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革胡子鲇上颌须离体标本味觉反应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天澄  黄溢明 《动物学报》1995,41(2):158-166
本实验采用革胡子鲇离体上颌须-传入神经标本,记录传入神经电活动,测定了须部味蕾对动物组织浸提液、氨基酸、酸盐化合物等多种化学刺激的反应。发现某些物质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另外,机械刺激也引起较强的反应。分析传入神经单纤维的记录结果,可将化学刺激引起的味觉反应分为3种单元类型:(1)对精氨酸特别敏感;(2)对柠檬酸和氯化胺有较强的反应;(3)对多种刺激都有一定的反应。实验表明,革胡子鲇的须部味蕾可能是一  相似文献   
2.
唇向低位的上颌尖牙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Begg细丝弓娇治技术中,使用开张垂直曲唇弓推过低位的尖牙向远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钛镍丝唇弓加弹力牵引不可避免地使支抗磨牙前移。本文应用主弓丝配合钛镍丝副弓辅以弹力牵引,矫治唇向过低位上颌尖、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本文报导38例,男性10例,女性28例。年令在11—17岁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上颌窦挤压内提升(OSFE)植骨与不植骨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35例患者,其剩余牙槽嵴高度(RBH)为4~8 mm,共植入43颗种植体。A组16例患者为植骨组,20个种植位点,牙槽骨可用骨高度平均(5.87±1.19)mm,植入人工骨粉后植入种植体;B组19例患者为不植骨组,23个种植位点,缺牙区牙槽骨可用骨高度平均(5.67±1.10)mm,上颌窦提升后直接植入种植体。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完成修复。采用临床检查、X线检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病例的牙槽嵴高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平均约36.7个月的随访期内,A组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20/20),B组中有1枚种植体因咬合力过大及口腔卫生较差脱落,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5.6%(22/23),两组病例的存留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VAS值比较亦相当。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无炎症,种植义齿咀嚼功能良好。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症、准确掌握种植技巧的前提下,RBH在4~8 mm之间的病例无需额外植入骨代替材料即可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简化了手术的操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创伤,节省了手术的时间和费用,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XIVE种植体在上颌外伤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负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前牙区单颗或多颗无法保留的外伤残根拔除后,即刻植入XIVE种植体,并即刻负重修复。种植体扭矩控制在35Ncm左右,初期稳定性良好。平均四到五个月后行永久修复。在植入后1、2、4个月对其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32枚种植体有2枚种植体2周后出现松动,一个月后脱落,其余30枚均在预期时间内形成良好骨性愈合,最终完成修复。结论:上颌前牙区单颗或多颗牙外伤,残根无法保留者,行即刻种植即刻负重修复是可行。早期种植修复有利于减缓牙槽骨的吸收,保留软硬组织的形态,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在约25℃温度下孵化并选用第30~44期的美西螈(Ambystoma mexicanum)胚胎标本,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整体标本免疫染色,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胚胎30期,可观察到鳃神经节短小的鳃神经本干;胚胎35期,已能观察到较明显的部分分支和交通支;胚胎37期,形成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胚胎38期,可观察到舌咽神经的背支、咽头支;胚胎40期,可观察到舌咽神经的鳃裂前支.因而,美西螈鳃神经在胚胎早期遵循祖先型排列的特点,之后随胚胎的发育,出现随鳃器官演化而重新分布的趋势;其舌咽神经基本保持了鳃神经的原始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颌第一磨牙纵折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探索简易而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上颌第一磨牙纵折的发病年龄、性别和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拔除7例,做保存治疗49例。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纵折的多见于39-59岁,男性多于女性,作过髓病治疗的银汞合金充填者最易发生。在保存治疗49例中,随访2-5年,42例成功。结论:掌握适应症,腭侧单根桩核冠,因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是保留上颌第一磨牙折裂值得在基层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需酸蚀和非酸蚀的树脂材料修复上颌切牙缺损的疗效。方法:门诊选择136颗缺损的上颌切牙分别用Dyract复合体(非酸蚀组)和普通光固化树脂(酸蚀组)充填治疗,随访1a,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树脂固位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深龋充填过程中对牙髓刺激性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非酸蚀组显著小于酸蚀组。结论:非酸蚀型树脂材料具有对牙髓刺激小、粘接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膜片修补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425医院疗养区眼耳鼻喉科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间24例上颌窦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其中A组12例患者各采静脉血20 mL制备PRF膜片修补上颌窦瘘,另外B组12例患者采用组织瓣法修补上颌窦瘘,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一期愈合成功率以及6-12月后随访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F膜片修补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而组织瓣修补组中采用带蒂颚粘膜瓣有1例失败,两组间一期愈合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755),随访发现颊侧黏骨膜瓣修补的患者术后口腔前庭沟均有不同程度变浅,而其它修补方法术后前庭沟无明显异常。结论:自体PRF膜片制备简单,用其修补上颌窦瘘效果确切,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于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4例被诊断为广泛性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患者,给予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在再评估阶段,选取由于牙周袋探针深度6 mm或者有根分叉病变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患牙,利用CBCT行术前影像学检测并评估根分叉形态和病变程度。共计20颗上颌第一磨牙被纳入研究,比较术中所见根分叉形态与CBCT影像学测量结果。结果:总的CBCT检查与术中结果所得根分叉病变分度完全一致率为80%,两种方法检测的根分叉结果一致性在颊侧最高,之后依次为远中腭部、近中腭部。CBCT测得的根分叉区垂直骨缺损[(4.29±1.67)mm]与术中直接测量值[(4.67±1.7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BCT测得的骨嵴顶水平根分叉开口宽度为[(4.69±2.48)mm],术中探查为[(5.02±2.34)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测得的根分叉角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为35.9±10.4,术中为37.4±9.5。而根分叉水平骨吸收[(2.31±1.12)mm]与术中测量值[(2.67±1.14)mm],但差异的平均值为0.36 mm。结论:CBCT影像在临床诊断评估根分叉病变的分型和牙周组织的丧失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给予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粘结成功率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疗效良好,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