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本刊始终关注着,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围绕人,山、水、林、田、湖、草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跨学科视角,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科考和社区调查活动,不断加深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为了清晰地回眸这一过程,特从近10多年来出版的期刊中,选取摘编了30位专家学者的相关观点。我们将不断深化对"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以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安全问题,以追求建设绿色家园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更有效地推动"人与生物圈"计划在我国的实施,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株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海拔梯度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亚高山带(3700 m)、高山带(4300 m)和亚冰雪带(5000 m 以上)3 个海拔常见的双子叶草本、禾草和莎草3 种功能型57 种草本植物单株植物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来检验假设:随海拔升高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部分, 特别是地下储存器官, 以利于萌发再生和抵御高寒环境胁迫. 结果基本验证了这一假设, 但不同器官分配存在一定差异. 随着海拔升高地上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 亚高山带植物分配给储存器官的生物量比例((7±2)%)显著低于高山带((23±6)%)和亚冰雪带((21±6)%), 而分配给叶的生物量比例随海拔升高变化不大. 从亚高山带到亚冰雪带, 茎、花的生物量分别下降45%和41%, 细根的生物量却升高86%和102%.随着海拔的升高, 双子叶草本、禾草比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均减小, 莎草则呈现相反趋势, 3种功能型植物叶面积比、叶根比随海拔升高降低而细根生物量增加. 高山植物生物量分配随海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上繁殖器官的降低和地下细根增加, 而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比较稳定,表明高山植物通过稳定光合器官的投入和增加细根的吸收表面积, 以补偿高山低温和养分限制环境下的碳供给和养分吸收. 与双子叶草本和禾草相比, 莎草类植物在高海拔地区, 叶、根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对其获取资源更加有利, 细根生物量在高山带显著升高是对莎草菌根形成能力弱的一种补偿. 相似文献
4.
"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长期支持的综合性计划之一。它的正式启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MAB计划的产生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充分的准备,是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在总结上世纪60年代开展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的、雄心勃勃的政府间生态学研究计划,在推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热点和存在较多争议的领域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的观点,特别是引起诸多争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各项服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使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本身就缺乏严格的标准,同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的尺度转换问题,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容易出现重复计算;二是由于经济学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标往往需要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每一种生态系统服务通常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间缺乏可比性;三是由于生态系统不同于经济系统。有时用经济学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估时往往很难反映出自然系统的价值,特别是当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随着时间和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差异。今后的研究应当着力于上述困难的解决,以便使生态系统的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可信,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禁牧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禁牧对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自由放牧和不同时间(1987、1997和2003年)禁牧的典型草原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禁牧并未使典型草原的主要物种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但使物种的相对重要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优势种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禁牧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提高典型草原的物种多样性,但随着禁牧时间的延长,典型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都表现出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相同的禁牧或放牧条件下,水分条件较好的典型草原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可见,合理的禁牧时间与优越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典型草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下降可能是人为干扰与干旱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校园植物能反映校园植物多样性水平。为了研究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种子植物属组成的相似性,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等6所位于东北地区的高校中的校园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北方极为常见的两个科:菊科(Aster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研究其属组成的差异性与相似性。结果表明,6所高校校园种子植物属间相似性较高。菊科属的组成在各高校间差异性显著,蔷薇科属的组成在各高校相似性高。校园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与校园面积、校园所处位置相关。本研究旨在为东北乃至其他地区高校校园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其他高校校园植物调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全面认识与正确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本文探讨了其概念、表现形式及其计量方法,认为:1)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随着人们对森林水文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扩大,因此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概念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2)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广义)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影响降雨和净化水质等,不过其具体表现形式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尺度有关;3)目前森林拦蓄降水功能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土壤蓄水能力法、水量平衡法、年径流量法和多因子回归法等8种,不过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