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SV gene transfer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nk DJ  Mata M 《生理学报》2008,60(5):610-616
It has proven difficult to use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small molecules to selectively modulate nocicep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we and others have developed non-replicating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based vectors to treat chronic pain. Subcutaneous inoculation of an HSV vector effectively transduces sensory neurons in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 release of transgene-coded inhibitory neurotransmitters or anti-inflammatory peptides reduces pain-related behaviors in rodent models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and neuro-pathic pain. A phase 1 trial of this therapy in patients is set to begin soon.  相似文献   
2.
罗芳 《生命世界》2014,(3):14-17
疼痛科缘起 临床上,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多为某些疾病或创伤的伴随症状,随着原发疾病的痊愈而缓解。而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本身即是一种疾病,如原发性三又神经痛,除了疼痛症状外,并无其他表现,是一种典型的疼痛性疾病,洽好了疼痛,就洽好了疾病。  相似文献   
3.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极大的负担。其发病机制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常采用多手段联合的方式来治疗慢性疼痛,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介入治疗以及自我管理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甚至同一类型的不同病人其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近年来兴起的跨学科康复计划为慢性疼痛的治疗指明了方向。本文就慢性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0,(17):3401-3402
继发现了抑郁情绪导致大鼠自发痛增强而诱发痛减弱之后,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罗非研究员及其团队又为这一发现提供了新的证据。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无论是否并发慢性疼痛,其对于环境刺激的敏感性都显著低于正常个体。该文章已在线发表于《脑研究》(Brain Research)上。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是一种临床上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然而,对于其潜在的中枢机制还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的相关脑区活动,利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技术观察臂丛神经撕脱后慢性疼痛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选择左侧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行脊髓后根入髓区(DREZ)切开术后疼痛减轻>75%的患者,共5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4天行PET扫描采集数据,同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和焦虑评分.用统计参数图(SPM2)软件分析数据.与术前疼痛状态下相比,术后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的脑区有双侧尾状核,眶额回(OFC)(BA11),对侧扣带下回(BA25)和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域(DLPFC)(BA46/47).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的脑区有对侧丘脑,枕核和同侧项叶(BA7).研究结果提示,涉及情绪、注意和疼痛内在调节的脑区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的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在胸部肺癌手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肺癌手术病人120例,分为3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帕瑞昔布钠处理组(P1组和P2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镇痛,P1此基础上术前静脉用帕瑞昔布,P2组在P1基础上术后加用帕瑞昔布。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吗啡用量、不同时间段VAS和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结果:C组、P1和P2组术中出血量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组出血量最少(p0.05)。C组、P1和P2组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吗啡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P1组和P2组术后6个月时间内疼痛发生率和6个月时间内疼痛发生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PT、APTT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可降低病人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增加凝血功能,减少吗啡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7.
张文宇  蒋萌  陈翎 《生物磁学》2011,(21):4144-4146,4158
目的:探讨肼苯哒嗪对疝修补术后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腹股沟疝患者4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24例,在术前3天至术后4天共7天内接受药物或安慰荆治疗。其中T组每日两次,每次10mg肼苯哒嗪,C组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测量患者术后4天内的平均动脉)Z(MAP)、心率(HR)、NRS急性疼痛评分以及术后3月、6月S—LANSS慢性疼痛评分。结果:T组患者术后MAP明显低于C组(P〈0.05),HR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T组患者在术后3月和6月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肼苯哒嗪可以用于术后患者,对疝修补术后急性疼痛无影响,但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肼苯哒嗪对疝修补术后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腹股沟疝患者4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24例,在术前3天至术后4天共7天内接受药物或安慰剂治疗。其中T组每日两次,每次10mg肼苯哒嗪,C组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测量患者术后4天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RS急性疼痛评分以及术后3月、6月S-LANSS慢性疼痛评分。结果:T组患者术后MAP明显低于C组(P<0.05),HR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T组患者在术后3月和6月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肼苯哒嗪可以用于术后患者,对疝修补术后急性疼痛无影响,但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7选择性高表达在伤害感受性脊髓背根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上,在疼痛电信号的产生、传导和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伤害性感受器上的NaV1.7亦在慢性神经痛和炎症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类遗传性疼痛症(如红斑性肢痛病)与NaV1.7钠离子通道基因SCN9A的某些功能增强型突变相关。最近Cox等首次报道了SCN9A突变将导致人先天痛觉完全丧失,而无痛症患者机体其它功能正常,提示NaV1.7将可能成为有效治疗疼痛而无副作用的一个新靶标。  相似文献   
10.
正疼痛科缘起临床上,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多为某些疾病或创伤的伴随症状,随着原发疾病的痊愈而缓解。而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本身即是一种疾病,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除了疼痛症状外,并无其他表现,是一种典型的疼痛性疾病,治好了疼痛,就治好了疾病。又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也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因为其疼痛剧烈而顽固,有的患者疼痛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