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玉荣  燕超  孔云逸  张刚  刘东晓  李勇 《病毒学报》2021,37(5):1148-1157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蜱虫病毒组学的本底数据,采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对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右旗和四子王旗地区3个采样点采集骆驼和羊体表寄生的1789只蜱虫样品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并对特定病毒进行巢式PCR扩增和测序,通过Clustal W和MEGA7.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数据显示,蜱虫样品携带包括植物、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等来源的17个病毒科和一些未分类的病毒;其中,2株弹状病毒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新疆地区和长江地区的弹状病毒的同源性达到98.5%和96.26%,提示蜱虫弹状病毒可能是通过羊和骆驼等动物贸易导致了新疆和内蒙古地区,以及内地的跨区域传播;细小病毒仅在羊来源的蜱虫中检测到,与中国河北地区的山羊血清中的细小病毒形成同一进化分支,我们推测蜱虫细小病毒在国内不同地区间可跨区域传播,在进化分析过程中,发现这种病毒与多种的细小病毒的同源性都不低于50%,提示细小病毒可能具有遗传稳定性;Tamdy病毒与来自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的Tamdy病毒均具有极高的同源性,结果显示该病毒在内蒙古地区已经出现,并存在潜在流行的可能,有必要对Tamdy病毒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在本研究中,我们鉴定的白蛉病毒与来自新疆的亚洲璃眼蜱所携带的博乐蜱虱病毒形成同一个进化分支,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和Heartland virus病毒的同源性达到50%以上,该结果提示,我们发现的蜱虫白蛉病毒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性,需要对其流行情况和致病性进行监测和研究.本研究为完善内蒙古部分地区蜱虫病毒的多样性和本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3.
4.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胚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守良  杨光 《植物研究》1993,13(4):346-352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全世界菰属4种2亚种及其有关属种共4属7种的胚形态进行系统研究后,获得菰属Zizania L.与山涧草Chikusichloa apuatica Koidz.的胚型为F+FP,稻Oryza sativa L.与拟菰Zizaniopsis miliacea(Michx.)Doell & Aschers.的胚型为F+FP,其中山涧草的胚型为首次报导。根据胚型,这4属均应位在禾本科G  相似文献   
5.
银缕梅属(Shaniodendron)染色体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缕梅园ShaninodendronM.B.Deng,H.T.WeietX.Q.Wang银缕梅S.subaequale(Chang)Deng,WeietWang发表于1992年,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银缕梅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表明:银缕梅染色体为小型,点状;2n=24.其染色体数与Anderson&Sax(1935)报道(J,ArnArb.16:210~215)的金缕梅亚科各届染色体大多数为n=12相一致。形状则与Weaver(196)报道(JArnArb50:559~619)的弗特吉属(Fothergilla)的FmajiorLodd相近,但F.majiorn=36该属另一种F.gareniiMurr.n=24,它们的染色体基数均为12,可见银缕梅属与弗特吉属有近缘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55岁以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80例55岁以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性别将其区分为男性组(101例)和女性组(79例)。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尿酸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再发病率。结果:(1)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男性组,女性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比率高于男性组,男性组吸烟史比率高于女性组(P<0.05),两组BMI、心血管病家族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组TC、TG、LDL-C、HDL-C水平均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P<0.05);(3)对比5年预后,男性组MACE发生率为9.90%(10/101),女性组MACE发生率为11.39%(9/79),男性组死亡率为1.98%(2/101),女性组为1.27%(1/79),再发病率男性组为5.94%(6/101),女性组为6.33%(5/79),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ACS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对女性患者影响更为明显,而吸烟则对男性影响更大,女性ACS患者血脂、血尿酸等指标异常程度甚于男性患者,但女性与男性患者远期预后相当。  相似文献   
7.
