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人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含量,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3.5%显著高于对照组42.9%(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SCC-A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P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SF)、疲乏(FA)、食欲减退(AP)、疼痛(PA)方面均改善,其中,除EF外,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具有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副反应、降低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标记物(HBV-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104例乙肝患者HBs Ag、HBe Ag、HBc Ab、HBs Ab、HBe Ab5种HBV-M;用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等肝功能指标,对三者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HBs Ag、HBc Ab、HBe 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及载量均大于其余组(P0.05);HBe Ag含量、ALT浓度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0.48,P0.05)、(r=0.36,P0.05);AST、CHE与HBV-DN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在无病毒载量与有病毒载量组之间AS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Be Ag阴转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HBV-DNA也不能完全反应肝损害程度,临床应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3.
锦鲫的摄食代谢与运动代谢及其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锦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摄食后特殊动力作用(SDA)的变化特征及运动代谢与摄食代谢之间的相互影响,实验首先灌喂锦鲫4%体重的饲料和等体积的纤维素(湿重),测定灌喂前后的耗氧率;另设灌喂饲料、灌喂纤维素、空腹组(对照组)3个组,测定3组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运动耗氧率(MO2);然后在70%、0%临界游泳速度下,分别测定饱足摄食组和空腹组的耗氧率。结果显示:1灌喂饲料后代谢率快速上升,达到峰值后又迅速下降,代谢时间较短,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灌喂纤维素后代谢率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锦鲫幼鱼的特殊动力作用功率曲线为一个典型的"三角型"模型,且在特殊动力作用总耗能中,生化特殊动力作用占特殊动力作用总耗能的绝大部分,而机械特殊动力作用只占特殊动力作用的极少部分。2锦鲫幼鱼在摄食后临界游泳速度显著下降(P0.05),代谢率显著升高(P0.05)。摄食后的运动过程中,代谢率从摄食开始到代谢率回落至空腹组代谢的标准误范围内的首个数据所对应的时间长度均为6.5 h,且摄食代谢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锦鲫幼鱼来说,摄食代谢降低了其运动能力,而运动代谢并没有影响摄食代谢。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干扰载体pSilencer 3.1-spl,并初步研究其对Spl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根据Spl cDNA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Spl基因的特异性RNA干扰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Silencer 3.1-Hl neo干扰载体中,构建Spl基因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 3.1-Spl;分别将阴性对照载体pSilencer 3.1与重组载体pSilencer 3.1-Spl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HeLa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pl基因的转录与表达水平.结果:构建了Spl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 3.1-Spl,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克隆正确,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证实了载体的干扰效果.结论:特异性siRNA能明显抑制Spl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pl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Sp1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干扰载体pSilencer3.1-Sp1,并初步研究其对Sp1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根据Sp1cDNA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Sp1基因的特异性RNA干扰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Silencer3.1-H1neo干扰载体中,构建Sp1基因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3.1-Sp1;分别将阴性对照载体pSilencer3.1与重组载体pSilencer3.1-Sp1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HeLa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p1基因的转录与表达水平。结果:构建了Sp1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3.1-Sp1,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克隆正确,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证实了载体的干扰效果。结论:特异性siRNA能明显抑制Sp1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p1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结合白藜芦醇对老年肥胖大鼠内脏脂肪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 mRNA蛋白表达及血浆RBP4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鼠龄3周的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C)饲喂6.0%脂肪的普通饲料(n=12);实验组分3个阶段饲喂36%~40%高脂饲料(n=68)。建立老年肥胖大鼠模型,选取24只建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4组(n=6):肥胖对照组(CO)、白藜芦醇组(RO)、低强度运动+白藜芦醇组(LRO)、中强度运动+白藜芦醇组(MRO)。LRO组和MRO组的运动强度分别为(12 m/min×15 min)和(15 m/min×15 min),每天运动60 min;补充白藜芦醇各组52.5 mg/kg·d灌胃1次,对照组采用等量的纯净水灌胃,持续干预8周。8周后采血和肾周、睾周、血管及内脏脂肪组织,检测血糖和血浆RBP4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SI),检测RBP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BP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浓度及血糖指标明显升高(P<0.05,P<0.01),ISI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RO、LRO组和MRO组大鼠RBP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浓度及血糖指标明显降低(P<0.05,P<0.01),ISI明显升高(P<0.05);RO、LRO组和MRO组之间比较,MRO组大鼠RBP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浓度及血糖指标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强度运动结合白藜芦醇能降低老年肥胖大鼠内脏脂肪组织RBP4 mRNA和蛋白表达及血浆RBP4浓度,受运动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正> 柳枯叶蛾Bhima undulosa Walk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当地俗称老棕索,有的又叫黑毛虫。在云南中部地区(昆明、宜良、玉溪、楚雄、曲靖等地)普遍发生,主要为害柳树,有时也加害滇杨、桃树、刺槐、梅树、李树、柿树,严重者将树叶全部吃光。柳枯叶蛾不仅为害多种园林植物而且对人、畜也经常带来伤害。我们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进行了观察、研究和实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8.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中耐热蛋白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鸟枪法把嗜热脂肪芽孢杆菌313一l(供体菌)染色体上的蛋白酶基因克隆到质粒pPL603上,并在枯草杆菌中得到表达。此基因位于6.6kb的EcoRI酶切片段上,带有重组质粒的枯草杆菌所产生的蛋白酶活性比供体菌株约提高30倍左右。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5℃,最适pH为7.0左右,是一个中性蛋白酶,在80℃作用30min后仍保留85%以上的酶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陕西省汉中地区无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328例无消化道症状儿童Hp-IgG水平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并行问卷调查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28例无消化道症状儿童H.pylori感染率为18.90%。其中男童169例,感染率21.89%;女童159例,感染率15.72%;城市儿童137例,感染率20.44%;农村儿童191例,感染率17.80%。经Logstic回归分析,年龄3~4岁、饭前便后洗手、父母具有大学文化水平均为H.pylori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啃手指、公用洗漱杯、直系亲属胃病史均为H.pylor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生活中不良习性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相关高危因素的分析对于儿童H.pylori感染的防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枯草杆菌中通过细胞融合的质粒转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PEG存在下,枯草杆菌BD366(pUB110)菌株和G1菌株的原生质体以10~(-6)—10~(-4)的融合率发生融合。在染色体的抗药性标记、营养要求和一般细菌学特征鉴定方面,多数融合子相似于亲本G1,所不同的是质粒上的抗药性标记相同于另一亲本菌株BD366,并且在高渗培养基上具有独特的菌落形态。融合子的以上一些特征极为稳定。高温能使质粒pUB110消除,质粒消除后融合子的菌落形态转变成为亲本G1的形态特征。我们认为双亲细胞融合后没有发生遗传重组,而是在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于是质粒pUB110可能出现在G1细胞中,因此本文为通过细胞融合的质粒转移和由于某一特定质粒的存在而改变菌落形态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