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82~1987年的4~9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的种群数量作了初步观察。本区位于吕梁山中段(东经111°21′~111°33′,北纬37°45′~37°55′。面积10,443.5公顷),其自然概况见刘焕金等(1986),本文不另赘述。一、迁徒季节长尾山椒鸟六年(1982~1987)迁徙情况是:每年迁来本区的时间最早为4月17~23日,其年间差别1~6天,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22~28日,年间差异为1~6天。种群居留期158~159天;迁离后的间隔期为206~207天。种群此地的居留时间相对稳定。二、种群数量的年变动逐年数量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高产量提取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高产量提取芜菁花叶病毒(TuMV)、莴苣花叶病毒(LMV)、芋花叶病毒(DMV)和大豆花叶病毒(SMV)的提取方法。本方法通过使用高盐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以及在缓冲液中加入氯化镁和脲,并用TritonX-100作为澄清剂,替代常规使用的氯仿和正丁醇,成功的提取到了大量病毒粒子,上述四种病毒提取的得率分别是TuMV为173.3mg/kg病叶,LMV为96mg/kg病叶,SMV为199.2mg/kg病叶,DMV为176.6mg/kg病叶。  相似文献   
3.
葱兰黄化病病原类菌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葱兰为石蒜科(Amaryllidaceae)草本植物,是一种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的多年生观赏花卉.葱兰黄化病是1992年在杭州发现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对葱兰的生长和观赏价值有严重影响.罹病株(丛)最初表现为深红色斑点,逐渐扩大为鲜红色条斑或斑块并转为亮黄色,最后整株叶片大部分转为鲜艳的黄色,呈现典型的系统侵染.发病1—2月后整株(丛)地上部分枯死.发病一般始于早春(3月上旬),春末夏初有一个发病高峰期;秋末有另一个发病期,但病状较轻;感染株有恢复现象,即在下一个生长季能从地下部分重新生长出叶片,但病株叶片明显细小,有丛簇现象,病株开花少且花期短.作者从1992年春起,对该病害进行了病原分离、生物学测定和病组织超薄切片电镜检查,发现该病害可能与类菌原体有关,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感病植株分别于1992年4月采自浙江农业大学校园和1992年6月采自杭州花圃,用盆栽保存于防虫温室中,同时采取健株作为对照.1.2 用病株分离病原和接种  相似文献   
4.
5.
报道广东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5种——竹茎兰(Tropidia nipponica Masam.)、二色鸭跖草(Commelina bicolor D. Q. Wang & M. E. Cheng)、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繁缕景天(Sedum stellariifolium Franch.)和福参(Angelica morii Hayata),均发现于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不仅丰富了广东省的种质资源,对于丹霞山的区系发生研究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秸塑复合材料(SPC)是一种使用秸秆纤维替代木材纤维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以麦秸秆和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利用天然橡胶增韧的特性开发出了麦秸秆/橡胶生物质仿藤条。在100℃条件下加速热氧老化60天,观察分析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条件下,一方面麦秸秆纤维的加入降低了仿藤条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橡胶的加入增强了仿藤条的韧性,起到了弥补作用。老化过程中,材料表面出现裂纹,生物质和PE界面的结合官能团丧失,界面结合能力降低,力学性能下降。结合动力学模型,0~15天为快速降解阶段,材料断裂伸长率降低较快,橡胶的加入降低了老化速率,老化系数降低了70%。含有橡胶的仿藤条在15~60天的老化过程中保持较低的老化速率,起到了抗老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仁化县董塘镇及红山镇5个分布有野生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的生存群落为对象,开展样方调查及群落生态学分析,以期明确野生白毛茶的生长状况及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 5个有野生白毛茶分布的群落,共分布有维管植物177种,隶属于63科119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1种,被子植物49科101属155种;(2) 白毛茶野生种群分布于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群落演替而成的次生林,群落上层以毛竹、杉木、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为优势种,灌木层以白毛茶、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为优势种,草本层以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fasciculatum、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等占优势;(3) 除次生林外,其余群落中草本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均匀度均高于乔木层及灌木层,这可能是自然演替进程与人类砍伐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4) 野生白毛茶更适合处于中度干扰的次生林中,较为湿润的阳坡利于其发展;(5) 野生白毛茶数量虽多,共258株,却均为小苗,且生长状况并不理想,需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适度干扰,同时加强民众教育保护现有野生资源,扩大野生种群调查范围,兼顾回归实验。  相似文献   
8.
金钗石斛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对收集的 17个居群的野生金钗石斛植株形态、花、气孔、有效成分含量等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多样性评价,并进行亲缘关系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金钗石斛在表型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变异系数较低的7个表型性状为参数进一步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欧式距离为10时,金钗石斛居群分成三组,其中海南白沙居群独立成一组,表明岛屿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对金钗石斛的生物多样性的贡献较大,因此岛屿为金钗石斛种质资源的就地保护和遗传资源有效维护提供了重要场所,为金钗石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兰科植物物种丰富, 很多具有极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随着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 兰科植物的线上交易越来越普遍。为了解国内网络平台的本土兰科植物贸易情况, 本文利用PyCharm Community软件爬取网络交易信息和人工浏览收集的方法, 分析了淘宝网、拼多多和中兰网的兰科植物贸易情况。调查发现: 网络贸易的本土兰科植物共计84属339种(含3变种), 包含45个中国特有种, 兰属(Cymbidium)和石斛属(Dendrobium)是最大的贸易对象。其中, 仅以观赏用途作为卖点的兰科植物309种(91.1%), 仅以药用价值作为卖点的兰科植物5种(1.5%), 以双用途作为卖点的兰科植物25种(7.4%)。本次调查共记录到336种(99.1%)野生兰科植物销售信息, 并发现部分销售者刻意包装野生兰科植物的现象。大部分淘宝网和拼多多的兰科植物最大销售量对应的价位为10-49元, 其中拼多多的价格更低且集中, 位于15-35元的占57.5%。商品货源地较集中, 主要包括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福建省和四川省。进一步对本次记录的兰科植物进行濒危等级统计后发现: 受威胁兰科植物188种(55.5%), 其中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23种(6.8%), 濒危(Endangered, EN) 85种(25.1%), 易危(Vulnerable, VU) 80种(23.6%)。为加强我国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 强烈建议各网络平台依据最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定兰科植物商品信息发布规则, 重点监督货源地集中的地区,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相关部门应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兰科资源的信息交流, 共同保护野生兰科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