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由被抱霉变株MA-90生产了γ-亚麻酸的发酵条件.确定了最适碳源、复源及C/N.初步建立了生产γ-亚麻酸的工艺条件。葡萄糖、蔗糖及天冬酰胺和尿素为最适碳、氮源。在C/N为20/1,葡萄糖浓度为80g/L的条件下.油脂产量和油脂中γ-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8.2g/L和14.13%,γ-亚麻酸产量及生物量分别为1.157g/L和31.2g/L。后期适当降低培养温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均有利于γ-亚麻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松科系统学研究(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楠  傅立国 《植物研究》1996,16(1):32-45
检以科的系统发育研究历来已久,但由于性状进货的不同步性和属间进化缺少中间环节,致使科的分类系统和各属之间的演化关系至今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本文在钻研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筛选出松科属间综合分类性状36个,有序进化性状20个,借助计算机,以属为分类单位,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确定松科分类系统,结果将松科分为三个亚科:松亚科Subfam.Pinoideae:仅Pinus Linn;落叶松亚科Subfam.La  相似文献   
3.
天花粉蛋白是从祖国医药宝库中发掘的引产药物。近年来,研究者证明,天花粉蛋白在组织培养上可抑制人免疫缺损症病病毒(HIV)和其它病毒的复制。 天花粉蛋白生物活性的测定,一般用小白鼠等怀孕动物测定引产活性,也有人用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体外转译体系,测定其抑制蛋白合成的能力。前者天花粉蛋白用量大,后者用量虽小,但实验较繁琐而且需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和必要的设备。  相似文献   
4.
何嘉宁  李楠 《人类学学报》2020,39(4):576-585
北京延庆军都山墓地是东周时期玉皇庙文化的代表性墓地。对墓地出土125例个体颅骨创伤的观察表明,军都山男性颅骨创伤的发生率为13.3%,均为生前钝器伤;女性和未成年个体则未发现有颅骨创伤病例。颅骨创伤的发生没有时代变化或墓葬等级间的差异。军都山古代男性居民较高的颅骨创伤率与暴力冲突关系最为密切,是军都山社会关系不稳定性的一种体现,与农牧交错区生态的脆弱性、外来人群流入以及与周边定居农业人群互动等因素所导致的竞争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点,为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氮肥的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进行大〖JP2〗田试验,研究常耕与免耕2种耕作方式下3种施氮量(N0、N1、N2)和两种施氮方式(F1、F2)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利用对施氮水平运筹的响应基本一致,但对施氮方式运筹响应呈现不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也随之升高,而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穗部干物质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免〖JP〗耕和常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响应表现相反,免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而常耕下重施基蘖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小桐子果壳的杀虫活性物质,以小桐子果壳乙醇粗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相为实验材料,对其采用硅胶柱反复柱层析,同时对各阶段分离产物进行活性追踪,筛选出具有杀虫作用的活性部位WD1,最后采用HPLC MS分析,初步鉴定出活性部位主体成分。结果表明,WD1活性组分在浓度为8 g?L 1时,对桃蚜(Myzus persicae)和菜青虫(Pieris rapae)的24 h(72 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70%,显示出极高的毒杀活性。通过对WD1进行HPLC MS分析,鉴定了含量较高的7个化合物,为总量的80.72%,初步鉴定为2a,3a,24 三羟基 12 20(30) 〖JP2〗二烯 28 乌索酸、环辛肽B、牡荆素、松香烷二萜、麻疯树酚酮A、Curcusone A或Curcusone 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生机制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5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胃肝样腺癌具有管状腺癌、粘液性癌和肝样分化腺癌的移行过渡,肿瘤细胞呈小梁状、巢团状,间质为丰富的血窦。免疫表型胃肝样腺癌AAT(5/5)、ACT(5/5)、CEA(5/5)、AFP(4/5)均为阳性,Heppar1灶性阳性(2/5)。结论胃肝样腺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侵袭性强的特殊类型胃癌,组织学呈肝细胞样腺癌,免疫表型AFP、AAT和ACT阳性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黄连素(Berberine,BBR)对暴露于A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中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并明确细胞因子沉默蛋白1(Silencing of Cytokine Signaling Factor 1, SOCS1)是否参与了BBR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将N9小胶质细胞暴露于含5μM Aβ的培养基中模拟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AD)中的小胶质细胞激活。随后,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Control组、5μM的Aβ损伤组(Aβ)、BBR+Aβ组、SOCS1-siRNA干扰组(SOCS1-siRNA+BBR+Aβ)和乱序si RNA处理组(SC-si RNA+BBR+Aβ),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SOCS1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内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培养的Control组相比,5μM的Aβ暴露24 h可显著增加细胞i NOS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IL-6的释放(P0.05),但并未对SOCS1蛋白表达产生显著影响(P0.05),5μM的BBR可显著降低i NOS表达和上述3种促炎症因子的释放(P0.05),并上调SOCS1蛋白表达,而SOCS1-siRNA可显著逆转BBR对i NOS和SOCS1蛋白表达及3种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P0.05)。结论:BBR可能通过SOCS1减轻Aβ淀粉样蛋白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开展植被物候的研究涉及到物候提取方法这一基本问题,但当前不同方法的优劣尚无定论,亟待开展不同方法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利用2009年的叶面积指数数据,基于18种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组合,联立23个地面站点的物候观测数据,利用偏差等5个定量指标综合评价不同遥感提取组合对植被生长季开始时期(SOS)、结束时期(EOS)和长度(LOS)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基于SG-Sa 0.1(SG滤波法+阈值为0.1的季节性振幅法)组合能够较好地提取地面23个站点的总体植被物候;针对单个物候期,SOS、EOS和LOS的最优方法分别为SG-Sa 0.1、SG-Sa 0.3和DL-Sa 0.1,但提取结果与地面观测物候日期的最小偏差均超过5 d,显示了利用时间分辨率为8 d的遥感数据提取植被物候可以达到的精度水平; SOS、EOS和LOS各自最优与对应的最差方法提取的物候期差值分别可达到-51.55、19.06和86.33 d,说明选取适宜遥感提取方法的重要性。此外,遥感提取物候和地面观测物候不能完全匹配,采用多重评价方法,特别是偏差一致性方法可以有效选取出最优的遥感提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