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别构建气虚血瘀证大鼠和红花注射液给药处理后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比较并分析,筛选出红花能够治疗气虚血瘀证的关键基因群,并推测其起治疗作用的基因组调控机制。方法: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给药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疲劳游泳和饥饿饲养处理。造模一周后,给药组尾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100mg/kg/d),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进行两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检验血流变指标并评价造模情况;另抽取足够的血分离mRNA并逆转录杂交基因芯片;扫描信号分析确定受红花注射液调控的基因;并通过基因数据库查询相关基因功能,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初步探讨红花作用的机制。结果:两周后经过检验和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在不同切率下的全血粘度增加,并且其体征表现出虚弱和瘀血的状态、体重下降,确定造模成功;给药组大鼠则相对于模型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和状态有所改善,确认药物有疗效。在差异基因的比较中,空白组相对于给药组上调基因252条,下调基因54条;给药组相对于模型组上调基因196条,下调基因32条;两次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6条相同基因,这些差异基因涉及到炎症损伤、免疫调节反应等方面。结论:红花注射液对于气虚血瘀证有治疗作用,在基因层次上是通过抗炎症损伤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合格的“专职”临床药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瑛  冯娟  赵培西  田云  乔逸  文爱东 《生物磁学》2011,(23):4598-4600,4594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阶段,结合我国临床药师的发展现况,认为培养专科临床药师切实可行,更利于我们药师和医院的同步发展,并探讨其工作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六大方面,以及考核标准的六大方面;最终达到临床药师、医师、护师组成和谐团队,真正为患者提供最好的药学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黄酸和迷迭香酸单用及配伍通过抗凋亡对5/6肾切除(5/6Nx)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肾切除手术制作慢性肾损伤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酸(150 mg/kg/day)治疗组、大黄酸(75mg/kg/day)+迷迭香酸(75 mg/kg/day)治疗组和迷迭香酸(150 mg/kg/day)治疗组。给药1个月后处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TUNEL染色和测量肾组织中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和迷迭香酸单用及配伍都可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P0.05)水平,改变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和抑制肾脏细胞凋亡,且配伍的效果优于单用。结论:大黄酸和迷迭香酸配伍发挥肾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其作用机制与抗凋亡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伊伐布雷定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研究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电喷雾电离源选择性正离子峰检测。测3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的体内血药浓度,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伊伐布雷定在0.101-101 n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最低检测浓度为0.101 ng·mL-1。高、中、低浓度的方法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3.2%、86.6%、87.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LC-MS/MS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简便,适用于盐酸伊伐布雷定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丹参-丹皮活性成分治疗脑卒中的潜在分子机制。首先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丹参、丹皮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CTD、TTD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脑卒中相关靶点。然后将药物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借助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利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其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网络中的关键靶点及对应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丹参-丹皮成分作用于脑卒中的靶点67个,GO分析显示其主要参与脂多糖应答,细菌来源的分子反应,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共得到149条通路(P<0.05),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对应靶蛋白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综上,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丹参-丹皮治疗脑卒中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挖掘其药效成分和临床扩大使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竹节参皂苷Ⅳa(CHS)对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建立胰岛β细胞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HS给药低、中和高剂量组(25、50和100μM)。MTT法检测CHS对胰岛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CHS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试剂盒检测Caspase 3和细胞色素c的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Akt、m TORC1、S6K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使INS-1细胞存活率降低,胰岛素释放减少,同时Caspase-3,细胞色素c,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CHS可以明显逆转这一趋势(P 0.05)。此外,CHS可剂量依赖性的促进Akt,m TORC1和S6K磷酸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CHS保护胰岛INS-1细胞的作用及对m TORC1和S6K磷酸化的作用被si Akt抵消。结论:CHS可以对抗胰岛β细胞的糖毒性,降低胰岛INS-1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释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的抗氧化作用及胃保护效果。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生理盐水5 mL/kg),模型组(吲哚美辛48 mg/kg),西咪替丁组(100 mg/kg),低剂量AKBA组(100 mg/kg),高剂量AKBA组(200mg/kg)。预给药1小时后,用吲哚美辛(48 mg/kg)灌胃造模,评价溃疡指数(UI)、胃内容物酸度(p H)、胃壁黏液量(GWM)、前列腺素E2(PGE-2)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量。结果:(1)与造模组相比,AKBA高剂量组(P0.05)与西咪替丁组(P0.001)显著降低了吲哚美辛诱导的胃粘膜损伤,AKBA低剂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KBA与西咪替丁均显著升高胃内容物p H(P0.001)(AKBA低剂量组P0.05),增加GWM含量(P0.001);(3)与造模组相比,AKBA及西咪替丁组均显著增高PGE-2及NO含量(P0.001);(4)与造模组相比,AKBA及西咪替丁组均显著增高SOD活性(P0.001)(AKBA低剂量组P0.05)及CAT活性(P0.001)并降低了MDA含量(P0.001);(5)与造模组相比,AKBA高剂量组及西咪替丁组促进Nrf2及HO-1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AKBA有较好的胃保护效果,同时可以通过升高GWM、降低胃内容物p H,升高NO含量,阻止PGE-2的降低,同时恢复SOD、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促进Nrf2及HO-1的表达发挥胃黏膜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DHI)入血后5个主要成分的促血管新生活性。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正常培养体系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评价。细胞和鸡胚分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HI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丹酚酸B组、丹参素组,原儿茶醛组和迷迭香酸组。MTT法检测HUVEC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法测定HUVEC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显微镜下计数鸡胚CAM给药区域新生血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V/V)DHI及相应浓度的各单体均能显著增加HUVEC的增殖(P0.01),并促进HUVEC中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A,b FGF,HGF的表达(P0.05,P0.01);而50%(V/V)DHI及相应浓度的各单体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鸡胚CAM给药区域新生血管数;两个筛选模型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丹参素均呈现一定的作用优势。结论:DHI入血后的5个主要活性成分都有促血管新生作用,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丹参素活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常瑛  冯娟  赵培西  田云  乔逸  文爱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3(23):4598-4600,4594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阶段,结合我国临床药师的发展现况,认为培养专科临床药师切实可行,更利于我们药师和医院的同步发展,并探讨其工作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六大方面,以及考核标准的六大方面;最终达到临床药师、医师、护师组成和谐团队,真正为患者提供最好的药学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黄芪红花配伍是否通过调节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促进血管新生保护大鼠脑缺血损伤。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对照组(Sham组,n=12),模型组(MACO组,n=12),黄芪红花40:1组(n=12),20:1组(n=12),5:1(n=1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尼龙线栓法制作,连续给药21d后,评价神经功能学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质区的微血管密度,采用RT-PCR法检测皮质区VEGF m RNA和Cav-1 m 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定皮质区VEGF和Cav-1的蛋白表达。结果:连续给药21d后,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有所降低,3个不同比例的黄芪红花组的神经功能学评分降低最为明显(P0.01),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P0.01),微血管密度、VEGF和Cav-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黄芪红花配伍可能通过调节Cav-1/VEGF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的血管新生,从而减轻脑缺血损伤,且最佳的配伍比例为黄芪红花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