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1.
目的探究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其感染高危因素,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行胃肠道手术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同时检测感染与非感染患者肠道菌群情况,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中感染18例(16.98%),共分离出病原菌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17%(12/23),以大肠埃希菌(34.78%,8/23)为主;革兰阳性菌占43.48%(10/2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6.09%,6/23)为主;真菌占4.35%(1/23)。感染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肠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未感染患者(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急诊手术、普通手术室、参观手术人数3人、手术时间2 h、接台手术均为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较高,同时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衡。重视患者高危因素对提高患者手术效果,调整肠道菌群失衡和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石症的临床表现,以及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老年胆石症的临床特征,总结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357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胆石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34例(A组),经腹胆囊切除术172例(B组),根据是否行胆总管探查分为术中未行胆总管探查58例(B1组),术中行胆总管探查114例(B2组),经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51例(C组).针对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胆石症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多以腹痛为主,但疼痛不剧烈,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的辅助.C组手术时间较长,与A组、B1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住院时间相较A、B1、B2组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B2组(P<0.05),C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B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A、B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胆石症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支持,应积极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于不同的人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治疗可使高龄胆石症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小鼠肝部分切除模型是在经典的大鼠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小鼠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完善,快速、可靠、重复性高的小鼠模型得以建立。因为成本较低,且存在大量为研究肝切除后肝再生的转基因小鼠,小鼠已经成为研究肝再生的重要动物模型。肝再生的调控相当复杂,且不是由单一因素控制的,因此需要多种类的转基因小鼠进行肝切除后肝再生研究来明确各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的确切作用与机制。通过小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研究,目前已证实的参与调控肝再生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有:肝再生增强因子(AL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去甲肾上腺素(NE)、卵泡抑素(FS)、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单个结肠细胞的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1aser micmdissection)从冰冻切片上将单个结肠细胞切下,提取总RNA,将RNA逆转录成cDNA,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检测mRNA的表达。结果:在显微镜下用紫外激光显微切割机,将单个结肠细胞成功切下,提取RNA后,逆转录成cDNA,经过巢式RT—PCR扩增后,扩增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清晰可见。结论:联合应用激光显微切割和巢式RT—PCR可以检测单个结肠细胞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成素养蛋白2(Angptl-2)表达水平及其与骨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2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包括Luminal A型50例、42例Luminal B型(HER-2阴性)42例、HER-2过表达型16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20例,并分析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IGFBP-3、Angptl-2表达水平;随访24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血清IGFBP-3、Angptl-2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TNBC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相比,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IGFBP-3表达水平较低,Angptl-2表达水平较高(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3.46%、38.46%、23.08%、25.00%。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IGFBP-3、Angptl-2均是影响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GFBP-3异常高表达提示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而Angptl-2表达水平与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呈正相关性(P<0.05)。针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预测中,血清IGFBP-3、Angptl-2、IGFBP-3+Angptl-2均呈现AUC>0.75。结论:血清IGFBP-3、Angptl-2可作为HER-2过表达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同时还可根据血清IGFBP-3、Angptl-2表达水平预测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黄聪  黄毅  王凯  石欣 《生物磁学》2011,(8):1591-1593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与许多前致癌物和致癌物的活化有关。CYP450是目前肿瘤研究中新的热点之一。深入研究CYP450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对肿瘤防治有积极作用。现就近年来CYP450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与许多前致癌物和致癌物的活化有关。CYP450是目前肿瘤研究中新的热点之一。深入研究CYP450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对肿瘤防治有积极作用。现就近年来CYP450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