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薇  彭超  郑俊克  顾学范 《遗传》2007,29(1):37-40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II型(MPS 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采用PCR扩增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基因突变热点区(外显子2、3、5、7、8和9)、DNA测序分析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的方法, 对2个粘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进行了遗传突变分析。结果表明, 2个家系患者的IDS 基因分别出现IVS 6-1g→a和c.1587~1588 ins T 2个新突变。前者属于单碱基替换, 位于内含子6的3′端剪接位点, 导致跨外显子剪接; 后者属于插入突变, 插入点位于外显子9的cDNA 1,587和1,588碱基之间, 是迄今为止报道的人类IDS基因插入突变中最接近肽链末端的突变, 导致移码突变和转录提前终止。经限制性酶切分析, 证实2个家系中的患者母亲是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符合该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另外,在对随机抽取的50名正常人及另外6名不相关的粘多糖病人的测序分析中, 未检测到这2个突变, 说明不是多态性。对于筛查所得的2个新突变是否是患者的致病原因, 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小鼠Sumf1基因的定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期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筛选出了转录因子activator protein.2 alpha(AP-2α)的靶基因Sumf1.采用重叠延伸PCR定点诱变技术,对AP.2α在Sumf1内含子片段上的两个结合位点的碱基进行定点突变,并构建定点突变表达载体.DNA测序表明,Sumf1内含子片段103—111bp,411~419bp两处的碱基已分别由GCCGTCAGG突变为GAAGTCCTG,由GCCTCTAGG突变为GGATCTCTG,成功实现定点诱变,为进一步研究AP-2α对基因Sumf1的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手性醇是合成医药、农用化学品和其他精细化学品的关键中间体。硫酸酯酶可催化水解硫酸酯键裂解形成无机硫酸盐和相应的仲醇。笔者综述了硫酸酯酶微生物来源、催化反应机制及其应用,也介绍了固定化提高催化稳定性及通过添加金属离子或有机助溶剂提高硫酸酯酶选择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性高原性低氧对三种小哺乳动物肝脏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工低气压舱模拟高原低氧,观察实验动物小白鼠、豚鼠及野生动物达乌尔鼠兔,在海拔5000米及8000米24小时内的几种生理效应,并与2300米海拔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1.3种动物体重明显下降;2.肝糖原含量明显降低:小鼠、达乌尔鼠兔与豚鼠肝糖原在8000米时分别为2300米含量的62%,35%及 9%:3.小鼠、达乌尔鼠兔及豚鼠的肝脂肪累积量依次增大;4.肝蛋白质含量减少;5.SGPT与SGOT活力升高;6.肝细胞溶酶体的酸性磷酸酶与芳基硫酸脂酶活力升高。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生化检测结果一致,豚鼠在8000米海拔时,肝细胞出现气球样变,脂肪变性及灶性液化性坏死等变化。综合分析,这3种动物对极度低氧的耐受性依顺序为小鼠、达乌尔鼠兔、豚鼠。  相似文献   
5.
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失调时将会对自身机体造成损伤。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炎症的失调有关。硫酸酯酶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蛋白质家族与炎症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发热是炎症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硫酸酯酶修饰因子2(sulfatase-modifying factor 2,SUMF2)参与硫酸酯酶的激活且与发热密切相关。脂多糖刺激人体后,SUMF2的表达明显降低。SUMF2已被证实与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能在体外水平抑制IL-13的分泌,IL-13可以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本文将就硫酸酯酶、SUMF2及其对炎症之间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是一种由芳基硫酸酯酶A(arylsulfatase A,ARSA)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遗传性白质脑病。MLD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进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几乎所有的患者最终均会出现运动及认知功能完全丧失。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晚婴型、青少年型及成人型。MLD的临床诊断包括进行性神经系统倒退及典型的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其临床表现与多种疾病类似,需与其他白质脑病和溶酶体贮积病进行鉴别。MLD暂无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仅能对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酶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是关于MLD治疗的研究热点。最近研究发现,鞘内注射重组人芳基硫酸酯酶A(rhASA)可延缓疾病的进展。针对MLD家系进行有效的产前分子诊断是预防MLD发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定量RT-PCR和重组基因体内表达法观察了硫酸酯酶2基因(Sulfatase 2,Sulf2)在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 5-Fu)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过程中作用。结果表明:Sulf2在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表达;电转pcDNA3.1-Sulf2基因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在5-Fu注射后第7天分别为(1216.7±457.9)/μl和(8.1±5.4)万/μ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91.7±228.9)/μl和(14.7±2.1)万/μl],实验组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在第7天为(94.2±21.1)万,显著低于对照组(173±59.9)万,但在第11天为(585±337.9)万,又显著地高于对照组(255±65.3)万,实验组第7天10000个骨髓细胞总集落形成数为(9±8.4),显著低于对照组(39±12.2),统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提示Sulf2可能对5 Fu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后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定量RT-PCR和重组基因体内表达法观察了硫酸酯酶2基因(Sulfatase 2,Sulf2)在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 5-Fu)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过程中作用.结果表明:Sulf2在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表达;电转pcDNA3.1-Sulf2基因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在5-Fu注射后第7天分别为(1216.7±457.9)/μl和(8.1±5.4)万/靗,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91.7±228.9)/μl和(14.7±2.1)万/μl],实验组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在第7天为(94.2±21.1)万,显著低于对照组(173±59.9)万,但在第11天为(585±337.9)万,又显著地高于对照组(255±65.3)万,实验组第7天10000个骨髓细胞总集落形成数为(9±8.4),显著低于对照组(39±12.2),统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提示Sulf2可能对5-Fu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后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海单胞菌Marinomonas sp. FW-1是1株经验证可以获得高活性芳基硫酸酯酶的菌株。为深入研究FW-1菌株产芳基硫酸酯酶机制,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芳基硫酸酯酶基因片段,有必要解析FW-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FW-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聚类分析等。结合异源表达的方法对其不同基因片段所产生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组大小为3964876 bp,GC含量为44.03%,编码3590个蛋白基因,含有78个tRNA和25个rRNA操纵子。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中找到22个可能具有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基因,对其中4个进一步异源表达后发现FW-1中至少含有的3个具有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基因,其均含有芳基硫酸酯酶的特异性氨基酸基团C-X-P-X-R基团。【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株含有多个芳基硫酸酯酶基因序列的菌株FW-1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为芳基硫酸酯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海单胞菌Marinomonas sp. FW-1是1株经验证可以获得高活性芳基硫酸酯酶的菌株。为深入研究FW-1菌株产芳基硫酸酯酶机制,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芳基硫酸酯酶基因片段,有必要解析FW-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FW-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聚类分析等。结合异源表达的方法对其不同基因片段所产生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组大小为3964876 bp,GC含量为44.03%,编码3590个蛋白基因,含有78个tRNA和25个rRNA操纵子。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中找到22个可能具有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基因,对其中4个进一步异源表达后发现FW-1中至少含有的3个具有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基因,其均含有芳基硫酸酯酶的特异性氨基酸基团C-X-P-X-R基团。【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株含有多个芳基硫酸酯酶基因序列的菌株FW-1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为芳基硫酸酯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