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6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96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膜蛋白对宿主细胞mRNA前体(pre-mRNA)3"非翻译区(UTR)加工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为模型,利用瞬时转染在细胞内过表达SARS-CoV-2膜蛋白;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系统性描绘宿主细胞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事件;Metascape数据库对发生显著APA变化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RT-qPCR验证靶基因3"UTR长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ARS-CoV-2膜蛋白外源表达后宿主细胞内共813个基因发生显著APA变化。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APA基因广泛参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应激等生物过程,涉及病毒感染和蛋白质加工等。从中进一步筛选出AKT1基因,在IGV软件中显示3"UTR延长;RT-qPCR验证AKT1基因的3"UTR长度变化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KT1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SARS-CoV-2膜蛋白潜在影响宿主pre-mRNA的3"UTR加工,其中参与多种病毒性生物过程的AKT1基因 3"UTR延长,且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在细胞内被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现有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荧光PCR法并开发出新的试剂盒,将其与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手术确诊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盲法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ARMS法和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比较新试剂盒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不一致时采用三种方法分别重复检验一次。结果: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新试剂盒与直接测序法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75.9%(107/141),在直接测序法测得的96例突变阳性中,92例在新试剂盒检测中得到验证(95.8%)。而直接测序法显示突变阴性的45例中,新试剂盒检测发现了23例突变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0.745,P0.05)。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较,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48.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4.6%,检测准确度为80.9%。以ARMS检测法为金标准,新试剂盒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84.4%(119/141),两者的一致性比较好(K=0.749,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86.4%。结论:改进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技术上较好地控制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该检测方法较直接测序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现有的ARMS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9):958
Large scale herbivorous insect outbreaks can cause death of regional forests, and the events are expected to be exacerb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Mortality of forest and woodland plants would cause a series of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decrease in vegetation production, shifts i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function from a net carbon sink into a net carbon source. There is thu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insects on trees. Defoliation by insect pests mainly reduces photosynthesis (source decrease) and increases carbon consumption (sink increase), and hence causes reduc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 When the reduction in NSC reaches to a certain level, trees would die of carbon starvation.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can also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tree death.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carbon starvation is a hotspot because the increase of tree mortality globally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carbon starv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dominating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for explaining tree death.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of carbon starv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duction of NSC induced by defoliation and the growth and death of tre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sect outbreaks, leaf loss and climate change. We also presented the potential directions of future studies on insect-caused defoliation and tree mortality.  相似文献   
4.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五种雀形目鸟类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的特性,探索物种的遗传、进化、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关鸟类的核型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Castrovicja,1969; Hammar,1966,1975; Ray-Chaudhuri et al.,1969;Shidds,1982;Ta—kagi,1972等)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较迟,已作过核型分析的鸟类为数不多,仅见王应祥等(1982)的报道。迄今,作过核型研究的鸟类已达500多种,其中雀形目有200种。本文比较分析了五种野生雀形目鸟类的核型,它们是黑头蜡嘴雀,斑鸫,黄腹山雀,红尾伯劳和灰背椋鸟。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川产扁苞蕗蕨和长柄蕗蕨的染色体及孢子发生情况。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n=26和n=28,都是有性生殖的二倍体。染色体基数26在蕗蕨属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它和膜蕨属、厚壁蕨属的密切亲缘关系。这两种蕗蕨的孢子囊通常形成128个孢子及少数256个孢子的情况被描述,它们应该被看成是有性生殖真蕨,尤其是在膜蕨科和薄囊真蕨中的其他较原始的类群中的正常的孢子发生路线。  相似文献   
7.
三种贝母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继续报道对国产姜科植物8属15种所作的染色体计数观察的结果,其中9种是染色体计数的新记录(表1、图1),并初步确定茴香砂仁属Achasma和喙花姜属Rhynchanthus的染色体基数分别为12和11。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冷处理金黄仓鼠卵与4种不同培养液对人精子单倍染色体制备的影响。冷处理组与未经冷处理组的穿透率与染色体出现率经X~2处理、P<0.001,表明通过冷处理可适当延长卵的制备时间,减轻卵的老化。4种不同培养液的染色体出现率与分散好的染色体率对比结果经X~2处理,P>0.1,表明无统计学差异,作者认为四种不同培养液均可用于该实验中,但首先选用F_(10)、卵培养液和改良BWW液。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细胞学观察,在普通小麦栽培品种“丰抗13”和“京红1号”的杂交后代中,发现有多价体出现,这就表明有染色体易位发生。为进一步弄清究竟是哪条染色体发生了易位,我们采用单体测交方法,观察鉴定所有各单体系F_1的花粉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Ⅰ(以下简称PMCs中Ⅰ)染色体构型。从鉴定结果发现,凡2n=42的F_1 PMCs中Ⅰ出现19~Ⅱ 1~Ⅳ,而2n=41的F_1PMCs中Ⅰ的染色体构型不同,单体与易位有关的两个单体系4B和1D F_1 PMCs中的Ⅰ构型中有部分呈现为19个二价体加1个三价体,即19~Ⅱ 1~Ⅲ,没有单价体,而其余各单体系F_1 PMCs中Ⅰ构型则表现为18个二价体,1个四价体和1个单价体,即18~Ⅱ 1~Ⅰ 1~Ⅳ。因此,可以肯定“丰抗13”存在1个染色体易位,其有关染色体就是4B和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