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红角鸮(Otus sunia)广泛分布于东亚和南亚。2012和2013年的两个繁殖季节,在江苏省南京大学浦口校区通过红外摄像观察记录了红角鸮的摄食及育雏行为,统计了亲代红角鸮育雏食物的种类、育雏的时间和次数。以1 h为一个时段,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Student-Newman-Keulsa多重比较法分析各时段之间育雏频次的差异。亲鸟育雏的食物大部分为直翅目(62%)和鳞翅目(18%)昆虫,以及非昆虫类的无脊椎动物,如蜘蛛(8%)和唇足动物(7%),红角鸮也捕食小型陆栖脊椎动物例如田鼠、壁虎等育雏,但比例甚低(3%)。红角鸮育雏节律较为明显,亲鸟主要集中在夜间外出觅食,但在白天也有觅食行为。夜间共有三个育雏高峰,分别为日落之后的19:00~20:00时和21:00~22:00时以及日出之前的04:00~05:00时。  相似文献   
2.
猪瘟病毒NS3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初步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方法从携带猪瘟病毒兔化弱毒(Hog cholera lapinized virus,HCLV)全长基因组cDNA的质粒pPOHCLV中扩增到长度为2000bp左右NS3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成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NS3。将pETNS3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进行优化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NS3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大小约95kD。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重组蛋白NS3具有免疫原性。采用Ni+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得到重组蛋白NS3(90%)。以纯化的重组蛋白NS3为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CSFVNS3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221份不同猪群和年龄猪的血清样品。检测结果与IDEXX公司CSFV-Ab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阳性符合率为83.33%,阴性符合率为89.38%,总符合率为86.43%。30份存在差异的血清样品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FA检测结果与NS3间接ELISA和IDEXX公司CSFV-Ab检测试剂盒符合率分别为56.67%和43.33%。  相似文献   
3.
社会玩耍行为是灵长类动物的常见行为类型之一,作为种群数量最大的非人灵长类之一,猕猴(Macaca mulatta)的社会玩耍行为是它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研究利用红外摄像技术,对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猕猴冬季社会玩耍行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记录了每一回合玩耍行为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参与对象年龄、参与个体数以及玩耍行为类型等行为参数。在持续10 d的视频中,共记录到猕猴的社会玩耍行为7 496次,其中触摸和抓打4 018次,追逐1 012次,撕咬和摔跤671次,其他53次,以及各种玩耍行为组合1 742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猕猴的社会玩耍行为节律明显,两个玩耍高峰分别为08:30~09:30时和10:30~11:30时。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Mann-Whitney U两两比较法,发现参与个体数和玩耍行为类型对社会玩耍持续时间影响显著,在玩耍过程中,参与个体数越多,社会玩耍持续时间越长;组合类型的持续时间最长,其次是撕咬和摔跤,再次是触摸和抓打,最后是追逐。0~3岁的少年个体在玩耍行为中更常采用触摸和抓打类型,而亚成年及成年个体则倾向于选择追逐类型。该研究量化了猕猴社会玩耍行为的类别和影响因素,为动物园的猕猴管理和动物福利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研究目前局限于外在机制,旨在探讨其克隆生长对灌水强度的响应规律及其激素调控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大,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先升后降,IAA(吲哚-3-乙酸)、ZR(玉米素核苷)、GA_3(赤霉酸)含量及其与ABA(脱落酸)的比值先升后降而ABA含量先降后升。同时,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与IAA、ZR、GA_3含量以及IAA/ABA、ZR/ABA、GA_3/ABA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灌水强度过小或过大,IAA、ZR、GA_3含量以及IAA/ABA、ZR/ABA、GA_3/ABA低而ABA含量高,克隆生长潜力受到抑制,种群以分株小、数量少(分布稀疏)、扩散(水平根延伸和分枝)能力弱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种群早衰概率高;灌水强度适宜,IAA、ZR、GA_3含量以及IAA/ABA、ZR/ABA、GA_3/ABA高而ABA含量低,克隆生长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种群以分株大、数量多(分布密集)、扩散能力强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聚集型"、种群稳定性高。随着灌水强度过小-适宜-过大的连续变化,中国沙棘通过改变激素状况调控克隆生长,从而形成与灌水强度相适应的克隆生长格局连续体"游击型-聚集型-游击型",种群稳定性呈"低-高-低"的连续变化过程。