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发下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0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9例,女451例,平均年龄21.7±3.31岁,其中45例发生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测量上颌后段牙弓间隙,下颌后段牙弓间隙,ANB角,上颌第一磨牙区和上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和下颌第一磨牙区和下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发生率为5.6%,其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归方程: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2.9748 2.0257×上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5372×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0071×ANB角度 0.3785×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0.4897×下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结论第二磨牙正(牙合)与上颌后段牙弓拥挤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ANB角度和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下颌第二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以微种植钉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期间,11例修复空间不足,需要压低因对颌牙缺失而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18~40岁,平均26岁.9位患者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2位患者下颌双侧第一磨牙缺失,上颌磨牙由于对颌牙长期缺失而伸长,咬舍于对颌牙槽嵴黏膜,妨碍牙列修复治疗.利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使用弹力链牵引伸长的磨牙,产生根向压入力.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结果:11例患者伸长的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足够的义齿修复的垂直空间,伸长磨牙平均压入3mm,成功进行了种植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时间平均为6个月.结论:采用微种植钉作支抗,能有效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创造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且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3.
邱伟芳  邓文正  曾冠强  黄汝祥 《蛇志》2010,22(3):238-240
目的应用微钛钉种植体治疗上前牙前突,评价微钛钉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例患者,上牙列前牙区牙齿覆盖在Ⅱ°以上,平均覆盖为8.3 mm。应用微钛钉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间隔,以每侧200g力滑动内收前牙。通过比较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20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8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6 mm,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均未发生显著性移动,均无显著性扭转,种植体保持稳定。结论微钛钉种植体能有效治疗上颌前牙前突,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上颌总义齿基托纵折者临床常见,即使采用“不碎塑料基托”,仍有出现纵折现象。临床上对一些反复纵折病例,采用网状加强后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不同网状加强的效果,本文对四种不同材料的网状加强,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未加强的塑料基托进行对照。材料与方法一、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张少锋等所建立的上颌全口义齿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加以改进,即用90个壳单元模拟义齿基托,用103个杆单元模拟粘  相似文献   

5.
上颌全口义齿基托纵折(以下简称纵折)是长期来临床常见而未解决的问题。作者们各持不同观点,提出各种纵折原因及预防措施。但至今临床上仍常遇纵折病例,尤其一些反复纵折病员,深感苦恼,迫切要求给予解决。为此,对此类老大难问题,有进一步论述的必要,笔者提出以下诸点,供同道研讨。 一、纵折原因:有认为后牙过于排在弓外所致;亦有认为塑料基托过薄所致。但临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正常颌位全口义齿前牙有无正中(牙合)接触的两种设计,进行垂直向(牙合)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上颌基托纵折好发部位的横向拉应力及上颌前部基托下粘膜的垂直向压应力,前牙区无正中颌接触者明显小于有正中颌接触者。因此,作者认为前牙无正中(牙合)接触者可防止上颌基托纵折及减少前牙区牙槽骨过度吸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正确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e Fort I型截骨术与上颌牙根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制订截骨平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上颌牙槽清晰或出土后仍有牙保留的颅骨,在颅骨梨状孔下缘至上颌结节作一连线作为模拟Le Fort I型术式截骨水平,以上颌牙槽缘为标志,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侧上颌各牙的牙槽缘至上述模拟截骨水平的距离及牙槽缘至各牙根尖端的长度,然后计算出上颌各牙根尖至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结果:上颌各牙相对的牙槽缘至Le Fort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逐渐缩小,右侧中切牙为21.09±1.53mm,左侧中切牙为20.96±1.64mm,右侧第二磨牙为14.94±1.52mm,左侧第二磨牙为14.95±1.59mm;上颌各牙根尖至Le Fort I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也逐渐缩小,而两侧尖牙牙根尖距离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49±1.74mm,左侧为4.69±2.14mm,第二磨牙牙根尖距离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65±1.63mm,左侧为4.49±1.89,两侧尖牙牙根尖和第二磨牙牙根尖至Le Fort I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均比较接近。结论:上颌各牙根尖至LeFort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均在4mm以上,根据前牙中尖牙牙根尖的位置和后牙中第二磨牙牙根尖的位置,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水平在13、23(3|3)根尖及27、27(7|7)根尖上方4mm以上,按此平面作截骨水平较为安全,不易损伤牙根。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近中-合面-远中(MOD)洞型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计算机三维实体和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应力分析。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GeomagicStudio7等图像处理软件建立第一恒磨牙的云纹点模型,通过UG软件建立下颌第一恒牙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网格划分,并在MSC.MARC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起包含牙釉质、本质、髓腔以及牙槽骨的精细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将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建立出高精度的下颌第一磨牙MOD洞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MOD洞型采用嵌体修复提供了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口腔科诊疗工作中经常会见到因下颌磨牙长期缺失导致对颌磨牙伸长的情况,这将直接导致对颌磨牙修复空间不足。这种病例需要通过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来获取足够的空间,以利于下颌磨牙的修复。另外,高角和开牙合病例要想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也需要通过压低磨牙来进行垂直向控制,因此压低上颌磨牙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压低上颌磨牙的方法除了牙合垫、高位牵引头帽、手术等之外,还有微种植体支抗,它又称为"绝对支抗"由钛或合金制成,分为自攻型和助攻型。由于创伤小,植入部位灵活,手术简单,压低磨牙效果显著,所以自临床应用以来得到大力推广。因此本文就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磨牙的临床应用、压低效果评价、副作用及防治措施和生物力学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49例正常口腔的龈上和龈下菌斑内的可疑牙周致病菌(SPB)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 49例研究对象男21例,女28例;6~25岁,无龋,无牙周病的健康人。三月内未服用抗生素,未接受任何牙周治疗。定对在右上颌第一磨牙(No.3)的龈上及龈下菌斑。用BHI培养基厌氧培养37℃,4天以后进行细菌菌落计数,转种分离和鉴定。龈上菌斑内SPB的检出率按其高低顺序依次为:二氧化碳噬纤维菌、梭杆菌、消化链球菌、唾液弯曲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优杆菌,溶蚀艾肯氏菌、生疾月形单胞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中依次为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及生疾二氧化碳噬纤  相似文献   

