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2.
用甲型流感病毒75-39株鼠肺适应型,免疫治疗S37腹水瘤小鼠,存活率达93.3%。体外流感病毒感染S37肿瘤细胞,经不同时间观测,到3天时S37细胞经胎盘蓝染色发现细胞100%死亡。而对照组S37细胞死亡率为10%左右(p<0.01)。进一步研究病毒免疫治疗S37腹水瘤小鼠的机理,发现经病毒感染后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升高达58%,正常鼠NK活性为2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检测病毒注射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四溴联苯醚(BDE-47)为目标污染物,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Zn-Fe LDHs覆膜改性石英砂基质, 在好氧、厌氧及两者交替条件下, 研究腐败希瓦氏菌CN32(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 在LDHs改性基质上生物膜形成过程及其对培养液中BDE-47的去除效果; 通过监测反应体系中Fe2+和H2O2浓度变化探讨BDE-47的生物及非生物去除机制。结果表明, LDHs改性不影响石英砂基质表面生物膜的形成, 但在好氧条件下, Zn-Fe LDHs石英砂改性基质对CN32电子传递链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而在厌氧条件下, LDHs改性会影响基质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组成特性, 使多糖占比升高。无论在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 基质生物膜反应体系中EPS总浓度均显著高于纯菌CN32体系; 且在好氧与交替条件下, 基质生物膜的形成均显著提高反应体系中BDE-47的去除效果(约25%)。在交替条件下, 前3次循环(72h内)BDE-47的去除以基质吸附为主; 72h后, 生物膜吸附与生物降解共同发挥作用, 且LDHs改性基质在后期上升潜力更大。研究报道了LDHs改性基质生物膜形成特性及其对水相中PBDEs去除的潜力, 为强化人工湿地中PBDEs生物降解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转血液透析(HD)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30例PD转HD患者和30例PD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PD转HD患者纳入PD转HD组,将30例PD患者纳入PD组,比较两组的组间特征;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PD患者转HD的影响因素;另根据随访结果将PD转HD组的10例死亡患者纳入死亡组,将20例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分析两组的组间特征。结果:PD转HD组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磷(P)明显高于PD组,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低于PD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透析不良事件、Alb均是影响PD患者转HD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N、腹透相关性感染、透析不充分、腹透管功能障碍、Alb下降均是PD患者转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DN率较高,Alb水平较低(P<0.05)。结论:导致PD患者转HD的原因包括腹透相关性感染、透析不充分、腹透管功能障碍、Alb降低等,DN患者较为多见,且DN和Alb降低的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草鱼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草鱼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受抗原刺激后其中和抗体的变化。15℃培养条件下中和抗体上升缓慢,9周内滴度低于1:8;20℃时,3周后抗体可上升到1:256,最高达1:5270,而在25℃时,1周中和抗体即达到1:570,最高可达1:20000以上。并探索了从草鱼血清中提纯抗体的条件,研究其抗体的特性。草鱼血清中的抗体为大分子蛋白,容易解离为抗原性相同,分子量近似于人IgG的较小分子,含有较多的二硫键,具有类似IgM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6.
鲤痘疮病病原的电镜观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痘疮病是鲤越冬前后常见的疾病。过去由于该病在池塘中流行不广,危害也不大,因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由于网箱养鱼等高密度养殖技术的推广,该病日益常见而且严重。本文报道了患痘疮病鲤鱼组织的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7.
8.
9.
如何在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的同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保障人类福祉是当前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兴起的“安全公正空间”(Safe and Just Operating Space, SJOS)理论框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方法, 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人类社会福祉的同时确保环境生态安全。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通湖流域为例, 根据流域内的社会经济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湖泊沉积记录, 从社会基础和环境系统两个方面构建该流域的SJOS框架, 并利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来揭示总体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流域内淡水利用、空气质量、水质均突破环境上限, 处于危险的状态, 此外流域内无贫困和产业创新两个社会基础维度的完成度相对较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揭示了大通湖流域内社会-生态系统大致分为初始阶段(1950s—1980s)、严重退化阶段(1980s—2000s)和逐步改善(2000s后)三个阶段。研究为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同时也为区域SJOS框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呈贡区红火蚁工蚁消长动态及防控适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燕  刘萍  太一梅  王磊 《环境昆虫学报》2021,43(6):1552-1556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2003年10月我国台湾发现其发生,2004年9月广东吴川也发现其危害,其后16年发生范围迅速扩大,已经入侵15个省区并具明显扩散趋势,给入侵区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013年10月云南省首次在元谋县发现红火蚁入侵,其后相继在昆明、玉溪、丽江、临沧、文山等地发现其危害.为明确新入侵区红火蚁的发生规律,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诱饵诱集法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红火蚁工蚁年发生动态,并分析了工蚁觅食强度与温度、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工蚁动态表现为双峰型,即年内出现两个明显盛期,分别在7-8月和10-11月,其具体动态为1-5月觅食工蚁数量少,数量增长缓慢,6-7月逐渐增加,8月觅食工蚁数量达到最大,平均每个诱集瓶可以诱集294头,而后减少;10-11月又进入一个盛期,12月又开始减少.全年中2月份红火蚁最少,平均诱集工蚁数量为15头/瓶.通过对温度、降雨量与捕获到工蚁的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温度、降雨量均与捕获工蚁数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以气温25℃或者地面温度21℃作为标准提出,4月下旬-8月下旬为昆明地区应用饵剂防控红火蚁最适温度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