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006~2009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对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凤头麦鸡在牡丹江属夏侯鸟,每年3月末4月初迁来,9月下旬迁走,居留期约6个月;4月底开始筑巢,繁殖期间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营巢于沼泽草甸,也有个体将巢筑于田边或荒地中,个别将巢直接筑在农田的垄上.巢比较简单,在1~2 d内完成.巢筑成后的7~10 d开始产卵.每窝4枚,平均卵重25.2 g,最后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为24~29 d, 孵化率50%~100%;幼鸟为早成鸟,育雏期30 d左右.  相似文献   
2.
1 引  言棕背鼠平 (Clethrionomysrufocanus)是我国北方森林小型哺乳动物的重要成分 ,也是主要的林木害鼠之一 .目前 ,国内外对该鼠的生态学已有许多研究 ,太田嘉四夫[6] 在活动节律研究方面有所报道 .作者在室内不同食物条件下 ,对棕背鼠平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研究 ,现将初步结果做一报道 .2 材料与方法2 1 供试动物2 0 0 1年 8~ 10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林区捕获棕背鼠平带回实验室驯养 .单鼠饲养于 35cm× 30cm× 2 0cm铁丝笼中 ,供给小鼠用颗粒饲料、胡萝卜和水 ,提供棉花供鼠做巢 ,实验室温度为 2 0~ 2 5℃ ,自然光照 .2 2 …  相似文献   
3.
柴河林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柴河林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格局的形成原因,掌握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动态及发展趋势。于2012至2015年在柴河林区的新房子、大青沟和二道河子地区,对针阔混交林、阔叶林、草甸、沿河林和农田5种生境类型,采用铗日法对小型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棕背?(Clethrionomys rufocan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为柴河林区小型啮齿动物的优势物种,针阔混交林为棕背?最适生境,阔叶林为大林姬鼠最适生境;黑线姬鼠(A. agrarius)和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为农田优势物种,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仅在草甸中发现。随生境垂直分布区海拔高度的降低,总捕获率逐渐减低,其中棕背?的种群变化起主要作用;大林姬鼠的捕获率逐渐增加,其对农业经济的干扰适应性更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的分布规律受居民点分布比例影响;红背?(Clethrionomys rutilus)主要分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针阔混交林。通过与孙儒泳等20世纪60年代在此地区的研究结果的比较,最后认为近几十年原始森林的破坏,伴生的次生林和人工林,致柴河林区的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林的过渡失去先前的典型特征。并发现小型啮齿动物的群落格局变化,虽呈现出自然条件的垂直变化和农业活动影响的规律,但同时存在生境变化的适应性改变,也表现出各地区的区域生境特征对取样点微生境啮齿动物分布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泥河林区鼠类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春文  陈荣海 《兽类学报》1993,13(3):205-210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黄泥河林区5个次生植被类型的鼠类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变化。原始针阔混交林采伐后,大林姬鼠数量减少,棕背(鼠平)数量增加,黑线姬鼠侵入。形成次生阔叶林和人工落叶松林后,鼠类群落仍为原始针阔混交林中的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群落类型。人工红松林的形成使棕背(鼠平)数最明显减少,成为大林姬鼠群落。森林开垦成农田,相应形成黑线姬鼠+大林姬鼠群落。草甸发展成草甸森林,鼠类群落由东方田鼠+棕背(鼠平)演变成棕背(鼠平)群落。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鼠类演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阴茎骨鉴定雄性褐家鼠年龄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6年10-11月,作者在长春市研究了城市褐家鼠的种群生态。获得标本 1,214号(531,683),解剖、测量、记录了雄性睾丸重量、长度和宽度,制取了雄性阴茎骨。对其种群阴茎骨长度作了分析,并依据阴茎骨长度作褐家鼠的频数分配,对照体长、体重、睾丸及头骨等特征,划分5个年龄组。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雄性褐家鼠阴茎骨划分年龄组,其组间差异显著,组间交叉不大,相对准确,能比较接近实际年龄,故用阴茎骨长度作为划分褐家鼠种群年龄组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2005年7月至2008年2月对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30科93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7.86%,其中留鸟18种,夏候鸟56种,冬候鸟4种,旅鸟12种,偶见种3种,分别占总数19.4%、60.2%、4.3%、12.9%和3.23%.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城市鸟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对牡丹江城市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91种,隶属14目31科,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7.69%.说明牡丹江地区鸟类资源比较丰富,其丰富度指数1.967,均匀度指数0.653 8,Shannon-Wiener指数2.949.记录的91种鸟中留鸟26种,夏候鸟53种,冬候鸟3种,旅鸟9种,分别占总数28.6%、58.2%、3.3%、和9.9%.在居留型上,主要以夏候鸟为主.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种5种,占5.5%,古北种54种,占59.3%,广布种32种,占35.2%,以古北种为主.记录到的91种鸟类中包括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苍鹰(A.gentilis)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所调查的鸟类中雀形目鸟类最多,15科52种.  相似文献   
8.
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和红背鼠平(M.rutilus)的分布有重叠区且外形相似,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种间区分困难,给两种鼠的数量调查带来不便和误判.本研究通过mtDNA控制区构建系统树、mtDNA控制区电泳和RAPD 3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效地对棕背(鼠平)和红背(鼠平)已知的8个样本和16个待定样本进行了准确鉴定.其中,mtDNA控制区电泳进行种问区分的方法具有简便、准确而又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林区棕背(鼠平)秋季种群数量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棕背 (Clethrionomysrufocanus)为我国北方林区主要森林害鼠之一 ,对林木的危害程度与棕背数量有直接关系[1] ,危害时间主要在秋末至来年初春。在林木鼠害防治中 ,将棕背秋季种群数量提前做出预测预报 ,对采取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棕背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1~ 5] ,棕背危害伊春林区的预测也有报道[1,6] 。作者根据多年在长白山林区调查鼠害的结果 ,提出适合该林区的具体预测方法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研究地点与方法棕背在长白山林区的数量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5,7] ,研究地点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森林啮齿动物共存机制,于2006年9月,在黑龙江省海林林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和室内饲养观察法研究了松鼠(Sciurus vulgaris)、花鼠(Eutamias sibiricus)、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r)、棕背(Myodes rufocanus)和红背(M.rutilus)时间利用生态位以及种间的生态位叠度,分析了在资源利用时间上的分化。结果表明,这5种动物分化为白天活动和以夜间活动为主的两种生态类型。白天活动的松鼠、花鼠生态位宽度较窄,分别为0·679、0·618。以夜间活动为主的棕背、红背、大林姬鼠的生态位宽度较宽,分别为0·935、0·853、0·844。两种类型间竞争较小,生态位叠度指数在0·286以下。同一类型内种间生态位叠度指数较高,在0·711以上,为了减少竞争,同一类型内种间错开活动高峰时间或延长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