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彦 《蛇志》2013,25(2):205-207
卵巢功能早衰(pro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简称卵巢早衰,是指卵巢在预期绝经的年龄之前发生的卵巢功能终止,一般是指40岁之前妇女出现的伴有高促性腺激素及低雌激素水平的闭经,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和不孕.POF可危害妇女健康,导致系列生殖内分泌及健康问题,患者丧失生殖能力、生殖器官萎缩,而长期低雌激素可增加骨质丢失、患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国内报道POF发病率为1%~3.8%[1],国外报道为1%[2].近年来,POF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对POF病因学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资料的积累,人们逐渐意识到POF是一种病因复杂,且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疾病[3].由于POF有一个较长的和不断变化的临床过程,因此,目前使用的"POF"的术语存在局限性,不能体现疾病的进展性和多样性.许多该领域的学者认为应抛弃"卵巢早衰"一词,而推荐使用"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概念[4].现将卵巢功能早衰的病因及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阴道炎又称萎缩性阴道炎,是卵巢功能衰退时体内雌激素相对不足在阴道局部的突出表现,常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此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盆腔放疗后、长期闭经、长期哺乳等均可引起该病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近年来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配合雌三醇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OXA10基因在卵巢中颗粒细胞的表达及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2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和32例卵巢功能正常(Non-PCOS)妇女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中HOXA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COS妇女黄素化颗粒细胞中HOXA10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均低于Non PCOS妇女(P<0.01,P<0.05).结论 HOXA10基因在卵巢中有表达,PCOS妇女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HOXA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on-PCOS妇女,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PCO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子宫手术方案对生育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生育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在术前1d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静脉采血5 m L,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促卵泡激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不同年龄与手术方案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水平。结果:术后患者的FSH及E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者手术后的血清AMH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方式中,子宫切除术(子宫全切及广泛性子宫切除)后患者血清AMH显著低于术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途径中,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血清AMH显著低于术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岁患者在接受子宫手术时可能会影响其卵巢储备功能,而子宫全切、广泛性子宫切除以及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林蛙卵酶解液对去卵巢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子宫内膜形态的作用,确定林蛙卵的功能价值,一定时间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林蛙卵奠定基础。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模拟更年期绝经妇女模型,灌胃林蛙卵酶解液后处死,检测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的变化,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并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形态。结果显示,对大鼠进行卵巢摘除,灌胃林蛙卵酶解液后,与模型对照相比,体重,血清中TG、TC、LDL-C含量和ALP、ALT及AST水平显著下降,HDL-C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子宫、卵巢切除术式对兔术后早期内分泌激素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成年雌兔随机分为5组,Ⅰ组:单纯子宫全切除组;Ⅱ组:子宫全切+单侧卵巢切除组;Ⅲ组:子宫全切+双侧卵巢切除组;Ⅳ组:双侧卵巢切除组;Ⅴ组:对照组。测量术前、术后1、2、3个月的体重、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K)和骨密度(BD)。结果术后第2、3个月,Ⅲ组、Ⅳ组出现烦躁不安和体重减轻的实验兔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术后第2个月,Ⅱ组E2浓度(17.66±6.06)pg/mL,显著降低,术后第3个月,血钙增高(3.86±0.11)mmol/L,第2椎骨骨密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Ⅱ组术后第3个月PTH增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Ⅳ组术后第2个月起,E2、PTH、血钙、ALT和B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变。结论子宫切除术会影响雌兔内分泌的变化,只保留单侧卵巢时不能维持相应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胶原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采用RT-PCR和Gel-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别检测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的活性,免疫组化观察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量.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约26.3%,pro-MMP-9活性明显提高(P<0.05),应用雌激素治疗后Ⅰ型胶原mRNA表达较卵巢切除组增加34.1%,pro-MMP-9活性的增加明显降低.卵巢切除后骨组织MMP-9明胶酶活性明显提高,应用雌激素后MMP-9明胶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表明骨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和pro-MMP-9活性升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雷声云  吕海利  郑春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1):1313-1316, 1325
目的探究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的改变。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组织学确定的健康子宫者60例(N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0例(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5例(HSIL组)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57例(CSCC组),PCR测定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PCR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测定各组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结果HSIL组、LSIL组及CSCC组高危HPV与NC组比较阳性率显著升高,CSCC组(98.24%)显著高于HSIL组(72.73%)和LSIL组(5.8%),HSIL组显著高于LSIL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SIL组、HSIL组及CSCC组中与NC组比较显著升高的基因比例为C/C型,CSCC组C/C型基因比例为70.18%,HSIL组(58.18%)C/C型基因比例显著高于LSIL组(0.18%)(P<0.05)。与HPV阴性比较,C/C型基因比例在HPV阳性中显著升高(P<0.05)。通过调整年龄因素,C/G基因型HPV感染风险上升到3.120(95%CI:0.847~4.995),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3.876(95%CI为0.935~5.336);C/C型基因HPV感染风险上升到3.574(95%CI为0.893~4.912),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5.137(95%CI为0.967~5.776)。结论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HPV易感性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云根 《蛇志》2010,22(2):159-159
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巢的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作用,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卵巢中残存的卵泡虽然也有发育,但并不排卵。子宫内膜腺体在长期雌激素的作用下呈持续性的增生反应,当雌激素水平出现较大波动时,子宫内膜就不完整的脱落,发生不规则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伊曲康唑预防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EBSCO、万方和清华同方数据库,时间从1981年1月~ 2013年7月,收集有关对艾滋病患者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应用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统计合并效应量,得出合并后的RR值及其95% CI值.结果 共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可以明显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总体真菌感染率,RR =0.54 (95% CI:0.44 ~0.67),P<0.05;而侵袭性真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38(95% CI:0.13~1.10),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14 (95% CI:0.79~1.65),P>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可以明显降低总体真菌感染率,目前对侵袭性真菌感染并未显示有预防效果.对于艾滋病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需要仔细评估,要根据不同疾病阶段的真菌感染率制定不同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