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免疫抑制剂与细胞周期调控何琪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关键词免疫抑制剂,细胞周期调控免疫抑制剂的发现使人体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大为提高。最早发现的免疫抑制剂是从真菌中提取的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CsA),后来又发现FK50...  相似文献   
2.
活细胞的分子探针——绿色荧光蛋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来自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在不加外源物质的情况下,紫外光激发后,能在原核和玩具核活细胞中发绿色荧光,荧光性质稳定,突变蛋白发光效率提高,激发和发射光谱明显改变。GFP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活细胞分子探针,在基因表达调控,转基因动物研究,蛋白在细胞中功能定位,迁移变化,病原菌侵入活细胞的分子过程等诸多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3.
用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作制备唾腺染色体的材料,由于其唾腺小,周围粘有脂肪体,较难去除,很容易把唾腺弄碎;而脂肪体的存在,又影响压片时唾腺染色体的展开。我们发现,用胰酶液对唾腺预处理,易制得理想的压片。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剖取唾腺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7%氯  相似文献   
4.
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是肿瘤耐药和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因此研发肿瘤干细胞的活体标记示踪技术动态监测该类细胞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实验室前期发现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δ1亚基是肝细胞癌干细胞的特异表面标志物,文中研究探讨利用针对α2δ1的单克隆抗体1B50-1的单链可变域与新型荧光素酶NanoLuc形成融合蛋白1B50-1scFv-NanoLuc,在体外验证其对α2δ1阳性肝癌细胞结合的特性和荧光素酶活性。1B50-1scFv和NanoLuc序列通过重叠PCR技术扩增获得1B50-1scFv-NanoLuc的融合片段,并在C端添加Flag标签肽 (命名为1B50-1scFv-NanoLucFlag),然后采用常规DNA克隆技术将融合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 将1B50-1scFv-NanoLucFlag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悬浮型人胚肾293细胞 (FreeStyle 293F)。蛋白免疫印记实验证明融合蛋白在FreeStyle 293F细胞培养上清中表达,其分子量约为50 kDa。融合蛋白经ANTI-FLAG? M2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经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融合蛋白1B50-1scFv-NanoLucFlag对高表达α2δ1的Hep-12肝癌细胞具有高亲和活性。进一步,1B50-1scFv-NanoLucFlag与高表达α2δ1的肝癌细胞结合后显示出强的荧光素酶活性。这些结果表明融合蛋白1B50-1scFv-NanoLucFlag可用于α2δ1阳性肝癌干细胞的标记并可通过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进行示踪。  相似文献   
5.
以伊犁特克斯河河岸带阶地和河漫滩两种生境镰叶锦鸡儿(Caragana aurantiaca)灌丛为对象,研究了结荚数量、重量、荚果大小与灌丛分株高度、分枝数量、丛径等指标的关系,探讨了荚果生产过程在种群更新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阶地中的镰叶锦鸡儿荚果数量、荚果长度和荚果生物量显著高于河漫滩,而有性繁殖分配和单个荚果重显著低于河漫滩。荚果数量和荚果生物量大小分布特征较一致,均呈现L型分布格局,符合gamma分布,集中于0~20枚和0~0.5 g。单荚重在两个生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集中于10~30 mg。两种生境荚果大小变异性主要由大个体引起。标准主轴回归分析表明,除河漫滩生境的荚果生物量与分株高的回归方程未达到显著水平之外,荚果数量、荚果重与分株高、分枝数、丛径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不论荚果数量还是荚果重,在两种生境中的斜率大小顺序均遵循分株高>丛径>分枝数的变化规律,其中分株高和丛径的斜率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大于分枝数。两种生境镰叶锦鸡儿均可产生大量的荚果,在阶地中倾向于产生大量、小的荚果,河漫滩倾向于产生少、大的荚果,种群更新不存在种源限制,生产管理中应注意增加灌丛高度和丛径,提高结荚量,促进种群的自我更新和维持。  相似文献   
6.
小型模式生物如酵母、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将其应用于病毒的研究,使人们对病毒-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体的抗病毒免疫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对这些小型模式生物的特点及其在病毒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L型细菌在慢性肾盂肾炎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对71例患者清洁中段尿做普通细菌培养(B型)、L型细菌培养(L型)及耐药分析。结果细菌阳性率为77.5%,其中单独L型阳性率为49.3%、B型与L型混合感染为15.5%,而B型阳性率仅为12.7%。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青霉素及头孢噻肟均有较高的耐药率(88.9%及73.6%)。结论L型细菌在慢性肾盂肾炎感染中占主导,β-内酰胺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治疗应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及时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Ras蛋白信号通路的信号传递蛋白Raf-1蛋白激酶,不仅在该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也能整合PKC的信号。Raf-1蛋白激酶活化后参与细胞增殖和转化、细胞编程死亡、发育和分化,以及细胞对不良因素的应激反应,是细胞内重要的、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9.
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研究柔红霉素在人敏感和抗三尖杉酯碱的HL-60细胞中分布和积聚变化。柔红霉素10μg/ml处理细胞1小时,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到:在敏感HL-60细胞中,柔红霉素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而在抗性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一侧。逆转抗药性的药物维拉帕米不改变柔红霉素在抗性细胞中的核质分布。流式细胞术显示:三尖杉酯碱和蛋白激酶C激活剂佛波脂处理细胞,使柔红霉素在抗性细胞内积聚降低;而粉防己碱和维拉帕米处理细胞1小时,柔红霉素在抗性细胞内积聚明显增加,但维拉帕米处理24小时,反而使积聚降低。结果表明:抗三尖杉酯碱的HL-60细胞改变桑红霉素的胞内分布,降低细胞内的积聚是抗药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P糖蛋白家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糖蛋白家族何琪杨(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关键词糖蛋白肿瘤细胞多药抗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位于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过度表达。Pgp起外流泵的作用,将抗肿瘤药物泵出细胞外。比较人Pg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