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木耳漆酶纯化及其部分漆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AP4的粗酶液进行PAGE电泳后发现含有三种漆酶同工酶,并且通过运用NativeSDS-PAGE获得三种漆酶的分子量大小分别约为:LacA(110kD);LacB(84kD);LacC(65kD)。对漆酶粗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和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纯化,用SDS-PAGE证明获得纯化的单一漆酶LacB。LacB漆酶的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3.0。此酶氧化ABTS的Km值为6.64×10-mmol/L,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很大,其中5Ca2+,Mg2+,Zn2+,Na2+,Ag2+对漆酶LacB有明显的激活作用;Co2+,Hg2+,Fe3+,Fe2+,Ba2+等对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acB和其它真菌漆酶一样具有底物专一性不强的特点,并且LacB对RB亮兰染料有很好的脱色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摇床培养实验,从22个灵芝菌株中筛选出三萜高产菌株GL31,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该菌株生产胞内三萜的发酵条件,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同时研究了GL31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胞内三萜含量及胞内三萜产量的变化曲线,发现该菌株在摇床培养过程中第84h时菌丝内三萜产量高达3.51×102g/100mL;另外先摇床培养84h后再静止培养144h的菌丝三萜含量,菌丝三萜产量分别比仅摇床培养84h的菌丝三萜含量,菌丝三萜产量提高了48.6%和65%,该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时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用于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本研究以虾样品中、海水样品中、过滤海水样品中以及TSB培养条件下的副溶血性弧菌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评价了GAPDH、pvuA、pvsA和rpoS4种常用管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结果]4种管家基因均能特异扩增,表达稳定性排列顺序为pvuA(2.906)>pvsA(3.197)>GAPDH(3.746)>rpoS(6.512),进一步通过geNorm软件分析,最终选择两个表达最为稳定的内参基因即pvuA和pvsA,以二者的几何平均值作为参照可更为准确地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结论]pvuA和pvsA可作为环境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变化研究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4.
竹荪提取物对食源性细菌的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种方法获得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的提取物,以5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为供试菌,比较其MIC(最低抑菌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超声波辅助破碎竹荪干粉,制取水、乙醇和石油醚为提取介质的浸提物以及竹荪挥发油,利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5种供试菌进行抑菌实验。所有提取物对供试菌都具有抑菌活性;长裙竹荪提取物的综合抑菌能力高于棘托竹荪提取物;水提物和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2种竹荪提取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存在互补效应。竹荪提取物对5种食源性细菌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应用2种竹荪的提取物复配,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5.
PCR分别扩增了38个灵芝属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得到419bp的一段核苷酸系列。根据MEGA2.1软件中的neighbour-joiningmethods对上述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有供试菌株被分成9个聚类组。中国栽培灵芝菌株分布于6个聚类组,其中树舌亚属、紫芝组的菌株各自聚成一组,灵芝组的菌株分成四组,但大部分灵芝组菌株均聚于同一组,这表明树舌亚属、紫芝组和灵芝组间的遗传差异较大,灵芝组内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但总体上亲缘关系比较近,遗传多样性并不丰富。同时,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β-tubulin基因序列在第三位密码子和内含子部位有高的碱基替换率,这些变异提供了丰富的系统发育信息,提示β-tubulin基因适合于灵芝属菌株的亲缘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β-微管蛋白基因部分序列探讨灵芝属菌株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分别扩增了38个灵芝属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得到419bp的一段核苷酸系列.根据MEGA 2.1软件中的neighbour-joining methods对上述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有供试菌株被分成9个聚类组.中国栽培灵芝菌株分布于6个聚类组,其中树舌亚属、紫芝组的菌株各自聚成一组,灵芝组的菌株分成四组,但大部分灵芝组菌株均聚于同一组, 这表明树舌亚属、紫芝组和灵芝组间的遗传差异较大,灵芝组内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但总体上亲缘关系比较近,遗传多样性并不丰富.同时,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β-tubulin基因序列在第三位密码子和内含子部位有高的碱基替换率,这些变异提供了丰富的系统发育信息,提示β-tubulin基因适合于灵芝属菌株的亲缘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7.
副溶血性弧菌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感染人体的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通过将其效应蛋白直接注射至宿主细胞中操纵宿主,介导毒力的发挥,并进化出了一套完美的免疫逃逸策略,成功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引起急性肠胃炎、败血症和坏死性筋膜炎等疾病。副溶血性弧菌入侵上皮细胞,使胞内囊泡酸化,在与溶酶体融合之前逃逸到细胞质中,并且限制活性氧的产生,促进其在胞内生存。副溶血性弧菌可以诱导自噬,抑制NLRC4炎症小体介导的caspase-1的激活,还可以通过抑制TAK1激酶,阻止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干扰免疫系统激活,借助多种手段共同协作从而达到免疫逃逸。本文系统总结了副溶血性弧菌现已研究的免疫逃逸机制,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方向,对深入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机理和防控药物靶向位点的选择及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裙竹荪子实体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提取剂,对长裙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长裙竹荪子实体对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并研究其对5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以及抑菌pH范围.结果表明,长裙竹荪子实体的浸提液对副溶血弧菌抑制作用最好,其次是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0157∶H7抑制效...  相似文献   
9.
微卫星(TATG)n基序在香菇菌种中的验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TATG)4重复序列为引物对香菇属的3个种13个菌株的微卫星区DNA进行PCR扩增,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了25个条带,并且在供试菌株上表现出多态性,可以实现遗传分类研究。为了验证微卫星分子标记实验准确性,又用RAPD技术对13个供试菌株进行了实验。7个引物在13个菌株上共获得了102条多态性条带。通过聚类分析,RAPD获得的分类结果与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的结果一致。此外,为了证明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的条带不是假阳性,在实验中回收了No.10菌株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有(TATG)n基序存在,并且达到了微卫星基序重复数量的最低限度。通过本实验可知,香菇中是存在微卫星(TATG)n基序的, 且基序的多态性可以用于香菇的遗传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发酵阶段的菌丝三萜各组分的变化与抗肿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灵芝三萜在菌丝发酵后期才大量产生,菌丝中三萜的种类与子实体相比相对较少,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中的三萜在组分、相对含量及各组分间的比例都有所变化,其中两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反相关,另有几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正相关。本研究确定了生产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三萜组分最佳培养方式和最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