11.
从牙齿结构推断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骏 《人类学学报》1985,4(4):379-384
本文设计了改良的冠室指数公式。用求积仪对91例上颌第一磨牙磨片的釉质、冠部牙本质和髓室的面积进行了测量,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冠室指数与年龄关系的回归方程式:Y=72.32-0.442x(Y为推断年龄,x为冠室指数)。  相似文献   

12.
夏璐  史衍辉  赵堂民  兰赟 《生物磁学》2011,(11):2156-2158
目的:探讨安氏11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倒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模型,以辅助牙体解剖学数字化教学和指导临床根管治疗术。方法:对人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通过Conebeam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影像,将获得的影像定位后利用Mimicsl0.0三维重建软件采集牙釉质、牙本质及髓腔的点数据,然后将采集到的点数据导入到MagicslO.0软件进行面网格化,将网格化后的图像标本进行光滑处理后保存,再次利用MimicslO.0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获得清晰的牙体及根管系统三维立体图像。结果:准确的建立了包含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的三维立体模型。结论:本实验方法建立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模型,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对辅助教学、指导临床根管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牙体解剖教学和口腔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简捷而精确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例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利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前牙过程中增加前牙区不同位置压低力对上颌前后牙的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取图像并结合MIMICS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整体内收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利用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微种植体整体内收前牙过程中,增加前牙区不同位置压低力后前后牙的生物力学效应。结果:增加前牙区压低力后,前牙舌向倾斜移动明显减小,不同位置的垂直向力对前牙的影响不同,第一磨牙在整体内收过程中表现为远中倾斜移动。结论:1增加前牙区压低力能够实现对前牙转矩的有效控制;2增加前牙区的压低力使前牙更趋向于整体移动;3在微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过程实现了较好的垂直向控制。  相似文献   

16.
辛玉芬 《生物磁学》2006,6(1):47-48
目的:探讨下鼻道开窗术替代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慢性上颌窦炎患者32例进行下鼻道开窗术治疗,并与同期进行上颌窦根治术31例比较.结果:下鼻道开窗术组一次手术痊愈率93.7%,上颌窦根治术组一次手术痊愈率93.5%,两组手术效果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u=1.24,u〉0.05).结论:下鼻道开窗术替代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疗效相同,而且具有无面部肿胀麻木及牙齿酸胀等并发症.能够达到上颌窦根治的目的并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畸导萌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正畸导萌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7-25个月(平均20个月)的正畸治疗,38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均完全萌出纳入到正常牙列中,牙齿及牙周组织未见异常,牙齿排列整齐且咬合关系良好,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结论:正畸配合外科手术导萌可有效避免上颌尖牙因埋伏阻生而拔除给患者带来的美观和功能上的缺憾,是一种有效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阶梯重复法在口腔滴蜡塑形实训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级专科口腔医学技术班学生,随机分为验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的示教—练习法,验证组采用阶梯重复法实训教学,内容为中切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四个滴蜡塑形实训项目,实训后进行技能考试,比较两组学生的技能成绩。结果:验证组学生的四项技能成绩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阶梯重复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滴蜡塑形的实训流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分析大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联合鼻内窥镜辅助下拔除低位埋藏智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例大型颌骨含牙囊肿患者,自磨牙或磨牙后区或者磨牙后外侧前庭沟处开窗形成引流通道,在鼻内窥镜下联通各个囊腔并拔除因被囊肿挤压而低位埋藏的第三磨牙,术后以阻塞器维持开窗口并保持日常冲洗治疗,观察术后囊肿大小及囊壁周围骨质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9例含牙囊肿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为100%。术后复查对比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再生,囊腔皆有明显缩小,局部畸形及损伤也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3例均未行II期刮治术,无复发。结论:颌骨囊肿的开窗治疗保留了颌骨的形态及功能,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同时,鼻内窥镜在颌骨大型囊肿中引导连通各个囊腔以及拔除因囊肿移位的牙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上颌牙根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制订截骨平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上颌牙槽清晰或出土后仍有牙保留的颅骨,在颅骨梨状孔下缘至上颌结节作一连线作为模拟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水平,以上颌牙槽缘为标志,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侧上颌各牙的牙槽缘至上述模拟截骨水平的距离及牙槽缘至各牙根尖端的长度,然后计算出上颌各牙根尖至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结果:上颌各牙相对的牙槽缘至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逐渐缩小,右侧中切牙为21.09±1.53 mm,左侧中切牙为20.96±1.64mm,右侧第二磨牙为14.94±1.52 mm,左侧第二磨牙为14.95±1.59mm;上颌各牙根尖至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也逐渐缩小,而两侧尖牙牙根尖距离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49±1.74mm,左倒为4.69±2.14mm,第二磨牙牙根尖距离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65±1.63mm,左侧为4.49±1.89,两侧尖牙牙根尖和第二磨牙牙根尖至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均比较接近.结论:上颌各牙根尖至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均在4mm以上,根据前牙中尖牙牙根尖的位置和后牙中第二磨牙牙根尖的位置,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水平在13、23(3|3)根尖及27、27(7|7)根尖上方4mm以上,按此平面作截骨水平较为安全,不易损伤牙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