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汞化合物对红细胞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汞化合物对红细胞膜作用的光谱变化,观察了膜蛋白的荧光和磷光,膜上DPH的荧光偏振和ANS与红细胞膜的结合,以及他们与汞产生红血球溶血的关系。 在5P7.5缓冲液中红细胞膜蛋白的荧光随HgCl_2 Hg(AC)_2和PCMB的浓度加大而降低,表现为快和慢双相变化的过程,其淬灭作用的大小为HgCl_2>Hg(AC)_2PCMB,这是由于膜上形成了不发荧光的R—Trp—Hg~ 络合物以及能量从Trp转移到R—S—Hg~ 络合物上。HgCl_2对膜蛋白磷光的作用也是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降低,但磷光/荧光比则是增加的。标记红细胞膜的DPH偏振度是随HgCl_2浓度增加,表明膜流动性是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降低。标记膜上的ANS的荧光强度随HgCl_2和Hg(AC)_2的浓度加大而增加,这是由于ANS与膜的结合数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增加的缘故。上述各种变化是与汞离子对红血球溶血的作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以可见光为作用光照射天然紫膜,紫膜蛋白被280nm紫外光激发所发射的荧光强度比对照略有降低.比较天然紫膜、漂白紫膜与菌蛋白三者的紫外荧光强度,前两者无显著变化,但菌蛋白的荧光强度比天然紫膜的荧光强度大2-3倍,表明生色团对蛋白质荧光可能有猝灭作用.用280nm波长光照射紫膜的暗适应形式,可使其转变成光适应形式.若有羟胺存在,以紫外光照射也可使紫膜漂白.光漂白的作用光谱,其紫外部分与紫膜蛋白部分的吸收光谱重合得很好.上述实验证明紫膜蛋白部分吸收的能量可以转移到生色团上,即紫膜存在分子内的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在乾燥紫膜薄层中不同水合程度对光循环中间体M衰减速率,对园二色谱(CD)和蛋白紫外荧光光谱的影响.在相对湿度小于70%时,M衰减速率相对稳定,不随湿度改变而变化;但当湿度大于70%时,则衰减速率急剧上升.从可见区的CD光谱中,也发现了在相对湿度大于70%后,旋转强度急剧上升.蛋白紫外荧光光谱随湿度增加未发现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说明一定水份的含量对紫膜完成质子泵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改变色素团的微环境,从而改变色素团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利用电泳法得到有取向紫膜薄层,并测定了在连续光照下由此薄层所产生的光电位.研究了相对湿度对光电位的影响.文中还从光电位和M产物对光强度的依赖关系,研究了二者间的相关关系.一些事实说明在M衰减的数个组分中,并不是每一组分都与光电位相关的.在M衰减过程中,可能存在有电荷沿膜平面的运动,它对M产物是有贡献的,但对膜电位却无贡献.  相似文献   
5.
結晶的牛胰島素已經合成,它的生物活力,結晶形状都与天然胰島素的相同,因而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在人工合成的A及B鏈分別都能和其对应的天然鏈組合成功并都得到半合成結晶胰島素的基础上,人工合成的A及B鏈組合所得的具有1.25—2.5%胰島素活力的氧化产物,經过两次酸性仲丁醇抽提,比活力上升到天然胰島素50%左右,在含有丙酮及鋅离子的pH6.2的檸檬酸緩冲液中、即得人工合成的牛胰島素結晶。除了用小白鼠惊厥法和兎血糖降低法所测定的生物活力以及其結晶形状均与天然胰島素完全一致以外,人工合成的結晶牛胰島素的电泳,层析行为都与天然胰島素相同,酶水解物的电泳层析双向图譜也与天然牛胰島素的一致。人工合成的結晶牛胰島素能和抗天然牛胰島素血清产生沉淀反应,其在琼脂双扩散皿上所产生的沉淀条紋与天然結晶牛胰島素和該抗血清所产生的条紋汇合。它与豚鼠抗天然胰島素血清中和后,生物活力即丧失,这說明在免疫化学性质上也和天然胰島素相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根瘤皮层内存在着可调节的气体扩散屏障,它是由根瘤皮层内的一层细胞及填充在胞间隙的水层构成的,而根瘤是通过改变填充该层胞间隙的水层厚度来调节对气体扩散的阻力。本文概述了关于模拟豆科根瘤内气体交换和气体扩散的数学模型研究,阐明调节根瘤内含类菌体细胞维持低氧分压的有关问题。模型研究使我们获得了对共生固氮根瘤内极为复杂的微生态环境的初步认识,有待于通过改进试验和借助其他理论进一步探索根瘤气体交换和气体扩散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异构酶的活力以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果糖量表示。测定果糖的既有方法中,咔唑-半胱氨酸盐法手续麻烦,旋光法则因多种糖混存而使工作量加大。因此这两种方法在测定大批样品时都不理想。我们参考丹麦Novo公司和美国Miles公司有关资料,以玫瑰  相似文献   
8.
赤霉素土法生产是在党的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从1958年开始掀起一个赤霉素綜合試驗研究的高潮,土法生产的研究成功,不仅促进了生产方面的深入試驗,而且推动了应用方面的广泛試驗研究。土法生产  相似文献   
9.
浙江天童太白山不同群落植物构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构型是植株构件在空间上的分配方式,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策略。通过对浙江天童太白山海拔差异很小的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和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群落类型中所有植株的树高、树冠厚度、树冠面积、叶片聚集度、枝下高和距地45 cm基径等植物构型性状,以及树冠曝光指数、土壤含水率、空气温湿度、土壤p H值和风速6个环境因子的测定,分别分析乔灌木层植物构型性状及性状关系在3个群落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栲树到小叶青冈至云山青冈群落,灌木层的树高、树冠厚度、枝下高和距地45 cm基径增加,叶片聚集度减小;乔木层的树高、树冠厚度、树冠面积、枝下高和距地45 cm基径均减小,叶片聚集度增大;(2)3个群落灌木层构型性状间显著相关(P0.001),而乔木层只在中低海拔群落存在相关性;(3)从栲树到小叶青冈至云山青冈群落,乔灌木层的冠层曝光指数显著增加(P0.05);(4)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树冠曝光指数对灌木层构型性状变异的贡献最大,而风速、土壤含水率和p H值对乔木构型性状的变异起主导作用。综上得知,天童太白山乔灌木植物在不同群落间存在构型分异,植物对光资源的竞争是引起灌木构型在不同群落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对乔木植物,其构型变化更多受到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批号蕲蛇酶在家兔血液凝固系统上的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批号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后,对血液凝固系统各项指标的影响,以判定其药效的稳定性。方法:取家兔,纯白色,体重1.5-2.5kg,雌雄兼用,每日静脉注入蕲蛇酶1.0u/kg.d^-1,连用3-5天,药前、药后从心脏取血6ml,取全血1ml作血栓形成;余血以3.0%枸橼酸钠按1:9抗凝,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RP),测定其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聚集率,以贫血小板血浆(PPP)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5个批号的蕲蛇酶药后3天或5天均可明显使血栓形成的重量减轻,长度缩短,Fg含量减少(P<0.01),TT,PT,KPTT均延长(P<0.05-0.01),血小板数轻度减少,聚集率抑制达20%-50%,结论:不同批号的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具有显著的作用于血液凝固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减少,表明对心脑血管内血栓形成药学相同,说明用家 兔作为鉴定药品质量是可行而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