋白F和G介导的伪型VSV重组病毒侵入NiV易感宿主细胞的感染性。结果表明,重组牛痘病毒表达的NiV G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活性功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NiV G蛋白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及重组活载体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