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匡溥人  刘德胜 《动物学报》1992,38(4):352-354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我国鳋科的5个属的种类。首次发现在它们的胸部腹面游泳足连接板之下均有一板状结构,其形状与栉齿的着生情况在不同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属不同种之间也不尽相同,这是一个过去未曾被注意过的结构,权且称之为胸板。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不与连接板相连。胸板上的栉齿从形态-功能-适应三位一体分析,它与附着寄主有夭,以免被水流冲走,与无栉齿的相比,应是一个进步性状。  相似文献   
2.
冯儒林 《古生物学报》1992,31(6):724-729
报道我国首次发现的三叠纪多板纲(Polyplacophora)鳞肋目(Lepidopleurina)鳞肋科(Lepidopleuridae)的—新属——中国石鳖(Sinochiton).新属保存较完整,贝体中等大,椭圆形,长宽比为1.44∶1;中间板宽远大于壳长,长方形,半圆形拱凸,壳顶不突出,后缘近直,中心区十分宽大,侧区很窄,或不明显,缝合片及嵌插板不发育;贝体具圆形环带.新属与菊石 Balatonites 共生,时代属 Anisian 期.新属与北美下二叠统的 Ochmazochiton Hoare, 1984 及宾夕法尼亚系的 Pedanochiton Debrock, Hoare et al 近似,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湖北省武汉市团藻目7个属的5个新种,2个新变种,2个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培养软骨细胞再形成生长板样软骨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离的家兔肋软骨的生长板软骨细胞在含10%的胎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中进行高密度培养。培养的软骨细胞经过增殖,分化重新构建形成了生长板样软骨组织;在组织学上,细胞的排列呈明显的方向性,肥大细胞位于上侧,增殖细胞位于下面从而形成明显的细胞分化 区带,即增殖,成熟区和肥大区,并且细胞纵向排列成柱状;在生化代谢方面,软骨细胞DNA,蛋白多糖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具有动态的严格的时间规律性,与在体生长板软骨细  相似文献   
5.
埃及血吸虫毛蚴表皮板共有4排,各排数目为6:9:4:3。除第1排之外,其他各排的表皮板均由无纤毛的嵴所分隔,在第1与第2排之间的环嵴中,除第1排各板底边中央小凹处各有1感受器外,尚可见4对感受器。第2与第3排的环嵴内可见16—20个感受器。此外,于体之两侧第3排表皮板间各见1个排泄孔。顶突似六边形,于其两侧各有1个侧腺开口,其内侧可见14个感受器。本文在讨论中与前人对本虫毛蚴表皮板的描述做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6.
ELISPOT技术是目前国外评价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应答机理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本文用自制的NC膜24孔板为固相支持物,建立了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特异性ASCs的ELISPOT技术,在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结果的稳定性上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对该方法的某些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10种溶液处理仙人指×病毒(CVX)、齿兰环斑病毒(ORSV)、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脆裂病毒(TRV)进行间接ELISA试验后的微板,其中以SDS处理效果较好,微板可重复使用1—3次,并基本保持原板检测病毒的灵敏度,无假阳性反应出现,底色上升也较缓慢。  相似文献   
8.
研究证明Paracarinachitids的外骨骼都不是由8个骨板组成,骨片具有清楚的微层构造,表明它们是由叠覆的生长层组成,每个生长节上有一个小刺,在顶端下侧面前端都有肾形缺凹。同一标本上存在顶端部的融合和远顶端部的分节彼此递交的现象表明这种表象上的差异是后期次生磷灰石包裹或腐蚀的结果;其下侧缘融合和下侧面无缝隙的现象说明将Paracarinachites spinus的骨片分成头板、中间板和尾板是没有根据的。骨片表面存在的针状体是成岩作用的产物,它是粘土矿物和磷酸盐针状结晶体而不是多板纲的骨针。凡此强有力地说明Yangtzechiton是Paracarinachites的晚出同义名。根据形态功能、组织结构,特别是叠覆状排列的骨片和孤立的生长节等特征,paracarinachitids 可能与zhijinitids有密切关系,但两者是否同源尚缺少进一步的证据、据此,笔者认为将paracarinachitids 暂置于分类位置未定的具骨片后生动物较妥。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不同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椎间孔入路(PETD)组和经椎板间入路(PEID)组,每组均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EID组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PE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1 d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住院时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呈降低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和PEID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LDH总体疗效和安全性接近,PETD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PEID的操作难度更低、可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次数。临床中应视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  相似文献   
10.
临床实践证明双层滑动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是疗效较好的内固定方法。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24具湿润新鲜尸体股骨进行力学试验。测定了骨折固定部位的应力、应变、位移的分布,证明了这种固定方法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从载荷、应力、位移等一系列曲线表明它的松动、移位,钉板断裂很少发生,它能促进新骨生长和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