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昆虫蛹油的索氏提取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蛹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野生的亦有人工饲养的,尤以人工饲养的来源较为广泛,如蚕蛹等。通常蚕蛹作为缫丝加工后的下脚料用作牲口等的饲料。昆虫蛹体内富含粗脂肪(桑蚕蛹含30%左右),从蛹中提取出的蛹油可作为工业、医药用原材料,经加工制成肥皂、增塑剂、土耳其红油、润滑剂、甘油、亚油酸及一系列高级脂肪酸等,最引人注目的是能以蛹油为原料分离制成脑白金的有效成分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就昆虫蛹油的提取开发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笔者以蚕蛹为例介绍一种提取蛹油的实验方法——索氏提取法。1 蛹油的组成特点蛹…  相似文献   
2.
《家蚕生态学》一书由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讲师李瑞先生经过多年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编著而成,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210页,除绪论外,由12章专题论述组成。书后附有主要参考文献。现分别将各章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家蚕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家蚕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家蚕种的历史演变和生态学分类,以及家蚕种群、生态系统的概念。第二章,家蚕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与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尿酸酶丝素膜的性质及其尿酸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电化学分析法对固定化酶丝素膜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酶经丝素膜固定后,活性得率高、性能稳定、能长期存放.用这种酶膜和氧电极等组成的流动注射分析式尿酸传感器对生物样品进行的百次重复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传感器的重现性良好,每小时能分析60个人血清样品.  相似文献   
4.
取材母株的栽培环境,取材季节和部位是影响金叶风箱果初代离体培养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取材母株放入温室和在相对弱光照下生长,其外植体的褐化率比在露地全光照下栽培母株低;3月中旬取枝条下部冬芽和5月上中旬取栽培在温室的母株上部腋生村条嫩枝段作外植体的褐化率低。  相似文献   
5.
李瑞  张雨青  倪同时 《昆虫学报》1994,37(3):378-381
植物激素对家蚕后部丝腺核酸含量的影响李瑞,张雨青(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215151)倪同时(江苏省海门县多种经济管理局林查指导站,226100)植物激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理已研究得比较详细,且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  相似文献   
6.
以核多角体病毒为载体在家蚕中生产外源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为载体,在家蚕幼虫或家蚕培养细胞系中表达的外源基因越来越多,其表达的产物已涉及到医用药物、医疗诊断、疫苗生产、生物防治等诸多领域,文章就BmNPV的特性及其基因组构造,多角体蛋白基因的特性,重组BmNPV的构建及其在家蚕幼虫体内和细胞系中的表达,BmNPV-家蚕表达系统的外源蛋白生产效率及其应用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以核多解体病毒为载体在家蚕中生产外源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家蚕核多角体病毒为载体,在家蚕幼虫或家蚕培养细胞系中表达的外源基因越来越多,其表达的产物已涉及到医用药物、医疗诊断、疫苗生产、生物防治等诸多领域、文章就BmNPV的物及其基因组构造,多角体蛋白基因的特性,重组BmNPV的构建及其在家蚕幼虫体内和细胞系中的表达,BmNPV-家蚕表达系统的外源蛋白生产效率及其应用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丝胶蛋白粉末的制备及其应用于L-天冬酰胺酶的固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丝蛋白经高压高温水脱胶后所得的丝胶溶液,经过纯化、浓缩以及喷雾干燥,制成丝胶蛋白粉末.这种丝胶蛋白分子质量高达200 ku,其粉末呈白色,平均粒度10 μm,为热水溶性蛋白.以这种丝胶蛋白粉末为载体,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制成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对这种固定化酶活性和动力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固定化酶性能稳定,对热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并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雨青  曹佳宝  赵娜  王军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2):2566-2581
病毒组是指分布在各种环境中病毒的集合或病毒宏基因组的统称。病毒可以分布于水体、冰川、动植物甚至某些病毒当中,主要分为真核病毒、原核病毒和亚病毒。其在维持环境内稳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和数据分析水平的进步,人们能够采用宏基因组测序的方式研究病毒组并探究其在生态位中的潜在作用。人们在冰川、海洋、各种动植物中都得到了大量的病毒组数据,发现了众多未知病毒。人们研究病毒组主要是通过宏基因组数据挖掘和病毒样粒子 (Virus-like particles,VLPs) 分离富集测序两种方式进行分析处理。迄今为止,已存在多种不同的病毒组分离富集方法,并且针对病毒组的生物信息分析也数不胜数。然而,针对病毒组的富集和数据分析方法还缺少具体、完整的综述。文中将对病毒组的分离富集方法和数据分析进行整理与总结,并列举出部分采用病毒组分离富集方法进行的重要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病毒组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品种为实验材料,对蚕茧层表面和茧层抽提物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蚕茧荧光色不论雌雄都出现黄色和蓝紫色二个荧光发射峰,因两者相对荧光强度不同而引起雌雄茧之间的荧光色差异,通过对家蚕中肠组织的荧光观察和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蚕茧荧光色的雌雄差异或判性是由于雌蚕中肠组织对黄色荧光色素的特异性积累而引起的,5龄4日以后,雌蚕食桑后经过中肠消化与吸收,全部或大部分黄色荧光物质开始积累于中肠后部细胞内直至变态化蛹,所有蓝紫色荧光物质单独或与少量黄色荧光物质一起分泌进入血液,再到达丝腺体而使雌茧呈蓝紫或蓝白荧光色,而雄蚕中肠组织对这二类荧光物质都不积累,全部分泌进入血液再到达丝腺体最后使雄蚕茧呈黄白荧光色,应用硅胶薄层色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提示,蓝紫荧光色物质至少由5种蓝紫荧光色素成分组成,而黄色荧光物质至少由3种黄色荧光色素成分组成;从雄蚕茧层中提取到的黄色荧光色素与雌蚕后部中肠积累的色素完全相同,紫外光谱分析和AlCl3显色反应表明,3种黄色荧光色素属于黄酮类或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一种黄色荧光色素(Rf=0.82)为主要成分,其荧光发射光谱最大发射峰为533nm,激发光谱峰值为377nm,上述结果充分表明,家蚕荧光判性品种的雌雄荧光茧色差异就是由雌性家蚕中肠尤其是后部中肠对黄色荧光色素的特异性积累而引起的,因此,可以推测,在荧光茧色判性的5龄雌蚕中肠,特别是后部中肠上皮圆筒形细胞中特异表达一种能与黄色荧光色素结合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