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类承载力研究面临的困境与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在自然生物种群数量动态基础之上的承载力理论,当其应用于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时,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困惑.总结了人类承载力研究在理论基础、调控机理和估算方法3个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与困境,指出在理论基础方面人类承载力的客观性一直是生态学界和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在调控机理方面,现有的承载力研究尚不能解释人类经济社会增长不符合Logistic增长规律的因素和机理;在估算方法方面,现有的人类承载力估算方法还不能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通过广泛收集和吸纳生态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环境考古学等诸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承载力的社会属性和承载力研究思路上存在的偏差是承载力研究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承载力研究困境的研究思路和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分析血浆miR-106b、miR-146a表达特点及其与脑电图参数、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凋亡分子的相关性以及诊断癫痫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癫痫患儿75例作为癫痫组,检测受试者血浆miR-106b、miR-146a表达,外周血Th17细胞占比、血清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Bcl-1)、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Survivin、半胱氨酸天冬酰胺酶(Caspase-3)水平和脑电图参数α、β、 δ、θ波功率。分析miR-106b、miR-146a与Th17细胞占比、Bcl-1、Bax、Survivin、Caspase-3以及α、β、 δ、θ波功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06b、miR-146a诊断癫痫的价值。结果:癫痫组血浆miR-106b、miR-146a表达、Th17细胞占比、Bax、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α波功率、θ波功率、Bcl-1、Surviv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106b、miR-146a表达与Th17细胞占比、Bax、Caspase-3呈正相关(P<0.05),与α波功率、θ波功率、Bcl-1、Survivin呈负相关(P<0.05)。联合miR-106b和miR-146a诊断癫痫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5,高于单独miR-106b和miR-146a诊断的0.884、0.835。结论:癫痫患儿血浆miR-146a、miR-106b表达增高,miR-146a、miR-106b高表达与脑电图异常、Th17细胞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有关,miR-146a、miR-106b有望成为癫痫诊断的新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检测极端环境分离出的真菌拮抗临床病原真菌的活性.方法 选用极端环境分离出的24株真菌菌株上清液及菌丝体的提取液,来进行临床病原真菌(孢子丝菌和犬小孢子菌)的拮抗试验,采用M38-A2产孢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和E-test纸片扩散法.结果 抑菌圈直径≥1.0 cm,具有较强拮抗孢子丝菌活性的极端环境真菌有8株;抑菌圈直径≥2.0 cm,具有极强拮抗犬小孢子菌的活性的极端环境真菌有1株.两种临床菌株的拮抗试验,90%的拮抗结果相一致.结论 70%极端环境真菌菌株上清液及菌丝体提取液具有拮抗临床病原真菌孢子丝菌和犬小孢子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34.
板栗干腐病研究:Ⅱ.症状及病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板栗干腐病症状及病原的研究结果表明:1.板栗干腐病主要发生于种仁上,其病斑大小、质地不一。按色泽可分为褐、黑、白、灰、黄五类。果实其它部位也偶有症状产生;2.此病为多种真菌复合侵染所致。主要的致病菌有Phoma、Phomopsis、Dothiorella、Gloeosporium和Cytospora等属真菌,另有十余种弱寄生及腐生菌有时也混合发生。  相似文献   
35.
生态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1996北京国际生态工程会议综述李文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012)1996国际生态工程会议于1996年10月7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国际生态工程学会、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36.
中国云冷杉林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文华  罗天祥 《生态学报》1997,17(5):511-518
基于全国1006块样地资料,从宏观上阐明了我国云冷杉林物生产力的格局规律,建立了联系叶面积指数分布规律和地植物学知识的生物生产力热相关模型与地理分布模型。在温度和降水分布空间上,云冷杉林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格局呈现一种复合曲面的函数关系,即随着温度升高,林分生产力呈指数递增,其递增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在正常分布范围内,云冷杉面积指数随温度变化呈递减函数关系。这可能是针叶的适光变态以及云冷杉林适  相似文献   
37.
日本的自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由4个大岛和3900个小岛组成。从地质演化来看,过去日本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2500万年前开始与大陆分开,到100万年前第四纪时全部分离,这对动植物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明显的影响。 日本的山地占国土面积的70%,主要为森林所覆盖。农地占国土面积的14%。在农村人口稀少,工业活动不多,仍保留传统农业社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多种原因(如山地地形、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经济政策等),使得日本的大部分国土仍然被天然或次生林所覆盖,野生动植物也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6000种,哺乳动物118种,鸟类665种,两栖类动物59种,爬行类动物87种,鱼类200种,已鉴定的昆虫有10万种。日本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地质历史原因造成的。在新第三纪(约2500万年以前),日本本土开始与欧亚大陆分离,其大部分则是发生在100万年前的第四纪。由于长期的隔离,有些种进化成为独特的种并具有其独特的生活状态,成为许多当地特有种和孑遗种。  相似文献   
38.
