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凝血系统活性的动态平衡是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的基础。纤溶系统的异常,尤其是PAI-1水平的升高所致的纤溶活性的下降,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本系统地介绍了纤溶系统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以及它的异常在血栓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了溶栓药物的现状及最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影响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在其发生率以及治疗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将通过回顾性的病例研究对NS患者中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是否需要早期干预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内科2014年1-12月诊断为原发性NS患者,并同时收集患者基本临床信息,血栓检查结果以及NS相关血液及尿液检查结果等在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血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讨论NS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措施。结果:NS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发生率均为15.4%,两种血栓同时发生的概率为9.6%。NS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与D-二聚体、血浆白蛋白、病程、病理类型呈明显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与D-二聚体、血浆白蛋白、病程、病理类型呈显著相关,膜性肾病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最高。如NS患者合并高危因素,建议定期筛查,综合评估后预防性抗凝。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肾损伤分子-1(KIM-1)及可溶性CD134(sCD134)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LN患者100例,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SLEDAI≥10分)56例,非活动期组(SLEDAI<10分)44例。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记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分析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在LN诊断中的能效。结果:活动期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对照组,且非活动期组BUN、Scr以及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对照组,且非活动期组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N患者血清sTM、KIM-1、sCD134水平与患者BUN、Scr、ESR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TM最佳临界值为24.46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23;KIM-1最佳临界值为8.27μg/L,曲线下面积为0.823;sCD134最佳临界值为15.25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23。结论:LN患者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对LN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临床可能通过联合检测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为LN的诊断以及疾病活动程度提供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栓通注射液(冻干)(XST)是一种从三七中提取的中草药标准化产品,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本研究评估了XST在不同大鼠脑缺血模型中的急性和延长保护作用,并探讨了其对过氧化物酶(Prx) 6-toll样受体(TLR) 4信号通路的影响。用XST处理抑制过氧化物酶(Prx) 6-toll样受体(TLR) 4的蛋白质表达和p38的磷酸化水平,并且上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XST治疗3 d可显著降低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诱导的梗死体积和肿胀百分比,并调节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IL-23p1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永久MCAO大鼠中,XST可以减少梗死体积和肿胀百分比。XST治疗还可以增加大鼠的体重并改善一批功能结果。XST可以保护暂时性和永久性MCAO大鼠的缺血性损伤可能与Prx6-TLR4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electin)、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凝血功能指标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DVT组,同期术后未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无DVT组,比较两组血清TM、P-selectin、HDL-C、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M、P-selectin、HDL-C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影响因素。结果:DVT组血清TM、P-selectin、血浆D-D、FIB水平、年龄≥60岁比例高于无DVT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无DVT组(P<0.05)。DVT组血清TM和P-selectin与血浆D-D、FIB呈正相关(P<0.05),血清HDL-C与血浆D-D、FIB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血清TM≥9.50 IU/mL、P-selectin ≥70.00 ng/mL、HDL-C<1.00 mmol/L、血浆D-D≥700.00 μg/L、FIB≥4.00 g/L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患者血清TM、P-selectin较无DVT患者升高,HDL-C较无DVT患者降低,联合检测血清TM、P-selectin、HDL-C和凝血功能指标可能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SITSSICH风险评分预测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h,rt.PA剂量0.9mg/kg体重)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效果,为使用SITSSICH风险评分指导溶栓治疗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对86名进行rt-PA静脉溶栓(剂量0.9mg/kg体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ITSSICH风险评分,并记录总分及风险水平分层结果,按总分0、1、2、3、4、5、6、7、8、≥9分,分为10组,再按风险水平低危、平均、中危、高危分为4组,记录各组患者溶栓后有颅内出血(包括SICH)的比例,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SITSSICH风险评分0.5分、6分、7分、8分、≥9分各组SICH的比例分别为0.0%、8.3%、10.0%、25%和50.0%,卡方检验得x2=64.38,P〈0.001(线性趋势检验),提示随着SITSSICH风险评分值的增加SICH的比例也在增加,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SITS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低危及平均组的SICH比率为0%,中危、高危组的SICH比率分别11.5%,50%,卡方检验得xZ=-59.52,P〈0.001(线性趋势检验),提示SITSSICH风险水平越高,SICH的比例也越高,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另外,将SITS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分层和出血类型做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到spearman相关系数0.422,P〈0.001;说明SITS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分层和S1CH呈正相关。结论:对于经标准的rt—PA静脉溶栓方案(时间窗为4.5h,rt-PA剂量0.9mg/kg体重)治疗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SITSSICH风险评分分值的增加与SICH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SITSSICH风险评分是一个能够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sICH风险的简单易行的实用的I临床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片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试验组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加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14天后观察两个组的治疗效果,并且进行血脂(TC、TG、LDL-C、HDL-C)、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的检测,以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0%(44/50),高于对照组的66.0%(33/50)(P0.05)。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片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疗效显著,且具有明显的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9.
抗凝药物有助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传统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目前有一类新的口服抗凝药物已经用于临床,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带来了一种更方便、安全和有效预防血栓的治疗选择。本篇综述主要针对传统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及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以及选择性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对迄今为止传统抗凝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经验、优缺点、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最新临床用药进展进行综述,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预测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献血者作为对照组(Ⅰ),同时选择82例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Ⅱ)。分别在骨折后第2天、手术当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0天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实验组(Ⅱ)与对照组(Ⅰ)TEG各参数差异,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Ⅱ)82例研究对象中有63例(76.83%)于术后一周内出现高凝状态。与对照组(Ⅰ)比较,实验组(Ⅱ)骨折第2天、手术当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0天R、K缩短,Angle角、MA、CI值均延长。与手术当日比较,实验组(Ⅱ)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R和K明显缩短,Angle角、MA、CI值均明显延长(P0.05),与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比较,术后第10天R、K延长,Angle角、MA、CI值有缩短趋势。结论:血栓弹力图能及时准确监测下肢骨折患者凝血状态变化情况,及时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发生风险,为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