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胚肺二倍体细胞(EIAV-DELDC)为实验体系,以细胞中病毒逆转录酶活性及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为观察指标,检测了叠氮胸苷(AZT)、三氮唑核苷(Ribavirin,病毒唑)、磷羧基甲酸钠(PFA)和苏拉明等4种已知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药物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FA、AZTTP(三磷酸AZT)和苏拉明均能抑制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AZT虽无此作用,但能抑制细胞内逆转录酶活性。用~3H-TMP掺入法比较了PFA、AZTTP、苏拉明对体外无细胞系EIAV逆转录酶粗提物和HIV-1基因工程产物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明,两种逆转录酶对苏拉明的敏感性相近,而HIV-1逆转录酶对PFA和AZTTP的敏感性较EIAV者高约100倍。又以无细胞系中逆转录酶活性测定法,检测了12种中药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其中小柴胡汤对EIAV和HIV-1逆转录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IC_(50)为717μg/ml和700μg/ml(生药浓度)。小柴胡汤对两种病毒感染细胞中抗原的表达和HIV引起细胞病变都有抑制作用,对HIV-1的抑制比EIAV强。这些结果表明,EIAV-DELDC体系可考虑作为抗HIV-1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2.
 一些多羟基苯衍生物对逆转录酶呈现竞争性抑制作用,它们对M-MLV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比AMV逆转录酶要强。  相似文献   
3.
核纤层蛋白B1(nuclear lamina protein B1,LMNB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通过敲低LMNB1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siRNA在肝癌细胞中敲低LMNB1,Western blotting检测敲低效果,使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assay,TRAP)检测其端粒酶活性变化。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其端粒长度变化。并通过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其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利用慢病毒系统构建稳定敲低LMNB1的HepG2细胞,检测其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变化,采用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及对肿瘤后续的组化染色,SA-β-gal衰老染色,端粒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其对成瘤性的影响。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寻找LMNB1在临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病人生存期的关系。HepG2和Hep3B中敲低LMNB1后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和裸鼠成瘤实验证明稳定敲低LMNB1后端粒酶活性降低的同时端粒长度缩短,细胞发生衰老,此外细胞成瘤性降低,Ki-67表达降低,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LMNB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且与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相关。LMNB1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其有望成为评估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指标和精准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国内cDNA文库及cDNA克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索人参苷皂Rd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系细胞培养,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d处理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端粒酶活性以及h TERT表达水平。结果:随着GSRd浓度的升高,U251细胞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出现了细胞凋亡和凋亡小体的现象;在经GSRd处理后U25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对照组和溶媒组类似,而GSRd药物处理24 h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其中20μg/L组端粒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40μg/L和80μg/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SRd药物处理48 h后,细胞端粒酶在20、40、80μg/L处理后,端粒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20μg/L、40μg/L和80μg/L的GSRd处理细胞后,相比于对照和溶媒组,h TER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d能够促进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对于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癌泰得的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泰得 (ACTCACTCAGGCCTCAGACT)为端粒酶表达抑制活性反义寡核苷酸 .为了探讨其定性检测手段 ,通过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凝胶电泳分析方法 ,确定了该硫代寡核苷酸以及与其有关的短序列和部分未被硫代类似物的保留时间 ,并分析了不同混合物样品 .结果表明 ,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对硫代寡核苷酸骨架上的差异非常敏感 ,可很好地分离长度相同的硫代和未完全硫代类似物 ,并且随未被硫代磷酸基数目增加 ,保留时间依次缩短 .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对硫代寡核苷酸的长度不敏感 ,不能分离相差一个碱基的硫代寡核苷酸 .毛细管凝胶电泳可很好地分离长度相差一个碱基的硫代寡核苷酸 ,不能分离同长硫代和部分硫代寡核苷酸 .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毛细管凝胶电泳可有效地确定癌泰得的纯度和修饰程度 .  相似文献   
8.
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人成纤维细胞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汪铮  易静 《实验生物学报》2000,33(2):129-140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活性分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酶活性分析技术陈铁河(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关键词端粒酶活性分析自Kim等(1994)[1]发现端粒酶活性仅特异性地存在于恶性肿瘤组织、永生化细胞和生殖组织后,端粒酶研究的进展非常迅速。目前,已证明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分化和肿瘤的形成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转移诊断、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及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其在循环系统中比例极低,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成为临床应用的难点。oHSV1-GFP是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人单纯疱疹病毒。我们将该病毒的复制关键基因ICP4的启动子替换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启动子,并在ICP4下游连接GFP表达盒,以使该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能在端粒酶逆转录酶转录环境的作用下激活下游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基因。本研究旨在利用该病毒捕获循环肿瘤细胞,从而建立一种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系、肿瘤组织及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情况;抽取正常健康人外周血4ml,将肿瘤细胞系分别按一定梯度加到外周血中,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数,进行该方法检出率的测定;收集临床标本外周血4ml,裂解去除红细胞后,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并计数,初步检测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呈现端粒酶逆转录酶高表达状态,而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量低。在该检测方法中,我们将CD45-/GFP+细胞定义为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测定结果显示:外周血中加入SMMC7721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8±2.04,40.8±4.04,85.9±7.03,总体检出率为87.9%,外周血中加入Huh7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6±1.90,39.8±3.88,86.4±7.63,总体检出率为88.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该方法捕获的细胞数与实际肿瘤细胞数呈明显相关性,r20.95。应用该方法检测26例肝癌患者及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显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GFP+的细胞数(16.7±2.77)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0.94±0.12)P0.0001,亚组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计数(23.77±4.49)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9.76±1.87)的患者,P=0.0002。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估。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示踪循环肿瘤细胞,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