陕北黄土高原文冠果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地区生物质油料能源首选树种,陕北黄土高原次生林区是其主要分布地域之一。通过黄土高原森林区和森林草原区32块文冠果群落标准地调查,对该区域文冠果林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冠果在森林区既可以形成小乔木林,也可以形成灌木林,而在森林草原区只有灌木林。标准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7种,隶属27科65属。乔木林乔木层以油松、文冠果为主,灌木层以狼牙刺、黄蔷薇、葱皮忍冬等占优势,草本层野菊、铁杆蒿、长芒草、披针苔草等占优势;灌木林灌木层以文冠果、狼牙刺、荆条等为主,草本层阿尔泰狗哇花、白草、披针苔草、铁杆蒿等占优势。群落丰富度指数(S)乔木林21.2±4.8,森林区灌木林21.7±5.7,森林草原区灌木林12±1.7,多样性指数D值与H'值乔木林为0.933±0.022和2.519±0.023,森林区灌木林为0.917±0.040和2.755±0.368,森林草原区灌木林是0.861±0.023和2.190±0.126;均匀度指数J值与E值乔木林是0.837±0.200和0.840±0.257,森林区灌木林是0.923±0.047和0.806±0.064,森林草原区灌木林是0.885±0.036和0.790±0.083;统计分析显示,S,D和H'值森林区乔木林与灌木林差异不显著,但都极显著(P0.01)高于森林草原区灌木林,J和E值无显著差异,其中丰富度指数变异系数森林区灌木林乔木林森林草原区灌木林,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异系数乔木林森林草原区灌木林森林区灌木林。群落不同层次D值和H'值乔木林乔木层、灌木层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草本层,其变异系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灌木林草本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灌木层,其变异系数灌木层草本层,J值和E值在群落(乔)灌草层之间无显著差异。根据天然文冠果林的群落结构特征,人工文冠果油料林营造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树种的混交搭配和地被植物多样性的培育,以提高林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9.
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沉积物磷形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威  邵学新  吴明  李文华  叶小齐  蒋科毅 《生态学报》2012,32(16):5025-5033
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0-5 cm和10-20 cm沉积物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其形态变化特征,揭示湿地植被演替对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TP,互花米草(M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在IP中,可溶性松散态磷(Soluble and loosely bound P,SL-Pi)含量光滩(CK)最小、MC最大;还原态可溶性磷(Reductant soluble P,RS-Pi)含量芦苇(LW)和MC显著高于CK和海三棱藤草(BC);钙磷(Ca-Pi)含量CK和BC显著大于LW和MC.在OP中,活性有机磷( Labile Po,L-Po)含量最低、中等活性有机磷(Moderately labile Po,ML-Po)含量最高、非活性有机磷(Nonlabile Po,NL-Po)处于中间水平.IP是磷素的主要形态、占TP的74% -89%,而Ca-Pi又是IP的主要形态、于湿地沉积物淤积初期通过吸附沉淀作用存留.杭州湾湿地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物质循环过程的变化导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差异.植被演替初期,BC显著改变0-5 cm沉积物磷形态,对10-20 cm沉积物无显著影响;植物演替后期的LW和MC促使0-5 cm沉积物有机磷快速积累、10-20 cm沉积物有机磷小幅增加,同时促进Ca-Pi向可溶性、活性态磷转变.  相似文献   
40.
植被原生演替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中旗  李文华  鲍维楷  许晴 《生态学报》2005,25(12):3383-3389
对植被原生演替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植被原生演替过程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生物因素包括种子的传播方式、对原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及物种之间的关系等,依靠风力传播、对裸地的极端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物种更容易成为原生裸地的早期定居者,某些微生物在植物的定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生物因素则包括裸地表面的形状(凹、凸、平)、粗糙度、与岩石的距离等,一些特殊的微环境能够为植物的定居创造更为优越的水分、养分条件,促进植物的定居。植被原生演替是生物驱动因素与环境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的消长决定原生演替进行的模式。大量的研究表明,植被原生演替过程并不完全遵循地衣-苔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顺序,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被原生演替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与原生裸地环境条件的复杂性有关。该领域的研究将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早期定居种的适生特征(包括解剖的和生理的)以及各种微生物对植物定居过程的影响;各种非生物环境因素对植物定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