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能引起人皮肤及粘膜的多种良恶性肿瘤,特别多见于女性生殖系统如宫颈癌、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但由于HPV尚不能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增殖,因此目前对其研究主要用核酸杂交和PCR方法,检测HPV DNA。本文采用光敏生物素标记HPV16、HPV18 DNA探针,分别对宫颈癌组织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DNA并以正常宫颈组织做对照。以同样方法用HPV6b DNA探针检测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组织中HPV6b DNA。结果如下:18例宫颈癌组织中仅有1例与HPV16 DNA探针杂交阳性(5.7%);10例与HPV18杂交刚性(55.6%);4例为HPV16+18混合杂交阳性(22.2%)。12例尖锐湿疣组织中8例与HPV6b DNA杂交阳性(66.7%);12例假性湿疣组织中有6例与HPV6b探针杂交阳性(50%)。1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1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12%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4%呋虫胺·螺虫乙酯悬浮剂、22%吡虫啉·螺虫乙酯悬浮剂和6%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6种复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幼虫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级风险评估.结果 显示,6种药剂对七星瓢虫48 h的LR5o(半致死用量,Median lethal rate)分别为0.812、2.255、4.082、22.735、6.755和0.00467 g a.i/hm2.在农田内暴露场景下,6种复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风险均不可接受;在农田外暴露场景下,仅有14%呋虫胺·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2%吡虫啉·螺虫乙酯悬浮剂对七星瓢虫风险可接受,其它均不可接受.结果 表明在田间最大推荐用量下,6种药剂对七星瓢虫的初级风险评价均存在高风险.  相似文献   
3.
将克隆的CVB3 VP1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EP4构建CVB3 VP1的真核表达质粒pCEP4-CVB3VP1.pCEP4-CVB3VP1转染HeLa细胞,蛋白印迹试验证明该表达体系可以在体外表达能为CVB3中和抗体识别的VP1蛋白.本研究为CVB基因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体外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组大鼠,并获取淋巴结单个细胞悬液,以ACh R97-116多肽片段以及不同浓度的ATRA体外培养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法、CCK-8法、ELISA法分别检测活细胞比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以及Th亚群的格局和B细胞抗体分泌能力的变化。结果:ATRA显著降低活细胞比例(P0.001);不同浓度的ATRA均促进了特异性细胞群的凋亡(P0.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而ATRA未改变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生长周期;ATRA处理后,CFA和EAMG组的淋巴细胞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且ATRA对ACh R特异性的淋巴细胞的抑制明显(EAMG组,P0.01)于CFA组(P0.05);ATRA干预后,ACh R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P0.01),且ATRA促进了Th2、Treg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4)0.001,P_(Foxp3)0.001),而抑制了促炎性的Th17、Th1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17)0.05,P_(IFN-γ)0.001);ATRA能够降低ACh R特异性B细胞的抗体分泌能力(P0.01)。结论:ATRA不仅能抑制ACh R特异性T细胞功能,同时也能抑制ACh R特异性B细胞功能,其在MG的临床治疗中可能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内外实验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在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 R)特异性T、B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疾病的发生存在的可能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不同发病时相大鼠血清中IRF5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早期晚期发病时相CD4+T细胞以及CD45R+B细胞中IRF5的表达情况;Q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体外ACh R刺激不同时间点的T、B细胞中IRF5的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IRF5高表达于EAMG大鼠的晚期发病时相的血清中,并随着疾病进程的不断加重呈现逐渐增高的表达,与CFA对照组大鼠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结果表明,来自EAMG大鼠早、晚期发病时相的无论是淋巴结还是脾脏中的ACh R特异性T细胞均高表达IRF5,且与CFA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B细胞中IRF5的表达即便是在晚期发病时相也与CFA对照组无明显区别;QPCR结果发现,EAMG晚期发病时相的ACh R特异性T细胞在经过ACh R体外刺激0 h,72 h后,均可见IRF5 m RNA水平的高表达,而B细胞中IRF5的m RNA水平则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实,IRF5蛋白水平在ACh R特异性T细胞中呈现高表达。结论:IRF5是通过对ACh R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调控进而参与EAMG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  相似文献   
6.
