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除颤时间与心脏性猝死患者除颤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除颤复苏治疗的心脏性猝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除颤时间与除颤复苏成功以及心功能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E/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电除颤时间2 min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60.00%(21/35),显著高于电除颤时间2~5 min、5~10 min以及10 min患者的34.21%(13/38)、11.11%(3/27)、0.00%(0/20),而电除颤时间2~5 min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又显著高于电除颤时间5~10 min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除颤时间2 min、2~5 min、5~10 min以及10 min患者的E峰、LVEF、LVEDD以及E/A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性猝死患者除颤时间与除颤复苏成功率、E峰、LVEF、LVEDD以及E/A均呈负相关关系(r=-0.593,P=0.000;r=-0.476,P=0.001;r=-0.523,P=0.000;r=-0.502,P=0.000;r=-0.469,P=0.001)。结论:除颤时间与心脏性猝死患者除颤复苏成功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除颤时间越早,患者复苏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相应机制。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入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n=50),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8.4±10.3岁,给予内科药物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n=23)和替罗非班组(常规药物+替罗非班,n=27)。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段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比浊法测定样本不同时间点(治疗前,给药过程中,给药结束后2小时)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血小板第四因子(PF4)的水平变化。并进一步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常规药物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患者胸痛明显减轻,心电图ST回落指数增加(P<0.05),给药过程中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01),同时血清中PF4的水平也显著降低(P<0.001),并且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性(r=0.86,P<0.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减少PF4的释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鼠双微体扩增基因(mouse double minute 2;MDM2)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MDM2和p53表达的影响,探讨MDM2反义寡核苷酸包埋支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人工合成一段针对MDM2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包裹不同浓度ASON转染兔血管平滑肌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MDM2反义寡核苷酸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MDM2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MDM2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后,MDM2和p53 mRNA表达量各浓度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MDM2和p53蛋白表达量各浓度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DM2反义寡核苷酸体外能够特异性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MDM2表达,提高细胞内p53基因表达量,MDM2反义寡核苷酸有望被进一步应用于药洗脱支架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