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证明金黄地鼠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包括家鼠型和野鼠型毒株均敏感。除口饲外,多途径接种均可使地鼠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浙5株10001D_(50)接种3周龄地鼠,五天后即可在肺、脾、肠、肝等多种组织中检出病害抗原,至8—10天达最峰,其中肺最强,抗原持续时间至少50天。接种病毒后10天左右,可在血中检出抗体,后缓慢上升,至第50天达1:1280—1:5120。乳鼠感染EHF病毒后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病毒抗原可在全身软组织中找到。乳鼠感染强毒株可发病致死,但幼鼠和成鼠不表现症状为健康带毒者。  相似文献   
2.
亮叶杨桐(石芽茶)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静兰  文永新  成桂仁   《广西植物》1985,(3):297-300
从广西产亮叶杨桐(Adinandra nitida Merr.ex H.L.Li)中,分得三种黄酮类成分:Ⅰ、Ⅱ和Ⅲ。经IR、UV(位移诊断)、熔点、混熔点、薄层层析鉴定:Ⅰ为芹菜素(Apigenin);Ⅱ为芹菜素-5-0-α-L-吡喃鼠李糖基(1→4-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吡;Ⅲ为芹菜素-5-0-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血清抗体半微量空斑抑制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一种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中和抗体的简化空斑抑制试验方法,用BHK21传代细胞在24孔塑料板上进行试验,在细胞未形成单层时,将病毒直接接种在刚消化的细胞悬液内,孵育后加甲基纤维素复盖物,再培养,细胞层经染色后即可计算空斑数。 用该法检查47名儿童乙脑疫苗免疫前后的中和抗体,与常规的鸡胚细胞全量法或BHK21传代细胞微量中和试验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法与其它常规法的敏感性一致,且具有简便快速、节省人力和原材料、空斑形成率高的优点,便于大量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4.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的综合措施中,应用疫苗对人羣进行自动免疫,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乙型脑炎死毒疫苗存在着反应重或免疫效果较差的缺点,近年来我们着手研究乙型脑炎活疫苗的工作。本文为继以往的工作,将SA14-A減弱株,继续通过地鼠肾细胞100代的病毒培养液中,挑选出3株对小白鼠脑內感染几乎不致死而对恆河猴完全不致死的毒株,较原有的SA14-A減弱株的毒力又有进一步的减弱,而且这些毒株经小白鼠及豚鼠免疫后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性。因此,我们认为将这些毒株再做适当的减毒并保持其一定的毒力稳定性后,可以供乙型脑炎活疫苗做为毒株用。  相似文献   
5.
6.
7.
重组人GM—CSF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带β-Galactosidase基因标记的非融合蛋白基因转移载体pBlueBac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成功地插入病毒AcNPV的基因组中.hGM-CSF基因在感染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培养细胞Sf9中得到表达,感染后的Sf9细胞培养液能刺激人骨髓细胞在体外形成典型的集落,表达水平可达2.7×1055CFU/ml。以hGM-CSF单抗所作的WesternBlotting表明,表达的hGM-CSF对是3种糖基化程度不同的产物,分子量分别约为15kd,18kd和20kd。  相似文献   
8.
肥桃     
肥桃因产于山东省肥城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因肥桃果实大,呈米黄色、果形美、肉质细嫩、味甘多汁、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历代为皇室贡品。据1904年《肥城县乡土志》记载“……惟桃最著名,近来东西洋诸国莫不知有肥桃者。”又据1934年吴耕民教授的《肥桃调查报告》中称“肥桃形大,品香气馥郁,汁多味甜,其品质较上海水蜜桃之果实有过之无不及。”肥桃一般单果重250克,大者可达757克。  相似文献   
9.
植物资源与化学数据库系统(DPRC)的功能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中国科学院昆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的植物资源化学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将植物资源,植物化学成分及化学结构的多种信息、数据和图象融为一体的、开和式多功能软件系统、,包括植资源检索系统、植物化学成分检索系统及天然产物化学结构检索系统等三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冬季降雪作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最主要的降水形式,在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稳定和发育发挥重要作用。全球的持续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荒漠冬季的积雪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荒漠藓类植物作为荒漠重要地被类型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理生化层面将如何响应长期的积雪深度变化还不清楚。因此,通过野外设置去除积雪(-S)、自然积雪(S)、2倍积雪(2S)和3倍积雪(3S) 4个积雪梯度,探讨经历4年积雪深度变化下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积雪深度变化显著影响了齿肋赤藓的植株含水量、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与去除积雪处理相比,随着积雪深度的增加,齿肋赤藓的植株含水量、Fv/Fm和Y(II)呈现增加趋势,而植株内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齿肋赤藓的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