为证实大鼠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内视紫红质的存在及光照对其的影响,将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松果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视紫红质的存在;用电生理方法来证实光照对松果体上的视紫红质可产生作用。在松果体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及松果体内部有视紫红质反应阳性细胞存在;光照松果体后,可使松果体的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并且,与光照前松果体自发放电相比有显著差异。哺乳动物松果体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内存在有视蛋白;松果体除了经典的途径调节褪黑素的释放外,可能还有其他途径:光照松果体,可诱导松果体放电或放电频率增加,从而影响褪黑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的比例及脾和胸腺中CD8+CD12TT细胞数量变化;RT—PCR方法检测CD8+CD122+T细胞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deprivation,OGD)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NF-α,IL-1β,IFN-γ的影响。结果:各时间点脑缺血组织中均有CD8+CD122+T胞浸润,且随脑缺血时间延长,缺血侧脑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比例逐渐增加,5d和7d组差异显著,与非缺血侧相比,P5d〈0.05,P7d〈0.05;MCAO小鼠脾及胸腺中CD8+CD122+T细胞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经OGD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显著增高,PIFN-γ〈0.01、PTNF-α〈0.001、PIL-1β〈0.01;CD122-blocked组与CD8+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高,PIFN-γ〈0.05、PINF-α〈0.05、PIL-1β〈0.01;CD8+组与HBSS组相比,IFN-γ表达降低,P〈0.05;IL-1β表达有降低的趋势。结论:CD8+CD122可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其保护作用通过CD122抑制星形胶质细胞TNF-α,IL-1β,IFN-γ炎症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PC12细胞的培养体系,探讨模拟微重力对PC12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用Cytodex-3型微载体作为PC12细胞的贴附载体,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所提供10-2g的微重力环境进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PC12细胞的生长情况;用扫描电镜观察PC12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特异性染色对衰老的PC12细胞进行评估。结果:光镜下模拟微重力培养的PC12细胞表现出类衰老细胞的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微绒毛增多。SA-β-gal染色的结果显示在模拟微重力的作用下,PC12细胞SA-β-gal的活性升高。结论:模拟微重力可以引起PC12细胞衰老样的形态变化,以及SA-β-gal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过程中小胶质细胞(MG)向树突状细胞(DC)转化情况;方法:线栓法建立CIRI小鼠模型;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G转化为DC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G活化情况,MG转化为DC情况及由MG转化而来的DC表达MHC-II情况;结果:CIRI过程中MG(CD11b+)表达DC(CD11c+)表面标志;与Sham组相比,不同时间点CIRI小鼠脑组织中,活化的MG(CD11b+CD45med)显著增多(P1d0.01,2 d、4 d、6 d组P0.001),活化的MG转化为DC(CD11b+CD45med CD11c+)的数量显著增多(P0.001),4 d时达到高峰,4 d组与1 d、2 d、6 d组相比显著增多(P0.001,P0.01,P0.05),并且,由MG转化而来的DC表达MHC-II显著增多(P0.001),4 d组与1 d、2 d、6 d组相比,CD11b+CD45med CD11c+MHC-II+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01,P0.001,P0.05);结论:CIRI过程中MG能够转化为DC,并且,由MG转化而来的DC具有抗原递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PC12细胞的培养体系,探讨模拟微重力对PC12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用Cytodex-3型微载体作为PC12细胞的贴附载体,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所提供10-2g的微重力环境进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PC12细胞的生长情况;用扫描电镜观察PC12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特异性染色对衰老的PC12细胞进行评估。结果:光镜下模拟微重力培养的PC12细胞表现出类衰老细胞的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微绒毛增多。SA-β-gal染色的结果显示在模拟微重力的作用下,PC12细胞SA-β-gal的活性升高。结论:模拟微重力可以引起PC12细胞衰老样的形态变化,以及SA-β-gal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