2018年初以来,北部湾涠洲岛附近出现了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的活动。一头上颌与须板异常的小布氏鲸个体引发热议,其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我们在船只调查时,目击该个体10次,其以单独活动为主(90%),主要出现在涠洲岛到斜阳岛之间的水域,最小凸多边形家域面积为14km2,核心家域面积为166.9km2。然而,在 2019年3月30日我们发现该个体已死亡漂浮在海面,根据尸体腐烂状况来推测,该个体的死亡时间大约为3~5日,死亡原因不明。根据照片和现场解剖分析,推测该小布氏鲸的上颌和鲸须异常可能是被渔网或绳索缠绕导致的。由于无法从外形上确认属于哪一个亚种,因此我们测定了该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mitochondrial DNA, mtDNA)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分别得到909bp和395bp的序列,经比对和系统发育重建,发现该个体属于近岸分布的小布氏鲸亚种(Eden’s whale, B. e. edeni)。由于小布氏鲸具有一定季节迁移特性,我们无法判断造成其上颌伤害的渔网或绳索是否在中国水域。尽管如此,仍然建议当地部门应加强宣传,减少渔网等海洋垃圾的丢弃和排放,为小布氏鲸营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类(即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对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John R.Reeves于1829—1834年在我国广东开展兽类调查以来,近200年我国兽类分类及系统学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中国已知的兽类物种数已达686种,约占全世界兽类种数的10%,是世界上兽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但全球气候变化、生境破碎化、人类活动增加及人兽共患重大疫情涌现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兽类多样性调查及分类学研究的必要性越发明显。同时,兽类分类学这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也在不断引入各种新方法与技术,如整合分类学、标本数字化、模式标本测序、便携式测序技术及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物种识别鉴定等,分类学研究的成果及应用在近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动物分类学作为传统的基础学科,是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医学、药学等现代生物学的基石。然而,由于学科特征和差异等原因,该学科近年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出现了学科萎缩和分类学人才后继无人的危机。因此,从国家层面对分类学、形态学等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课题设置和资金投入等,予以特殊的政策支持,十分必要,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IRX1甲基化在心力衰竭(HF)大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HF大鼠心肌细胞中的靶基因;通过TAC手术构建HF实验大鼠模型,并分组为假手术组(Sham组)、TAC组、Sham+5-Aza组和TAC+5-Aza组。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心脏损伤程度;GSEA分析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富度。通过免疫荧光分析、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DNA甲基化和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的基因组相比,HF患者基因组中甲基化程度显著提高,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IRX1为靶基因,IRX1表达与CXCL14/NF-κB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超声心动图评估HF大鼠心脏功能的结果显示,与TAC组相比,TAC+5-Aza组的左心室与体重的比率显著降低,而LVDP、dP/dtmax和EF显著增加(P<0.01)。免疫染色结果显示,与TAC组相比,TAC+5-Aza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并恢复正常心肌细胞状态。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TAC组相比,TAC+5-Aza组大鼠的基因组DNA甲基化、IRX1甲基化、左心室ANP、BNP基因和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α-MHC mRNA的表达水平、IRX1和CXCL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MMP9和C-FLI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与TAC组相比,TAC+5-Aza组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HF模型大鼠的IRXI甲基化水平提高可能激活CXCL14/NF-?资B表达,以改善TAC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和细胞凋亡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香叶挥发油对白色假丝酵母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叶挥发油,GC-MS分析其成分,测定其对白色假丝酵母的MIC、MB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白色假丝酵母生物膜的形成,制备小鼠白色假丝酵母菌阴道病模型,观察香叶油治疗效果。结果 香叶挥发油提取率为1.83%,分析出22个成分,主要成分为5-甲基-2-异丙烯基环己酮、3,7-二甲基-2-辛烯-1-醇、(顺)香叶醇、异香叶醇、香叶醇和甲酸香茅酯,MIC值为0.3625%,MBC值为0.6250%,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香叶油均可显著抑制白色假丝酵母生物膜形成,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香叶油可抑制小鼠阴道炎症改变。结论 香叶油用于治疗白色假丝酵母引起的阴道炎机制可能与其影响细菌生物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