由此可见:灌水强度诱导内源激素发生改变,激素特征调控克隆生长格局,克隆生长格局决定种群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弱冬性小麦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暖正在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研究某一区域一定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可以使人们科学认识当地气候资源,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本文以黄淮海地区弱冬性小麦为例,利用DSSAT中的CERES-Wheat作物生长模型研究上世纪后40年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得出几点主要结论:气候变化对弱冬性小麦发育期影响不大,而对产量影响较大;灌溉能极大地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病例回顾,明确宫颈微浸润腺癌需要彻底外科治疗的病变范围。方法:46例因患宫颈微浸润腺癌(浸润深度小于或等于5mm)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同一位病理专家确定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宽度、有无淋巴管间的浸润、肿瘤边缘状况、宫旁状况以及是否有结节状的转移。病变分级参照FIGO(2009)的标准。结果:46例患者按照现行的FIGO分期标准,34例ⅠA1期,12例ⅠA2期。治疗方式主要有宫颈锥切、单纯全子宫切除、全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广泛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31例广泛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没有发现宫旁浸润。34例行淋巴结清扫的病人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平均随访8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关于微浸润腺癌的处理仍旧有争议,相对于微浸润宫颈鳞状细胞癌而言,传统的治疗宫颈微浸润腺癌彻底外科治疗更多一些。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宫颈为浸润癌基质浸润深度小于3mm或者FIGOIA1期的患者,简单的全子宫切除足够,不需要淋巴结清扫、广泛的子宫切除和卵巢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七粉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胃水负荷模型,采用代谢笼法考察不同剂量三七粉对模型大鼠的利尿作用;测定Na~+、K~+、Cl~-排出量,研究其相关机理。结果:三七粉高剂量组灌胃给药后,第2 h到第5 h能显著增加大鼠的排尿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给药后第6 h以后基本无利尿作用。三七粉高剂量增加尿液Na~+、Cl~-排出(P0.01),减少K~+排泄,抑制了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排泄。三七粉高剂量能明显升高大鼠尿液pH值(P0.01),其对pH值的影响效果与氢氯噻嗪、金钱草颗粒的影响效果相近。结论:三七粉具有明显利尿作用,能显著提高胃水负荷模型大鼠尿量,其机制可能与三七粉影响了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行子宫切除保留卵巢与未进行子宫切除绝经前妇女的卵巢功能,评估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早衰风险.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04~2007年收治的120例因患女性生殖系统良性疾病接收全子宫切除保留双侧卵巢的妇女为手术组,及135例未行子宫切除的绝经前妇女为对照组,每年对纳入对象进行血清检测以及问卷调查,详细记录数据4年.以血清FSH>40 U/L为发生卵巢功能衰退,以危险率描述发生卵巢功能早衰的风险,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全子宫切除保留双侧卵巢的妇女中有20例(16.67%)发生卵巢功能早衰,对照组有15例(11.11%)发生卵巢功能早衰,具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发生卵巢衰竭的HR值1.92 (95% CI 1.29~2.86,P<0.01),其中单纯子宫切除的患者发生卵巢衰竭的HR值1.74 (95% CI 1.14~2.65,P<0.05),全子宫并附带单侧卵巢切除的妇女发生卵巢早衰的HR值2.93 (95% CI 1.57~5.49,P<0.01).结论:绝经前子宫切除可能增加发生卵巢功能早衰的风险,但其导致卵巢功能早衰的原因尚不明确,手术或子宫基础疾病均可能参与了卵巢功能早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一种由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适量蛋白质及营养素组成的配方饮食。传统上KD主要用于癫痫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KD对神经系统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KD不仅在Dravet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和葡萄糖载体蛋白Ⅰ型缺陷综合征等有较好的疗效,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创伤性颅脑损伤及脑胶质瘤等也具有明显的改善症状的作用。KD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的神经保护机制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抗细胞凋亡、维持能量供应、调节去乙酰化酶活性等。本文综述了KD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