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8篇
  免费   1024篇
  国内免费   359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灰色GM(1,1)模对生态预测有重要应用,本文讨论了它的一个改进模GM(1,1),并深化了文(1)提出的两个问题,给出了较简明的证法,还确定了文(1)所希望的一个“合适的”常数。  相似文献   
3.
DCC基因是由Fearon等研究结直肠肿瘤用定位克隆的方法确定并命名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长约1.4Mb,至少有29个外显子。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有明显的同源性。DCC基因在细胞分化以及肿瘤特别是结直肠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脊髓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和继法性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约占神经系统肿瘤10%-15%[1]。手术治疗是首先的方法。脊髓肿瘤术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小便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和烦恼,影响其康复。我科对32例脊髓肿瘤术后患者采取系统的干预措施,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64例病人按入院顺序,将前32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17~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通报》2004,39(12):33-33
我国科学家在肿瘤疫苗制备和单克隆抗体应用研究方面又获得重大成果:由上海市张江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成功的一种能教会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新型肝癌疫苗,日前被美国商标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6.
7.
从中学生物学教学角度简述了数学模型与模型方法的含义,通过实例介绍了数学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以及模型结论的课堂拓展、运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风险预警等级评估和演化趋势模拟,可为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重庆市生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正态云模型和集对分析法,定量分析重庆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19年,重庆市生态风险值呈"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综合生态风险隶属于重警等级,生态风险综合值从0.295下降到0.278,生态环境逐年好转;(2)重庆市生态风险有下降、不变、先上升后降低、先降低后上升以及一直升高5种演化趋势,分别占比39%、16%、5%、21%、24%;(3)重庆市生态风险转移分为两个方向,2013-2016年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性增大,中警、轻警和无警风险等级不断向东北、东南和西部四周分散转移;2016-2019年生态风险分布格局变化较小,重警风险区在东部聚集;(4)演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未来重庆市生态风险降低的区县有13个,占比34%,生态环境有向好发展的趋势;生态风险上升的区县有25个,占比66%,生态环境会有所恶化,但是恶化程度较低。将生态风险等级划分与预警演化趋势相结合,能为城市生态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的生态恢复使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对于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变化影响因素的时间动态(2000年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和空间异质性(沿干旱梯度)仍需进一步的定量研究。基于多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8年中国北方旱区气候和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了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并分析其在干旱梯度上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1981-2018年期间,中国北方旱区的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速率为(0.0037±0.0443) a-1,且增加速率沿干旱梯度增大。2000年前仅10.46%(P<0.05)的地区显著变绿,而2000年后达到36.84%,且植被变绿主要归因于非树木植被。(2)2000年后降水对植被变绿的正效应在不同干旱梯度均增加,而在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温度对植被变绿由正向促进转为负向抑制,而辐射在干旱区由负效应转向正效应。(3)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均主导着植被的动态,贡献率分别为96.07%和73.72%,人类活动的贡献在2000年后进一步增强(从3.93%增加到26.28%),且沿着干旱梯度而增加,其中人类活动对植被变绿的贡献在半干旱地区增加最显著(+0.0289 m2 m-2 a-1P<0.05)。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北方旱区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单抗),在荷瘤裸鼠体内进行放射免疫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