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敌百虫对水丝蚓的毒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急性毒性方法测定了被不同浓度敌百虫毒害的水丝蚓(Limnodilus hoffineisteri)半致死浓度(LC50),利用测定酶活性方法检测了水丝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中毒后水丝蚓喂饲的强壮水螅(Hydra robusta)SOD的改变。(1)敌百虫对水丝蚓48 h LC50为3.29 mg/L。敌百虫对水丝蚓SOD活性影响显著(P<0.05):在低浓度1~4 mg/L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但随浓度增加至5 mg/L,SOD活性开始下降。(2)用1~8 mg/L中毒后的水丝蚓依次喂饲水螅,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敌百虫作为重要的杀虫剂或作为防治鱼病的药物,对水丝蚓造成胁迫,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以其为食的动物的生存,以至危害生命。  相似文献   
2.
番茄的耐盐性与耐盐转基因番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土壤盐渍化的日益加剧导致作物大量减产,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耐盐基因转入作物,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番茄是一种栽培广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蔬菜,又是基因工程的模式生物之一,开展番茄耐盐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番茄的耐盐性和转耐盐基因番茄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赵金博  李勇  刘保东  王玥 《植物研究》2008,28(2):151-154
首次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短柄禾叶蕨(Grammitis dorsipila (Christ.)C.Chr.)具代表性的配子体形态发育全过程及各环节的特征,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毛状体、叶绿体、边缘细胞、精子器等,并附特征性结构照片29幅。为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并初步讨论了短柄禾叶蕨配子体特征所体现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强壮水螅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48h水螅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88g/L。说明流失到自然界水域中的碳酸氢钠对水螅等淡水生存的动物造成胁迫,并可致动物死亡。  相似文献   
5.
乌毛蕨科3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乌毛蕨科(Blechnacea)具代表性的3个种,即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 (L.F)Smith)和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 (Hook)J.Sm)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附特征性结构照片37幅。实验结果基本支持秦仁昌主要依据孢子体形态的分类观点。为乌毛蕨科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6.
栽培甜菜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的大孢子发生为蓼型。减数分裂时, 大孢子母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 形成联会复合体, 细胞壁上有胼胝质加厚, 并存在细胞质改组现象。大孢子母细胞减数第1次分裂形成二分体, 2个细胞均被较厚的胼胝质壁包裹。合点端的二分体细胞中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和质体的形态正常, 表明完成了再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 珠孔端的二分体细胞在减数第2次分裂前(或分裂的过程中)退化, 合点端的细胞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2个细胞, 形成三分体。三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体积较大, 发育成单倍体的功能大孢子。  相似文献   
7.
栽培甜菜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的大孢子发生为蓼型。减数分裂时,大孢子母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形成联会复合体,细胞壁上有胼胝质加厚,并存在细胞质改组现象。大孢子母细胞减数第1次分裂形成二分体,2个细胞均被较厚的胼胝质壁包裹。合点端的二分体细胞中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和质体的形态正常,表明完成了再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珠孔端的二分体细胞在减数第2次分裂前(或分裂的过程中)退化,合点端的细胞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2个细胞,形成三分体。三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体积较大,发育成单倍体的功能大孢子。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蛇类物种多样性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鹏 《四川动物》2006,25(2):320-323
通过多年的野外调查和采集,共在黑龙江省31个县(市、区)获得蛇类标本592号.结合有关资料记载,证实黑龙江省蛇类隶属2科6属11种,约占我国蛇类总数的5.42%,均属于古北界物种,与国内其他省相比黑龙江省蛇类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种群数量较少.建议加强对蛇类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蛇类资源.  相似文献   
9.
白条草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complex method),对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5-羟色胺细胞较其他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更为广泛,整个消化道中(即从食管到直肠)均有分布,其分布密度高峰位于幽门。食管、回肠和直肠未检测到生长抑素细胞,生长抑素细胞在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总体来说生长抑素细胞的分布在胃部较高而在小肠部较低。胃泌素细胞和胰多肽细胞分布在小肠,均在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最高。胰高血糖素细胞在胃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十二指肠、空肠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P-物质细胞仅分布于幽门部。6种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它们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上皮细胞基部。内分泌细胞的密度分布与其食性、食物组成和生活环境有关,它们的形态与其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5-HT抗血清,以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消化道内5-HT免疫反应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5-HT阳性细胞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细胞分布密度呈波浪式,食管、胃幽门部和回肠是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5-HT阳性细胞的形态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其中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广泛分布于上皮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有时可见于固有膜内。因此作者认为5-HT阳性细胞具有内、外、旁分泌三种作用途径并且它的密度分布可能与其食性、生活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